桑樹桑虱

桑樹桑虱

桑樹桑虱,Drosicha contrahens Walker,碩蚧科草履碩蚧科屬的一種昆蟲。春季若蟲密集在1年生桑樹枝條上或冬芽基部附近,刺入皮層吸取汁液,造成葉小色黃或枯焦死亡,有時致桑芽褐枯,影響春芽發育,此外雌桑虱還為害葉片。

簡介


學名DrosichacontrahensWalker屬同翅目綿蚧科。別名烏龜蟲、桑壁虱、桑臭蟲等。分佈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山東、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台灣等省。

寄主


桑、桃、葡萄蘋果蠶豆白楊等。

形態特徵


成蟲雌體長12mm左右,橢圓形,無刺,足小且短,背面多皺紋、隆起,超色,邊緣枯黃色稍高,觸角、口器、足均為黑色,體背生有白色蠟粉。雄成蟲3—4mm,紫紅色,翅黑色,翅面上具波狀紋。卵長1mm,寬0.7mm,橢圓形,初產時白色,后變黃色。卵囊5—8層,長筒形,各層間具卵盤旋。若蟲與雌成蟲類似,雌蟲經3次蛻皮變為無翅成蟲。雄蟲經2次蛻皮,變為體狹長的雄蛹。雄蛹體長3.6mm,背赭紅色,四周黃色,口器消失。繭白色,長橢圓形。

生活習性


年生1代,以卵在卵囊里於土壤中越冬。翌年2月孵化為若蟲出土,出土后不久即爬到植株主幹上,密集在樹皮縫或背風處,中午氣溫高成群向上爬,在枝條頂端為害。若蟲期105—120天,逐漸分泌蠟質物。l齡若蟲期60—70天,4月初開始蛻皮,2齡若蟲活動性增強,經18天左右,於4月下旬蛻第2次皮,進入3齡若蟲期,經半個月後,於5月上旬蛻第3次皮,形成無翅成蟲,繼續為害桑芽。雄蟲進入3齡后變為預蛹,分泌白色棉絮狀物做成繭。數個或數十個繭扭結形成棉繭團,預蛹期9天,再蛻皮后正式化蛹,蛹期6—9天。5月上旬雄蟲羽化為有翅成蟲,羽化后翌日開始交尾。雌若蟲蛻第3次皮后變為無翅成蟲,平均5天後交尾,交尾多在上午,每次歷時15—30分鐘,交尾後繼續取食20多天,於5月中旬入土產卵。產卵期約4—5天,壽命30一32天。天敵有紅緣瓢蟲等。

防治方法


(1)夏耕,挖出卵囊。(2)用粗布、絲爪絡等抹殺若蟲。(3)連續2—3年進行春伐,使桑虱無飼料而死亡。(4)加強檢疫,防其擴散。(5)掌握在早春桑芽萌發前或桑虱低齡階段,蠟質分泌物少時,往桑枝或樹榦上噴灑50%馬拉硫磷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oo倍液,如加入1%中性洗衣粉效果明顯提高。早春桑芽脫苞到開放2—3葉時,可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和40%樂果乳油l000倍液的1:1混合液或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6)保護利用紅緣瓢蟲等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