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午加
程午加
程午加(1901~1985年)
在養正初等學堂和縣立高等小學念書7年,考取南京中學。求學期間,課餘向南京高等師範教師王燕卿習古琴,向崇明沈肇洲學琵琶。中學畢業后,得到鎮上國樂愛好者和老師陳同倫、吳志鯤等資助,升入復旦大學文科社會教育專業學習。業餘從事民族音樂的搜集、整理、編訂和演奏,並任學生會文藝部長和國樂會會長。其時,在章士釗、繆雲台、鄭覲文指導下,參加上海“大同樂會”創建工作。後去上海北站儉德會任儉德樂團主任。
民國17年復旦畢業后赴北京,在北京大學教授趙元任、金叔初指導下參加“萬國美術所”活動,擔任國樂教師。期間,向河南魏子猷學古箏,向雲南趙子珩和北京孫介卿學“十番鑼鼓”,向湖南張蔚瑜學湖南音樂。40年代,在昆明、重慶通過勵志社的戰地服務社擔任國樂演奏,創作《泰山觀日出》,《巴山夜雨》等琵琶曲。抗戰勝利后,經顧毓、吳伯超、楊蔭瀏等推薦,任台灣政治大學、國立音樂院國樂教授。
解放后,先後在華東軍政大學文藝系、山東大學文藝系、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和南京藝術學院擔任國樂教授,並積極創作《自由萬歲》、《陸地行舟》、《勝利渡東海》、《浦口碼頭》、《軍民河舞曲》、《勇敢的戰士》、《美麗的青春》、《孔雀開屏》、《鋼花》、《秋播》等新樂曲,歌頌新中國,並先後出版《琵琶曲集》、《中國鑼鼓》、《月琴、秦琴、三弦》等著作和教材。
程是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民族器樂演奏家和民族器樂革新家,曾與歐陽予倩、馮玉祥、劉天華、梅蘭芳等一起從事研究和創新民族音樂,培養了大批音樂人才,不少人在大陸、台灣和國外已成音樂專家。他對古琴、古箏等民樂演奏無一不精,尤精琵琶,熔浦東、崇明、浙江平湖各派於一爐,自成一家,是我國琵琶一代宗師。他於民國14年按十二平均律,改革四相十二品琵琶為六相十八品,定下現代琵琶形制;民國29年改革古琴、古箏的活軫子,科學解決定弦中的音準問題;1954~1972年先後創造鼓琶、月琶、響琶和八三笛、八三蕭,還製作了中國的定音鑼鼓。
逝世前是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並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江蘇省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江蘇省分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