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水脈的結果 展開

水脈

詞語

水脈,漢語詞語,讀音shuǐ mài,一指河流。出自南朝梁·劉孝綽《釣竿篇》。

出處


南朝梁·劉孝綽〈釣竿篇〉:「斂橈隨水脈,急槳渡江湍。」
《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上·許楊傳》:「太子鄧晨欲修復其功,聞楊曉水脈,召與議之。」

詳細解釋


亦作“水脈”
張華博物志》卷八:“自敦煌西涉流沙往外國,沙石千餘里,中無水,時則有伏流處,人莫能知,皆乘駱駝,駱駝知水脈,過其處輒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其蹋處掘之,輒得水。”《太平廣記》卷三九九引唐丁用晦《芝田錄·李德裕》:“貧道所謁相公者,為足下通常州水脈。京都一眼井,與惠山寺泉脈相通。”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二十:“今欲知此地水脈安在,宜掘一地窖,於天明辨色時,人入窖以目切地,望地面有氣如煙騰騰上出者,水氣。氣所出處,水脈在其下。”郁達夫《日本的文化生活》:“就是沒有溫泉水脈的通都大邑的居民,因為設備簡潔,浴價便宜之故,大家都以洗澡為一天工作完了后的樂事。”
水流;指江流、河流等。
南朝梁劉孝綽《釣竿篇》:“斂橈隨水脈,急槳渡江湍。”唐李賀《章和二年中》詩:“健犢春耕土膏黑,菖蒲叢叢沿水脈。”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三:“及有湖泖港汊,又慮私鹽船往來,多行塞斷,所有水脈不通,清水日弱,渾潮日盛,沙泥日積,而吳淞江日就淤塞。”
指水流的速度;水流常有漲、落、快、慢之變,如人的脈象。
常璩《華陽國志·蜀志》:“水脈漂疾,破害舟船。”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造神曲並酒》:“初凍后,盡年暮,水脈既定,收取則用。”
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現象。
《後漢書·方術傳上·許楊》:“汝南舊有鴻卻陂,成帝時,丞相翟方進奏毀敗之。建武中,太守鄧晨欲修復其功,聞楊曉水脈,召與議之。”明王思任《徐霞客傳》:“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划然心開。”
猶水痕。
黃庭堅《和答梅子明王揚休點密雲龍》:“五除試湯飲墨客,泛甌銀粟無水脈。”
見“水脈”。

造句


由於岩溶地下水脈上接補給區,下通排泄區,所以在天然條件下,地下水的動態年變化幅度較小;而在地下水脈的上游及兩側年變幅則較大。
由於沿水脈地下水徑流通暢,所以這裡的水位比兩側的水位低,一般都形成相對的低水位帶。
岩溶地下水脈雖然沒有地下河那種完整的洞穴通道系統,它與兩側岩溶發育程度較弱的岩層之間也沒有明顯的截然分界,是逐漸過渡的,但也有一些與地下河相似的特徵。
所謂岩溶地下水脈,就是岩溶發育比較強烈的、呈脈絡狀的富水條帶。
紫金山天文台用望遠鏡發現了110個水脈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