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三忠

嶺南三忠

嶺南三忠,是指陳邦彥陳子壯張家玉三位抗清民族英雄。1644年明朝滅亡之後,內憂外患的漢民族繼續遭受著天災、農民起義、滿清入侵的聯合摧殘。嶺南人民在南明政府的領導下湧現了眾多可歌可泣的忠烈之士,嶺南三忠便是其中的代表。

陳邦彥


嶺南三忠
嶺南三忠
陳邦彥,嶺南三忠之首。字令斌,號岩野,漢族,生於1603年,逝於公元1647年。廣東順德龍山人。早年設館講學,為當時 南粵碩儒名師。明亡,年屈四十的陳邦彥疾書《中興政要策論》萬言書,並參加南明廣東鄉試,中舉人,擢升兵部職方司主事,派往贛州參與軍事。
公元1647年,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連戰清軍。后大戰清軍於清遠,寡不敵眾城破被執,慘遭磔刑臨刑時,慷慨寫下《獄中五日不食臨命歌》: “天造兮多艱,臣之江也滸。書生漫談兵,時哉不我與。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獨苦。崖山多忠魂,先後照千古!”歌罷,從容就義。
留世著作《雪聲堂集》十卷、《南上草》、《易韻數法》、《中興政要》等作品遺世。他用著作展示中興國家的願望和對朝廷的耿耿忠心,表達出強烈的忠君思想;他用散文分析當時的形勢、提出對策,表現出非凡的治國思想;他主張文章應該具有實用性,而且用散文來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表現出典型的實用思想。
死後,永明王其追授邦彥兵部尚書,謚忠愍,廕子錦衣指揮。

陳子壯


嶺南三忠
嶺南三忠
陳子壯,字集生,號秋濤,漢族,生於公元1596年,逝於公元1647年。廣東南海沙貝村人。南明“嶺南抗清 三忠”之一。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歷官編修、崇禎間累遷禮部右侍郎、南明弘光帝禮部尚書、桂王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公元1647年連同陳邦彥起兵抗清,於禺珠洲先勝后敗,遂轉攻三水又攻高明,繼而與清兵接仗於新會和香山。后與清軍大戰清遠,寡不敵眾兵敗被俘,慘被鋸死。著有《雲淙集》、《練要堂稿》、《南宮集》。
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與東晉程旼唐代韓愈張九齡北宋劉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蔡蒙吉齊名。

張家玉


嶺南三忠
嶺南三忠
張家玉,字元子,號芷園,漢族,生於公元1615年,逝於公元1647年。廣東東莞人。南明“嶺南抗清三忠”之 一。19歲考取秀才,為廣州儒學生員。22歲鄉試中舉人,29歲中進土,授翰林院庶吉士。
1647年正月於家鄉東莞起兵抗清,大捷,取東莞城活捉知縣鄭鋈。後於東莞大戰漢奸李成棟,寡不敵眾退守西鄉。站穩腳跟后立刻反攻,連克新安博羅連平、長寧、歸善增城數地,捷報連連。後漢奸李成棟再次組織清軍進攻,於增城大戰十天十夜。張家玉寡不敵眾,見大勢已去遂投湖自盡,以死殉國。
南明永曆帝追授其為太子少保、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不久,又加贈太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增城侯,謚“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