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豬腸的結果 展開
  • 豬科豬屬動物豬的腸
  • 食材

豬腸

豬科豬屬動物豬的腸

豬腸,中藥名。為豬科豬屬動物豬 Brisson的腸。遍及全國。具有清熱,祛風,止血之功效。常用於腸風便血血痢痔漏徠,脫肛。

入葯部位


腸。

性味


味甘,性微寒。

歸經


徠歸大、小腸經。

相關配伍


1、治腸風痔漏下血:①豬腸頭五寸,煮爛。用黃連為末,和搗極如泥,可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魯府禁方》)②生豬臟一條(切),控干,以槐花炒干為末,填入臟內,兩頭線縛了,以好米醋於磁石器內慢火煮爛,切片,沙缽內研爛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當歸酒下。(《世醫得效方》)③用豬臟頭一個,納胡荽縛之。煮熟,露一宿,空心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2、治內痔:黃連(酒煮)十兩,枳殼(麩炒)四兩。以大腸臟七寸,入水浸糯米於內,煮爛搗為丸。(《本草蒙筌》連殼丸)
3、治內外痔:雄豬大腸三尺(去肛門七寸),刺蝟皮三張(新瓦煅存性),明礬、槐米各四兩。上三味為末,入大腸內,兩頭扎住,銅鍋煮爛,搗勻,成丸(如油膩難丸,可加炒米粉和之)。每日清晨開水四五錢。(《惠直堂經驗方》)
4、治滑泄:吳茱萸不以多少,揀凈,用大獖豬臟一兩條,以吳茱萸實滿,扎定兩頭,熟炭火煮令極爛,研細,丸如梧桐子大。早晚食前各以米飲吞下五十丸。(《百一選方》)
5、治脾經遍身癢癩如松皮疼痛:硫黃二兩,豬大腸半條。先將硫黃研末,貫入腸內,連油兩頭紮緊,放砂鍋內,久煮爛,同搗成膏如泥,粗布兜揩遍身。(《瘋門全書》)
6、治小兒呀呷不止:豬腸一截,鬱金末、蚌粉各一兩。上三味,將二味納腸中,系兩頭,火炙干,細羅為末。每服半錢匕,夜卧,熟水調下,三服,頓服盡。(《聖濟總錄》)

用量用法


內服:煮食,適量;或入丸劑。

禁忌


隨息居飲食譜》:“外感不清,脾虛滑泄者,均忌。”

採集加工


宰殺后,剖腹取得,洗凈,鮮用或冷藏備用。

形態特徵


豬的品種繁多,達150多種,形態也有差異。基本特徵是:軀體肥胖,頭大。鼻與口吻皆長,略向上屈。眼小。耳殼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懸蹄。頸粗,項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叢。毛色有純黑、純白或黑白混雜等。雜食性家養牲畜,繁殖力強,孕期約4個月。

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均有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