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槐米的結果 展開

槐米

豆科槐屬植物

槐米,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植物槐的花蕾。夏季花蕾形成時採收,及時乾燥,除去枝、梗及雜質。功能主治為:花(槐花)涼血止血;果實(槐角)清熱瀉火。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5~25cm。羽狀複葉互生;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9~15,卵狀長圓形,長2.5~7.5cm,寬1.5~5cm,先端尖,基部闊楔形,下麵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鍾狀,有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並有紫脈,翼瓣和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10,分離,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長2.5~5cm,無毛,不裂。種子1~6,腎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槐米
槐米

生長繁殖


可採用播種繁殖,也可用根櫱進行分株繁殖
(1)種子處理選成熟、飽滿的種子先用70~80℃溫水浸種24小時,撈出后摻2~3倍細沙,拌勻。堆放室內,催芽時注意經常翻到調節上下溫度一致,以使發芽整齊,一般需7~10天,待種子裂口25%~30%時即可播種。
(2)育苗於春、秋季條播或穴播,條播法按每畝用種量10~15kg,穴播法每畝用種量4~5kg。
(3)假植移栽在北方,秋季落葉后。土壤凍結前起苗,假植越冬,或根櫱繁殖即取成齡樹根櫱苗移栽。

栽培技術


槐米為豆科植物槐(sophorajaponical.)的乾燥花蕾,有涼血止血、清熱瀉火之功能。其乾燥成熟果實稱槐角,有潤腸通便、止血涼血的功能。
槐多生於溫帶,喜乾燥冷涼的氣候條件。具有喜光、喜肥、耐寒、抗風、抗污染特性。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但以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為好。種子一般經催芽后播種,1周左右萌發,貯藏5個月後發芽率為40%。在北方,槐樹3月下旬芽膨大,4月中旬芽開裂,4月下旬展葉,5月中旬為生長盛期,6-7月吐蕾,7-8月為花盛期,8-9月座果,9-10月為果熟期,10月落葉形成越冬芽,進入休眠期,果實經冬不落,成熟過程中,莢果成節狀脫落。
生物學特性
對氣候適應性較強,在土層較深厚的地方均可栽培,以濕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但石灰性及輕度鹽鹼地也能正常生長。
採收及加工
夏季花開放或花蕾形成時才后,及時乾燥,除去枝、梗及雜質。前者稱“槐花”,後者稱“槐米”。

防治方法


(1)潰瘍病幼苗,幼樹易患潰瘍病,多在3~4月份發生,以早春到初夏時發展最快。
防治措施:①樹榦塗白,防治凍害和日灼,常用塗白劑配方是:生石灰12~l3kg,石硫合劑原液(20波美度左右)2kg,食鹽2kg,清水10kg。②對已發病的枝木,可颳去病祛斑,露出木質部,然後在剝皮處用70%甲基托布津1份加植物油2.5份,或50%多菌靈可溫性粉劑1份加植物油1.5份混合均勻塗抹病部,對治癒病斑有較好的效果。③苗木發病重者,可及早進行截干,使其白根頸處重新萌發。
(2)槐尺蠖以幼蟲為害葉片,食量大,4月下旬根據越冬代成蟲羽化期情況可噴灑20%滅幼脲1號膠懸劑5000倍,能使成蟲不育,卵不能正常孵化,幼蟲不能正常蛻皮而死;5月上旬及6月下旬為第一、二代幼蟲為害盛期,可用人工噴灑25%的滅幼脲3號1500倍,防治低齡幼蟲。
(3)蚜蟲一般在春末夏初發生,為害嫩稍、嫩葉及花蕾,7~8月為盛期,可用35%的賽丹乳油2000倍液噴灑進行防治,效果良好。

分佈範圍


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主要價值


染料價值

槐米也是一種天然的植物染料,不僅可以做食品的色素,還可以做紡織品的染料。

藥用價值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的花蕾。夏季花蕾形成時採收,及時乾燥,除去枝、梗及雜質。
功能主治
花(槐花)涼血止血;果實(槐角)清熱瀉火。
藥材性狀
花蕾卵形或橢圓形,長2~6mm,直徑約2mm。花萼黃綠色,下部有數條縱紋。萼的上方為黃白色未開放的花瓣。花梗細小。體輕,手捻即碎。無臭,味微苦澀。
功能主治
花(槐花)涼血止血;果實(槐角)清熱瀉火。
化學成份
槐米主要含黃酮、皂苷甾醇等成分。槐米和槐花所含化學成分基本相同,除蘆丁外還含有其它多種化學成分。20世紀初,國內外開始對槐米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槐米主要含黃酮化合物,含有蘆丁、槲皮素、異鼠李素、染料木素、槐花米甲素、山奈酚、異鼠李素-3-芸香糖苷、山奈酚-3-芸香糖苷等;三萜皂苷包括赤豆皂苷Ⅰ、Ⅱ、Ⅴ,大豆皂苷I、Ⅲ,槐花皂苷Ⅰ、Ⅱ、Ⅲ等。槐米中鑒定出的醇類主要包括:白樺脂
醇,槐花二醇及甾醇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
藥理作用
槐米的主要成分蘆丁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具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抗氧化、抗炎抗病毒及抑制醛糖還原酶的作用。而槐米的另一主要成分槲皮素能絡合或捕獲自由基防止機體脂質過氧化反應,有效對抗自由基,抑制白血病、前列腺癌、大腸癌、肝癌、乳腺癌、腦膠質瘤等腫瘤細胞的生長與增殖,充分發揮槲皮素的防癌、抗癌作用。
1、抗炎作用
庄雨龍研究槐米對單純性下尿路感染的影響,觀察槐米和西藥聯合與單純應用西藥在改善感染相關癥狀方面的影響,結果使用槐米聯合西藥的試驗組明顯優於單純使用西藥組,為單純性下尿路感染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王瑞烈等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肝炎,以槐花、大黃及莨菪鹼類藥物治療肝炎,實驗研究效果顯著。白雲靜等通過對患有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觀察,發現中藥地榆槐花湯聯合西藥可治療銀屑病關節炎,改善炎症指標,有效治療牛皮癬。改善關節處炎症反應有很好的效果,不良反應較小,值得進一步研究。黃敬群等研究大鼠急性痛風模型,槲皮素能夠顯著抑制模型大鼠的腫脹程度,降低炎症反應,減少炎症因子IL-1β、COX-2及NO水平;還可提高血中SOD、GSH-PX等指標含量,減少體內氧化程度,從而證實槲皮素有很強的抗炎作用。
2、抗氧化作用
李春香研究了槲皮素干預過氧化氫對小鼠氧化損傷的作用,研究藥物的氧化應激作用,探討了槲皮素對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認為槲皮素可升高H2O2誘導下細胞增殖,可提高抗氧化酶SOD含量,槲皮素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
3、抗腫瘤作用
陳宇傑等通過動物實驗對槐米提取物對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機制進行探討,結果發現:槐米抑瘤機制可能與其增加血清中SOD含量、上調機體免疫調節網路中心環節IL-2水平,下調MDA和TNF-α水平以及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有關。金念祖等以槲皮素及槐米提取物灌胃移植了Lewis肺癌的ICR小鼠,觀察其抑瘤作用,結果發現槲皮素及槐米提取物顯著抑制了黑色素瘤Cloud-manS91的細胞增殖,具有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作用。金氏等後續研究進一步證實,槐米提取物可能通過下調腫瘤的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的表達水平,進而減低腫瘤細胞的增殖活性來實現其抑瘤作用。
4、抗菌、抗病毒作用
陳屹等研究槐米精油(主要成分為十六酸)的抑菌作用,發現其對金葡菌抑菌作用最強,對另外三種細菌埃希氏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沙門氏菌也有抑制作用。王亞男等研究認為蘆丁、槲皮素都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其中槲皮素對多種細菌都有較強等抑制作用。張高紅等進行槐花提取物體外抗HIV-1活性的研究認為槐米提取物可抑制多種細胞內的不同病毒株的複製,表現出較好的體外抗HIV-1實驗株作用。
5、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功效
鎮痛作用
宋必衛等經過長達10年的對槐米中槲皮素系列試驗研究發現:槲皮素-3-半乳糖苷與蘆丁均有顯著的中樞鎮痛作用,並得出結論蘆丁的中樞鎮痛作用機制可能與鈣拮抗有關。
抗抑鬱作用
李雲峰等提取到“槲皮素-3-芹菜糖基蘆丁糖苷”一種全新的黃酮苷類化合物,並從細胞水平初步探討了其抗抑鬱的作用機理:該化合物可以在抗抑鬱劑經典評價模型的強迫游泳中,提高實驗動物的情緒,增強實驗動物的動機行為,表現出了與去甲丙咪嗪及氟西汀一致的經典抗抑鬱劑性質。聶忠富採用經典焦慮模型,小鼠跳台實驗和明暗箱實驗,來觀察槐米中槲皮素對小鼠的保護作用,發現槐米的抗焦慮活性可能與增加腦內的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有關。
對記憶的影響
程超等採用避暗法及迷宮法對槲皮素影響小鼠記憶行為的可能作用機制進行探討,發現槲皮素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促進衰老小鼠學習記憶能力提高的關鍵所在。

臨床運用

1、治療銀屑病:取槐花炒黃研成細粉,每次1錢,每日2次,飯後用溫開水送服。亦可將槐花製成蜜丸內服,劑量同上。臨床觀察53例,痊癒6例,顯著進步22例,進步19例,無效6例。此葯對有胃腸道疾病的人有一定副作用,服藥時加用維生素B1B6可以緩解。也有部分病人開始有腹瀉,幾天後自行消失,因此服藥宜從小劑量開始,2-3天後加至全量。
2、治療頸淋巴結核:取槐米2份,糯米l份,炒黃研末,每天晨空腹服2匙(約10g)。服藥期間禁止服糖。臨床治療30多例,均獲治癒。
3、治療暑癤:用干槐花米1-2兩,加水1500ml煎汁,用棉花蘸洗局部。葯汁可反覆加熱,1日洗2-3次。同時將藥渣搗爛如泥敷於患部。一般用藥1-2日後局部即可消腫而愈。
4、注意過敏反應:曾報告1例小兒,因口含槐花后引起過敏反應,出現發燒,顏面、頸及四肢皮膚潮紅,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密集丘疹,加壓不退,瘙癢、刺痛,面頰及頸前區有直徑約0.5cm圓形隆起的白色水泡和片狀糜爛,並有少許滲液;斑貼試驗陽性。初用苯海拉明治療效果不佳,后改給氫化考的松而漸恢復。
功效與作用
槐花為豆科植物槐樹的花朵或花蕾。每當夏季槐花尚未開放時採收的花蕾,稱作“槐米”,當花初開時採收的花朵稱“槐花”。槐米以花蕾足壯,花萼綠色而厚,無枝梗者為佳;槐花則以色黃白、整齊、無雜質者為優。衛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中,將槐米、槐花分別列出,其實兩者都作槐花用,只有特彆強調時才將前者直稱槐米。
槐花被歷代醫家視為“涼血要葯”,其性味苦,微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適用於大腸血熱所致的便血或痔瘡出血。也常用來治各種疔瘡腫毒等皮膚病。對於肝熱頭昏、目赤腫痛,用槐花煎水或泡茶飲,也有一定治療或保健作用。除單用外,槐花還可結合覺烏湯這種中醫組方茶代茶飲用,有很好的降三高的效果。現代研究發現,槐花的花蕾、花朵其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含三萜皂苷、黃酮類芸香苷、脂肪酸、鞣質等成分,芸香苷以花蕾中含量最多,花開放后逐漸減少。槐花所含芸香苷有維持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脆性等作用,對高血壓患者有防止腦血管破裂的功效;所含鞣質能縮短出、凝血時間,以炒黃、炒炭者作用較強;槐花還有降低血壓、調節血脂、抗氧化以及抗菌等作用。
槐花的口感鮮嫩,清香甘甜,是製作美食的上好原料。古時災荒歉收之年,老百姓就用槐花做餅充饑度荒,是大家的救命糧。直到現在,人們仍然用它包包子、烙槐花餅,製作各種地方風味、佳肴。一般來說,食用的槐花應為乾燥花朵。最好在夏季花初開時採收,除去雜質,當天曬乾。這種槐花干呈黃色或淡棕色,色澤鮮艷,不易變質。若沾露水或雨,隔日晒干者,則色易變黑,易霉爛。若採得槐米,入膳劑量應同槐花。以槐花釀製的槐花蜜具有清淡幽香的槐花香味,甘甜鮮潔,芳香適口,是常見且頗受大眾歡迎的一種蜂蜜。
除藥用、食用外,槐花還可作染料。將槐花浸入水中,水會被染成鮮黃色,我們的祖先也把槐花作為黃色染料使用。
治方舉例
1.治高血壓病:槐花12克,綠茶20克,混勻,置熱水瓶中,以沸水沖泡,蓋悶10多分鐘后,頻頻飲用,飲完后再續沖開水,每日1劑。
2.治高脂血症:槐花12克,枸杞9克,分3次放入瓷杯中,用滾開水沖泡,溫浸約10分鐘,頻頻飲用,飲完后再續沖開水,每日1劑。槐花還可結合覺烏湯這種中醫組方茶代茶飲用,有很好的降三高的效果。
3.治痢疾:槐花10克,炒白芍6克,枳殼3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3天為1個療程。
4.治濕熱下注所致尿血:槐花、鬱金等份。將槐花微炒,鬱金煨熱,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以米湯送服,日服3次,5天為1個療程。
5.治月經過多:陳槐花50克,百草霜25克,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用溫開水加入黃酒1盅送服,每日服兩次,5天為1個療程。
6.治陰囊濕疹:槐花15克,野菊花12克,加水適量,浸泡半天,煎煮取汁,候溫,浸洗陰囊,每次5~10分鐘,每日1劑,早、晚各洗1次,3天為1個療程。
7.治痔瘡出血:槐花、荊芥穗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以米湯送服,日服3次。
8.治肛裂出血:槐花、山梔子各30克。將槐花一半炒用,一半生用,和山梔子共為細末,每次服3克,用米湯送服,日服3次。
9.治銀屑病:槐花適量,炒黃,研為細末。每次服3克,飽腹后以溫開水送服,日服3次。
10.治風熱上攻所致視網膜炎:槐花、菊花、金銀花各10克,混勻,分3次放入瓷杯中,用開水沖泡。溫浸10分鐘,候冷,代茶飲用。
11.治目赤腫痛:槐花、菊花各10克,夏枯草15克,煎水或泡茶飲。

食用價值

1.槐花性味苦寒,故脾胃虛寒、食少便溏或腹瀉者忌服。
2.孕婦不宜食用
食用菜譜
馬齒莧槐花粥
用料:鮮馬齒莧100克、槐花30克、粳米100克,紅糖20克。
製作:
(1)將鮮馬齒莧揀雜,洗凈,入沸水鍋中焯軟,撈出切成碎末,備用;將槐花揀雜,洗凈,晾乾或曬乾,研成極細末,待用。
(2)粳米淘洗乾淨,放入砂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熬煮成稀粥,粥將成時,兌入槐花細末,並加入馬齒莧碎末及紅糖,再用小火續煮至沸,即成。早晚2次分服。
此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於大腸癌患者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者
槐花清蒸魚
用料:槐花15克、蔥白7段、紫皮蒜20克、鯽魚或鯉魚500克,薑片、食鹽、料酒、味精、香油適量。製作:將魚洗凈,去鱗、鰓、內臟,魚體軀幹部斜切3~5刀,放入砂鍋,加蔥、姜、蒜、鹽、料酒和適量清水,在文火上蒸20分鐘。然後放入洗凈的槐花,加味精、香油少許,即可食用。
此方重在清熱利濕,對尋常型銀屑病且濕熱盛者,有較好療效。此方還可治暑癤、癰疽淋巴結核、痔瘡下血等症。
粉蒸槐花
用料:槐花350克、雞蛋2個,小米麵、食鹽、味精適量。
製作:將槐花洗凈,加入小米麵,雞蛋、食鹽、味精拌勻,做成團狀,然後將花團放到籠屜中蒸3~5分鐘,出籠即可。
此品口感鮮香、滑嫩,既可以食療保健,也可以用於防治因毛細血管脆性過大,滲透性過高引起的出血、高血壓和糖尿病
槐花藕節粥
用料:粳米60克、槐花20克、藕節12克、梔子12克、生石膏20克,白砂糖適量。
製作:
(1)將槐花、藕節、梔子、生石膏放入砂鍋里,加適量清水,煎煮后取汁留用。
(2)將淘洗凈的粳米加入葯汁中,加適量水煮至成粥,加少許白糖調味即可。
此粥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功效,適用於牙齦紅腫疼痛、出血、煩渴多飲者。
文獻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藏蟲及熱,治皮膚風,並腸風瀉血,赤白痢。
2、《醫學啟源》:涼大腸熱。
3、《綱目》:炒香頻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療吐血,衄,崩中漏下。
4、《本草正》:涼大腸,殺疳蟲。治癰疽瘡毒,陰瘡濕癢,痔漏,解楊梅惡瘡,下疳伏毒。
5、《醫林纂要》:泄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
6、《本草求真》:治大、小便血,舌衄。
7、《本草求原》:為涼血要葯。治胃脘卒痛,殺蛔蟲。
8、《東北葯植志》:治療糖尿病的視網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