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下關節
人體跗骨與跗骨之間的關節
跗骨間關節為跗骨與跗骨之間的關節,很多,有距跟關節(talocalcaneajoint)、距跟舟關節(talocalcaneonavicularjoint)、跟骰關節(calcaneocuboidjoint)、跗橫關節(transversetarsaljoint)和楔舟關節(cuneonavicularjoint)等。其中主要是距跟關節,距跟舟關節和跟骰關節。距跟關節和距跟舟關節在功能上是聯合關節。運動時,跟骨和舟骨連同其餘的足骨對距骨作內翻(提起足內側緣使足底轉向內側)、和外翻(提起足外側緣使足底轉向外側)運動。足的內、外翻常與踝關節協同運動,即內翻常伴以足的蹠屈,外翻常伴以足的背屈。跟骰關節和距跟舟關節合成跗橫關節或稱旭巴(chopart)關節,它的關節線呈橫位的“S”形。
近,濟南市醫院骨科劉懂、劉華課題組負責研究《距節融合術式設計臨床研究》濟南市科委組織專鑒。
距骨、跟骨骨折病人常常出現距下關節創傷性關節炎,人口老齡化也易導致距下關節退變性關節炎病人增加。傳統的距下關節融合術創傷大,易導致距舟關節移位,影響鄰近關節的穩定性,遠期療效不佳。課題組成員認為要達到較好的距下關節融合治療效果,必須防止距舟關節繼發性關節炎,維持其固有的臨近關節的穩定性。經過兩年努力,他們設計出距下關節融合的新術式——即環距切骨原位回植距下關節融合術,並應用於臨床28例,取得滿意效果。該術式切口小,損傷小,不需再取髂骨植骨,融合率高,病人容易接受。
⑴距跟節距骨節跟骨節構,故距節,屬微節。關節囊薄而鬆弛,有一些強韌的韌帶連結距跟兩骨。
⑵距跟舟關節關節頭為距骨頭,關節窩由舟骨後方的距骨關節面、跟骨上面的前、中關節面構成,近似於球窩關節,但僅能微動。距跟舟關節周圍的韌帶有距跟骨間韌帶,跟舟跖側韌帶及分歧韌帶等,其中以跟舟跖側韌帶最為重要,此韌帶短而寬,堅強有力,起自跟骨載距突前緣,止於舟骨的下面和內側面。內側緣移行為三角韌帶,外側緣與分歧韌帶前緣癒合,上面有三角形纖維軟骨板所構成的關節面,組成距跟舟關節窩的一部分。跟舟跖側韌帶對距骨頭有支持作用,是維持足弓的重要結構。
足運動時,踝關節、距跟關節、距跟舟關節往往聯合活動,所以一般將此三關節合稱足關節。距骨在足關節中處於骨性關節盤的地位,即在上關節腔活動時,主要表現為足的跖屈和背屈運動,在下關節腔(距骨與跟骨、舟骨之間)活動時,通過跟骨後面和距骨頸上面中點連線的軸線(由後向前上方的斜線),跟骨、舟骨連同其它足骨對距骨轉動,足內側緣上提,跖面轉向內側時,叫做內翻,反之,足外側緣提起,足跖面轉向外側時,叫做外翻。一般情況下,足跖屈時常伴有內翻,足背屈時則常伴有外翻。
⑶跟骰關節由跟骨的骰骨關節面與骰骨的后關節面構成,屬微動關節。關節周圍有一些韌帶加強,其中重要的韌帶有跖長韌帶,起自跟骨跖面的后份,向前止於骰骨跖面及第2~4跖骨底,對維持外側縱弓有重要作用;跟骰跖側韌帶,起自跟骨跖面前份,止於骰骨跖面的后份,亦有維持足底外側縱弓的作用。
⑷跗橫關節或稱Chopart關節,由跟骰關節距跟舟關節聯合構成,關節線呈“S”形彎曲橫過跗骨群的中間,內側部凸向前方,外側部凸向後方。此二關節為獨立關節,關節腔互不相通。兩關節間有分岐韌帶,起於跟骨背面,向前分為兩束,一束止於舟骨,一束止於骰骨,臨床上沿跗橫關節線進行截肢手術時,必須切斷此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