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語詩
隱語詩
隱語詩,又叫謎語詩、詩謎、謎詩、燈謎詩、槁砧詩、廋語詩。謎語是謎語,詩歌是詩歌,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把謎語與詩歌結合起來便是謎語詩。
詩歌是一種文學體裁,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和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情吉志,感染讀者,凈化心靈,使人獲得美的享受。謎語則是帶遊戲性的語言藝術,它通過隱喻和暗示去表現事物,讓人們據其提供的線索(謎面)去猜測,尋求答案(謎底),從而得到娛樂,啟發想象,鍛煉智力,增長知識,受到教益。謎語與詩歌結合其藝術性妙不可言。
也稱避題詩,即有意避開詩題,把題目拿掉就是物謎詩了。像這樣有意地避開詩題的寫法,叫做不犯題,不犯題的詩就稱之為“避題詩”。大多謎語詩都是詩人在借物抒懷,這種詩叫避題詩。這種詠物詩,詩面上絕不能提及本物,近似隱語,所以可視為詩謎。詩可看作謎面,題目可看作謎底。詩中有謎,謎在詩中,亦詩亦謎,別具一格.
春雁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
莫道春來又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乍一讀,我們會以為它是在寫景抒情。其實它是一首謎語詩,謎底是"大雁"。
詠兔絲北齊謝睡
輕絲既難理,細縷竟無織。
爛漫已萬條,連綿復一色。
安根不可知,縈心終不測。
所貴能卷舒,伊用蓬生值。
同簡文帝蕭綱的《詠梔子花詩》比較起來,後者的《詠兔絲》更接近謎語詩了。
風唐李嶠
解落三秋月,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層浪,入竹萬竿斜。
雲唐來鵠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菊花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蜂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川,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為誰甜。
畫唐詩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鄭板橋棄官后,一日來到揚州字畫社,恰逢一些文人墨客正飲酒助興。此時,他又渴又餓,見屋內木炭爐上的一把銅壺裡水已翻騰,便伸手提壺要衝茶。忽聽一陣哈哈笑聲,眾雅士中的一位長者道:“新來的先生請聽著,想喝茶不難,要知我們有個規矩,喝前須賦詩一首。請以你手中銅壺為題,若賦得好詩,莫說是茶,即便是酒也由老身包了。”老者話音剛落,鄭板橋微微一笑,即吟道:
口小腹大鼻耳高,烈火燒身稱英豪,
量小豈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濤。
眾文人一聽目瞪口呆,當眾人得知此人是鄭板橋后,都拱手相敬。
物謎詩一般要領會全詩的意思才能猜中謎底。
刺鼻不如嚏,蹋面不知嗔,
嚙嚙作步數,持此得勝人。
陳眉公的<精輯時興雅謎>中所載字謎:
偶因一語(雨)蒙抬舉,反為多情(晴)又別離,
送得郎君歸去后,倚闌獨自淚淋漓。
謎底“傘”。用了雙關、擬人、諧音等手法。
《紅樓夢》第22回賈元春作了一首謎語詩: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謎底是爆竹。爆竹又叫炮仗,是我國民間在節日或喜慶時燃放的。第一句說這種東西能使妖魔喪膽,因為古人以為爆竹能驅除鬼魅。第二句寫爆竹的外形像緊緊捆紮成圈的絲織品,它的聲響有如疾雷。第三四句寫爆竹一聲轟響之後,回頭看去已成了灰燼,這就是氣壯如雷的爆竹最後的結尾。每一句都緊緊扣住爆竹的特徵來寫。
現代人周建人用擬人化手法創作了一首謎詩:
南陽諸葛亮,穩坐軍中帳;
提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
謎底是“蜘蛛”。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二十《隱語》載:
人人皆戴子瞻帽(仲長統),君實新來轉一官(司馬遷)。
門狀送還王介甫(謝安石),潞公身上不曾寒(溫彥博)。
詩中用“君實”借代“司馬”(司馬光字君實),用“介甫”借代“安石”(王安石字介甫),用“潞公”借代“彥博”(文彥博封號潞國公)。就是採用姓氏與字借代、字與姓名借代、封號與姓名借代的方法。
雪天晴色見虹霓,千里江山遇帝畿,
天子手中朝白玉,秀才不肯著麻衣。
謂韓公繹、馮公京、王公珪、曾公布也。”用“寒降”諧音“韓絳”、“逢京”諧音“馮京”、“憎布”諧音“曾布”來扣合出謎底。
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取詩家姓名為謎底的詩謎: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膚。
走入綉幃尋不見,任他風雨滿江湖。
這首詩謎起初沒有破解,後由一位著名學者鄭子瑜先生所破,鄭子瑜先生在《中國修辭學史稿》一書中,曾對這首詩謎破解:首句“佳人佯醉索人扶”以諧音衍義為“假倒”,再諧音作“賈島”;第二句“露出胸前白雪膚”衍義為“肋白”,再諧音作“李白”;第三句“走入綉幃尋不見”衍義為“羅隱”;末尾四句,“任他風雨滿江湖”衍義為“潘(水溢貌)浪”,再作諧音“潘閬”。李白、賈島、羅隱、潘閬,四人皆為唐代著名詩人。
字謎詩,是以字為謎底的詩,也稱廋語詩、隱語詩。它的謎面主要是將字形分解,而將謎底隱藏其中。所用詩句多數著眼於字形,有的則兼釋字義,有的字謎詩全篇同一謎底;有的則是一句詩一個謎底,全篇組成一句隱語。
[南朝宋]鮑照謎字詩:
二形一體,四支八頭,
四八一八,飛泉仰流。
謎底:井
頭如刀,尾如鉤,
中央橫廣,四角六抽,
右面負兩刃,左邊雙屬牛。
謎底: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