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祠
杭州
徠月老祠,又名“月老宮”,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始建於唐朝,供奉主管世間婚姻的月下老人。唐代的《續玄怪錄·定婚店》是最早記載月下老人的文獻,文中記載了唐朝時期月下老人在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為韋固牽姻緣的故事。宋城縣的縣令知道了這件事情后,就把韋固原來住的旅店題名為“定婚店”。
亦稱月老祠堂、鴻禧堂,供奉可親可敬的月下老人,為中國的愛神,形象多為慈眉善目的老頭,手執紅線團。在那美麗而浪漫的愛情故事裡,月老手中的紅線,便成了少男少女的希冀與期待。
月老為“月下老人”之簡稱,為專司人間婚姻之神,他袋中藏有赤繩,並據<姻緣簿>所載,將赤繩暗系在男女雙方的腳上,使他們結為夫妻。凡未婚男女可祈得到理想中的終身伴侶,已婚男女瞻拜月老后,可期婚姻和美、白頭偕老。
有這麼個典故:唐代讀書人韋固,於拂曉時分來到龍興寺,見一位銀須飄拂的老人正在皎潔的月光下翻閱一冊簿籍,那是“婚姻簿子”,翻到誰了,從背兜里取出條紅繩,對號入座,在男女雙方腳上一系,這姻緣就定了(注意,系的是腳,往哪跑?)。韋固自然要問及自身,老人翻翻本子,告訴他,未來的妻子是那個瞎眼的陳婆才三歲的女兒!韋固一氣之下,讓人去把那個小女孩給殺了——好狠心!十四年過去了,好快。韋固當上了相州參軍,刺史很賞識他,把女兒嫁給了他。花燭之夜,韋固揭開蓋頭一看,姑娘真美!可眉心卻奇怪地貼了片花鈿,一詢問,正是瞎眼陳婆的女兒,刺史的侄女!原來當年去殺她,只傷及了眉心上的一點。可見月老的紅繩是絕對掙不脫的。
月老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但可禮拜的地方即月老祠並不多,今重陽宮風景區存有月老祠一座,其內供奉月下老人,殿前有相思樹,初戀情人及黃昏戀之老人用以寄託情思之紅綾滿樹纏繞。
月老祠
月老祠堂始建於唐宋,據《西湖筆叢》記載,古時杭州的“月下老人祠”,原在孤山。《楹聯叢話》說,月下老人祠有副金書妙聯,是集古代劇本《琵琶記》、《西廂記》的成句而成:“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是前身註定事莫錯過姻緣。”這對聯,妙處自在不言中,曾經引得古代無數男女如痴如醉,也是西湖的一大佳話。明朝時期,“白雲上人”在南宋御園“翠芳園”舊址建庵,起名“白雲庵”,清朝時期,“月下老人祠”遷入其中,更名為“月老祠”,解放后又更名為“月老祠堂”。
白雲庵雖稱為“庵”,卻不是尼姑庵,裡面都是清修的僧人、道人。清末,這裡曾經成為“革命黨人”的秘密據點,徐錫麟、秋瑾、孫中山等都在白雲庵有過活動。思想進步的道人僧侶也加入了反清組織,後來辛亥革命勝利,白雲庵更是名極一時。后經歷抗日戰爭,白雲庵被日寇焚毀,月老祠堂也未能倖免,後於1946年重建。建國后,著名道長岳崇岱途經杭州,特地慕名來到白雲庵月老祠講道,仔細研究了白雲庵月老祠的歷史及所在方位,為求免遭戰爭襲擾,保一方平安,遂根據易經五行,及其建築風格,更名為“月老祠堂”。隨著西湖景區的對外開放,遊客越來越多,白雲庵已不適合清修的需要,月老祠堂的道人便移居杭州周邊,繼續潛心修行。故此,月老祠堂也逐漸被人淡忘。
《徠義妖傳》:搖船搖過斷橋邊,月老祠堂在眼前,十世修來同船渡,百世修來共枕眠。"
商丘月老祠
月老之故事,最早記述於《續幽怪錄》,韋固遇月老之故事,因主人公曾住宿宋城南店,宋城縣官將南店改為“定婚店”。
以下為《續幽怪錄》-“定婚店”:唐元和二年,杜陵有一個名叫韋固的人年少未娶,某日他去清河遊歷,途中住在宋城南面的旅店。旅客中有一個人為他提親,女方是以前的清河司馬潘昉的女兒,並讓韋固第二天清早去店西的龍興寺門前同潘家的人見面。
韋固求之意切,第二天很早就趕去了,到了廟門前,月亮還在天上高高地掛著。他看見一個老頭倚著一個口袋,坐在台階上,借著月光看書。韋固從旁邊偷看,老者手中書卷上面的字既不是蟲篆八分蝌蚪的樣子,也不是西域梵文的字體,忍不住問老人說自己年少苦讀書文,就算西域梵文都能說上幾句,為什麼老人手中書上的字沒有看見過?老人笑答:“這不是人世間的書,你怎麼能在別處見到?”韋固問:“那這是什麼書?”老頭說:“幽冥之書。”韋固問:“幽冥之人,怎麼到了這裡?”老頭說:“你來的太早,不是我不應該來,凡是陰間的官員都管陽間 的事,管理人間的事,怎麼能不在人間行走呢?”
韋固問:“那麼您管什麼事啊?”老頭說:“天下人的婚姻大事。”
月老祠
三歲,等到十七歲才能進你家的門。”
韋固問:“你口袋裡裝的什麼東西?”老頭回答:“紅繩啊!用來系夫妻兩人腳的。等到他們定下了,我就偷偷地把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不管這兩家是仇敵,還是貧富懸殊,或者是相隔千山萬水,只要紅繩一系,再也逃不掉了(原文為“天涯從宦,吳楚異鄉,仇敵之家,終不可避。”)。你的腳已經和她的腳系在一起了,你再找別人又有何益處呢?”
月老祠
老頭捲起書,背著口袋,韋固跟著老頭來到菜市場,看見一個瞎了一隻眼的老太太,抱著一個三歲的女孩,看起來非常骯髒醜陋。老頭指著女孩對韋固說:“那就是你的妻子。”韋固生氣地問:“我殺了她行不行?”老頭說:“這女孩命中注定有大富貴,還要跟著你享福呢,怎麼殺得了呢?”說完老頭就隱去了。
韋固回去后磨了一把刀子,交給僕人說:“你歷來很能辦事,如果為我殺了那個女孩,我賜你一萬錢。”僕人承諾,將刀藏到袖子里來到菜市場,趁著人多混亂的時候,刺了女孩一刀就跑,因市場大亂,僕人得以逃脫。
回來后,韋固問僕人:“刺沒刺中?”僕人說:“一開始我想刺她的心臟,可是沒刺准,刺到了眉間。”韋固以後求婚,一直沒有成功。
又過了十四年,他因父親的老關係,到相州參軍刺史王泰手下任職,專門負責審訊囚犯。王泰因為他能幹,將女兒許配給他。韋固的新媳婦十六七歲,容貌美麗,韋固稱心滿意,但是他發現妻子的眉間總是貼著一個小紙花,即使沐浴閑處也不除去。
年終時,他逼問妻子,妻子潸然淚下,說:“我是郡守大人的侄女,不是他的親生女兒。我的父親生前是宋城縣令,死在任職上。當時我還在襁褓之中,母親和哥哥也相繼死了。家裡剩下的唯一宅院在宋城南,與乳母陳氏一同居住,每天靠賣菜度日。陳氏可憐我年齡太小,總把我帶在身邊。三歲的時候陳氏抱著我走在菜市場里,被一個狂徒用刀刺中眉心,留下了傷疤,所以用紙花蓋上。七八年以後,叔叔來到盧龍任職,我便
跟著叔叔了,並以他女兒的名義嫁給你。”
韋固問:“陳氏是不是瞎一隻眼?”妻子說:“對,你怎麼知道的?”韋固說:“刺你的人是我派去的,這真是一件奇事!”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告知妻子。
夫妻從此更加相敬如賓,後來生了個男孩叫韋鯤,做了雁門太守。母親被封為太原郡太夫人。
唐人相信,命中注定的事,是不會因人力而改變的。宋城縣官聽說了這件事,為那家旅店題名為:“定婚店”。
《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媽說“自古道:‘千里姻緣一線牽’,管姻緣的有位月下老人,預先註定,暗裡只用一根紅線,把這兩人的腳絆住,憑你兩家哪怕隔著海呢,若有姻緣的,終究有機會作了夫婦”。或許曹翁於此更有深意,或許隨手拈來之故事本已廣為流傳,或許廣為流傳之因源於莫測之紅繩,或許莫測之紅繩令人無限感嘆。
愛情,自然是人類最純凈、最高尚、最偉大的情感之一。而中外的愛神,卻存在著有趣的差別。
“洋愛神”丘比特,是個赤身裸體、長著對肉翅,到處飛來飛去的小男孩,卻是個瞎子;他手持弓箭,到處亂射,有人被雙雙射中了,就會墜入情網愛河,不可自拔。而中國的愛神偏是個慈眉善目的老兒,被人們稱之為“月下老人”——好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稱謂!
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我曾對月下老人的由來作過一番探尋。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資料,卻只覓得一個故事的梗概:唐代讀書人韋固,於拂曉時分來到龍興寺,見一位銀須飄拂的老人正在皎潔的月光下翻閱一冊簿籍,那是“婚姻簿子”,翻到誰了,從背兜里取出條紅繩,對號入座,在男女雙方腳上一系,這姻緣就定了(注意,系的是腳,往哪跑?)。韋固自然要問及自身,老人翻翻本子,告訴他,未來的妻子是那個瞎眼的陳婆才三歲的女兒!韋固一氣之下,讓人去把那個小女孩給殺了——好狠心!十四年過去了,好快。韋固當上了相州參軍,刺史很賞識他,把女兒嫁給了他。花燭之夜,韋固揭開蓋頭一看,姑娘真美!可眉心卻奇怪地貼了片花鈿,一詢問,正是瞎眼陳婆的女兒,刺史的侄女!原來當年去殺她,只傷及了眉心上的一點。可見月老的紅繩是絕對掙不脫的。
我不由得這樣想,這中間其實體現著中西文化上的差異,西方人認為愛情的產生純屬偶然;而在中國人看來,“前世姻緣由天定”,那是必然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可我還是感到幾分遺憾,這月下老人究竟是誰?偌大的許可權,又是誰給的?帶著這些幼稚可笑的問題,我請教了一位面目清癯、長髯飄拂的道長。
“心誠則靈,呂祖雲‘成仙成佛總由人’,天下萬物,有生於無,唯德是居,唯道是尊,何必窮究!試問,盤古從何而來,何許人也?”道長說畢,閉目養神,臉上的皺紋彷彿也凝滯了。
天下道觀,有月老祠的不多,重陽宮裡卻有。高高的青石台階,褐色的門牆,不像常見的道觀那樣黃牆黛瓦、金碧輝煌,卻更顯得古樸、典雅,在四圍蔥鬱的山色和潺潺流淌的小溪映襯下,隱隱透出幾分異樣的道氣、靈氣。
入得門來。是四棵生機盎然的栗樹,我明白,這是“利市”的諧音,誰不指望日子過得吉祥如意呢?更有意思的是庭院里的兩棵紅豆,高高的樹枝、樹梢上還迎風飄舞著縷縷紅繩!是多情的少男少女們懷著一片虔誠掛上去的,還是月老為之?我又想起了那位年高德韶的道長意味深長的話,“何必窮究”!並不顯得高大巍峨的鴻禧堂前,錯落有致地栽著些花草,殿里供奉的自然是月下老人了。果真是白須白髮、慈眉善目、可親可愛(誰說老人就不能是“可愛”的呢?)。他身邊沒有諸多侍奉、守護的神靈,卻只有兩位稚態可掬的小小兒童。我彷彿覺得此處並不是莊嚴肅穆的殿堂,而只是個尋常院落;人們所拜謝的,是一位和藹可親、善解人意的老人而不是神——他甚至連頭銜和尊稱也沒有。我想他該是最充滿人情味的神了。
滿懷美好希冀的年輕人絡繹不絕——多是成雙成對來的。沒有嘈雜的嬉笑、喧鬧,他們手挽手肩並肩在月老前拈香禮拜,默默地求籤,去領會字裡行間的深意、內涵,再去領取紅繩。有的帶著甜甜的、會心的微笑,有的含情脈脈地凝神相視;有的,有意無意間相互貼得更近、更近了……所有這一切,在我這上了點年紀的人看來,似乎總懷著點同他們的年齡並不怎麼相稱的虔誠。此中奧秘,除了他們自己,又有誰能說得清、道得明呢?——去問問過往的風和飄浮在藍天上的雲吧,也許,他們能窺探到點什麼。我不由得想起了《西廂記》里的張生和鶯鶯,不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中完成他們的愛情悲喜劇的嗎?也有著滿院幽花異草,只不過是寺院換成了道觀而己,夜闌人靜,清風新月,美麗多情的少女鶯鶯,正倚著雕欄俯首低吟,“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天晚了,伴著晚鐘傳來陣陣道家悠揚的音樂,桂竹谷的風輕輕撫弄著我的斑斑白髮,同樣撫拂著我歷盡滄桑的心……我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輕鬆和愜意。該踏上歸途了。
折過牌樓,走出山門,眼前是盛開著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的田野,和道旁綻出點點新芽、臨風搖舞的絲柳,好一派江南春色!在月老祠里,我也曾默默許下了一個小小的心愿,但願我今夜有一個好夢,夢裡的我,將是年輕的,我也會有醉心的期盼和迷濛的憧憬……
月老祠,坐落於“月下老人”傳說的起源地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
《太平廣記》卷一百五十九〈定數 十四 婚姻 · 定婚店〉~42~ 杜陵韋固,少孤,思早娶婦,多歧,求婚不成。貞觀二年,將游清河,旅次宋城(商丘古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馬潘昉女為議者,來旦期於店西龍興寺門。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歲余,固逼問之,妻潸然曰:「妾郡守之猶子也,非其女也。疇昔父曾在宋城,終其官。時妾在襁褓,母兄次歿。唯一庄在宋城南,與乳母陳氏居,去店近,鬻蔬以給朝夕。陳氏憐小,不忍暫棄。三歲時,抱行市中,為狂賊所刺。刀痕尚在,故以花子覆之。七八年間,叔從事盧龍,遂得在左右,以為女嫁君耳。」固曰:「陳氏眇乎?」曰:「然,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乃曰奇也。因盡言之,相敬逾極。後生男鯤,為雁門太守,封太原群左夫人。知陰騭之定,不可變也。宋城宰聞之,題其店曰「定婚店」。
《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五十四 歸德府:“定婚店,明統志在府舊城內唐韋固遇月老卜婚處。”
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有一個叫韋固的書生路過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借宿在宋城南店的客棧,夜晚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檢一本婚姻簿。月下老人為韋固牽紅繩指明婚嫁對象,後來韋固果然應月老之語與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結為連理。
宋城縣的縣令知道了這件事情后,就把韋固原來住的旅店題名為“定婚店”。由於這個典故發生在宋城(今商丘古城)的南店,唐朝文學家李復言便把這則傳聞取名為“定婚店”,收錄在《續玄怪錄》(原名《續幽怪錄》)一書中,世代相傳,男女老少咸知。
月老祠內供有白髮銀須老人坐像,慈顏善目,笑容可掬,一手執婚姻簿,一手牽紅繩,祠門有聯:“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身註定事,莫錯過姻緣。”
公共交通指南 | 路線 |
---|---|
古城文化景區和南湖景區: | 火車站——北城門(1路公交車);火車站——南湖(9路公交車);振華玻璃廠——古城(1路小公交);香君路——古城——南湖景區(旅遊專線車)。 |
火文化景區: | 火車南站——火文化景區——商丘市路河鎮(66路公交車);梁園市場——火文化景區——商丘市郭村鎮(28路公交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