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鎮

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轄鎮

老城鎮,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下轄鎮,地處昌圖縣城西9千米處。

1962年前,為昌圖縣人民政府所在地;1981年,更名昌圖老城鎮。1991年,老城鄉併入老城鎮。截至2018年末,老城鎮戶籍人口有41233人。截至2020年6月,老城鎮下轄2個社區、13個行政村。

2011年,老城鎮財政總收入1592萬元,比上年增長11.6%。

歷史沿革


1948年昌圖解放后至1962年是中共昌圖縣委、縣政府所在地。
1962年前,為昌圖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1962年,昌圖縣人民政府遷至昌圖站后改稱老城鎮。
1981年,更名昌圖老城鎮。
1990年9月鄉鎮合併組建昌圖老城鎮
1991年,老城鄉併入老城鎮。
2004年11月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昌圖縣6個中心鎮之一,是遼寧省100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之一。
老城鎮圖片
老城鎮圖片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老城鎮地處昌圖縣城西9千米處,東、南鄰昌圖鎮,西與亮中橋鎮、大興鄉相連,西北與頭道鎮相鄰,北靠太平鄉,東北與昌圖鎮相鄰,行政區域面積1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老城鎮地處半丘陵地帶,地形有丘陵崗地、沖積平原

氣候

老城鎮地處東經123°59′,北緯42°47′,老城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142.5天。
老城鎮圖片
老城鎮圖片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老城鎮下轄4個社區、13個行政村:東街、南街、西街、北街、南橋、五勤、窯溝、愛國、長青、長山、勝利、興龍峪、大台、光明、安家、靠山、張家爐。
截至2020年6月,老城鎮下轄2個社區、13個行政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211224101002121東南社區
211224101004121西北社區
211224101200122南橋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01122五勤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02122張家爐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03220大台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04122安家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05220光明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06220勝利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07220興龍峪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10220長青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11220靠山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12122窯溝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14220愛國村民委員會
211224101215220長山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老城鎮總人口4211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980人,城鎮化率33.2%。另有流動人口2500人。總人口中,男性21357人,佔50.7%,女性20757人,佔49.3%;14歲以下11507人,佔27.3%;15—64歲24900人,佔59.1%;65歲以上5707人,佔13.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1864人,佔99.4%;有回、朝鮮、蒙古3個少數民族,共250人,佔0.6%。2011年,老城鎮人口出生率2.7‰,人口死亡率2.4‰,人口自然增長率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1.5人。
2017年末,老城鎮常住人口為36353人。
截至2018年末,老城鎮戶籍人口有41233人。
老城鎮圖片
老城鎮圖片

經濟


綜述

2011年,老城鎮財政總收入1592萬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96萬元,比上年增長13.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91萬元,增值稅552萬元,企業所得稅53萬元,個人所得稅13萬元。
2018年,老城鎮有工業企業22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6個。

農業

2011年,老城鎮有耕地面積11154.9畝;林地面積2.3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3.4億元,比上年增長15%。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4941噸,其中玉米70837噸,水稻1134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2720畝,產量66889噸,主要品種有馬鈴薯、黃瓜、芹菜、白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2.8萬頭,年末存欄50475頭;牛飼養量32205頭,年末存欄17693頭;羊飼養量20808頭,年末存欄9804頭。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累計造林2萬畝,其中防護林1.5萬畝,經濟林0.02萬畝,農民住宅四周樹木4.5萬株,林木覆蓋率26%。

工業

2011年,老城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職工2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538萬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家,職工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億元,比上年增長13%。銷售達到10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

經濟發展

2004年社會總產值60998萬元,比2003年增加10.3%,其中:第一產業26586萬元,增長10%;第二產業24900萬元,增長23%;第三產業9512萬元,增長14.9%;財政收入263萬元,增長3.1%;糧食總產量56238噸,增長12.5%;肉類總產量11501噸,增長40%;農民人均收入3493元,增長 11.7%。
全鎮蔬菜生產面積12000畝;葡萄生產面積500畝;高油大豆生產面積1.5萬畝;生豬飼養量達10萬頭;黃牛飼養量17000頭;養魚水面600畝。全鎮現有各類農業專業協會10個,中介組織21個,經紀人隊伍460人。
全鎮各類工業企業發展到908家,年實現產值24900萬元,實現利稅323萬元,吸納3100多名城鄉勞動力就業,工業產值佔全鎮社會總產值的40.8%。
全鎮民營經濟企業已發展到1986家,年創產值45000萬元,利稅2914萬元。鎮內規劃兩處工業園區,總面積達1533433平方米,園區內實現了四通一平,入住園區的各類企業已達5家。全鎮形成了生豬屠宰、針織、熟食加工、飼料加工、交通運輸、建材銷售、餐飲服務、電焊加工八大主導產業。
全鎮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個,骨幹企業25家,海華、安家兩家大型肉聯廠是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生豬定點屠宰企業,企業實行屠宰、分割、加工、冷藏、運輸於一體,年屠宰生豬40萬頭以上,銷售瀋陽市場的白條豬佔市場總量的四分之一,年產值12000萬元,為1800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目前老城鎮民營企業900多家,針織、食品加工是兩大龍頭產業,28家針織企業在鎮政府的支持、協調下建立了針織協會,僅針織一項年出口創匯可達百萬美元。總投資1.2億元的鐵嶺九星食品有限公司和投資500萬元的昌圖示範腸衣廠的引進,使老城鎮食品加工業進一步向集約化、高科化發展。
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穀子、蔬菜等,水果有葡萄、山楂、桃、李子、杏,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已形成生豬屠宰、針織、建材、商貿物流等優勢產業。
老城鎮圖片
老城鎮圖片

文化


老城鎮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昌圖文明的發源地。曾歷經肅慎屬地,遼東郡,上京,明時的衛所和昌圖廳等名稱。
老城鎮是著名紅學家端木蕻良和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佟韋老先生的故鄉。舊時還有“昌圖八景”的美譽,更有愛國保田自衛戰爭烈士犧牲之地的壯烈佳話世代流傳。
老城鎮圖片
老城鎮圖片

交通


老城鎮有302省道經過境內。老城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距縣城9公里,四平市50公里,瀋陽市120公里,鐵嶺市70公里。同時昌法線、馬三線、老老線等多條公路東西南北穿越境內,交通便捷,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是蒙吉黑進京的必經之地,交通十分便捷。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但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處於相對落後狀態,與其它鄉鎮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
老城鎮圖片
老城鎮圖片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老城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450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5所,在校生1335人,專任教師23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10人,專任教師109人,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4622561元。著名的昌圖高中(遼寧省昌圖縣高級中學)曾經坐落於老城鎮。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老城鎮有衛生院1所;病床40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5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2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0025人次,住院手術256台次,出院病人598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老城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72戶,人數1442人,支出380萬元;城市醫療救助310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102人次,共支出9.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50戶,人數1374人,支出160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8人,支出1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38人,支出48萬元;農村醫療資助3102人,民政部門救助參加合作醫療3102人次,共支出9.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6.3729萬元。

基礎設施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在鎮內新建了一個兩萬多平方米停車場,安裝路燈126盞,還重新修繕了許芝紀念碑,把它變成了一個開放的、公園式的紀念場所。通過經營城鎮,增強了老城的輻射力和吸引力,在使之成為人力流、物資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散地上向前邁進了一步。
老城鎮圖片
老城鎮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