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鎮

海南省澄邁縣下轄鎮

海南省老城鎮位於澄邁縣東北部,東鄰省會海口,北臨瓊州海峽,總面積201.3平方千米,總人口80000人(2018年)。隸屬於海南省澄邁縣,地處澄邁縣北部,東連海口市,西接大豐鎮,北臨瓊州海峽,南鄰金江鎮、水發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2千米,總面積256平方千米,水域58.69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6.5千米。

境內東托粵海鐵路物流中心,西有國家一類口岸馬村港群,北有旅遊度假勝地盈濱度假村和邊灣浴場,南連本縣美亭瓜果批發市場,西環高速公路和粵海鐵路貫穿其境。境內還有海南省開發最早、規模最大、產值最高、產業體系最齊全的老城開發區,建有瓊北最大碼頭群,佔盡省城經濟輻射和水陸交通便捷的區位優勢。

清代,隸屬恭貴鄉。1987年,老城區公所改為老城鎮。2002年,馬村鎮、白蓮鎮先後並人老城鎮。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59916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34人。截至2020年6月,老城鎮下轄3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老城鎮南海大道70號。 2019年,老城地區全口徑財政稅收達45.9億元,占澄邁縣財政稅收的75.4%。

歷史沿革


老城鎮古為澄邁縣治所在地。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從美亭遷縣於老城鎮(原叫苟中縣),由於墟東、南各有澄江“激石成灘,欲雨聲怒”和邁山“形勢高朗,氣脈厚聚”,故以山水之首字取縣名為澄邁。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縣城遷至南渡江邊金江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老城鎮地處澄邁縣北部,毗鄰省會海口,土地總面積259.99平方公里,有18個村(居)委會,76個自然村,總人口62556人,耕地總面積35654畝。境內有海南省最大,開發最早的老城開發區。東托粵海鐵路物流中心,西有國家一類口岸馬村港群,北有旅遊度假勝地盈濱度假村和邊灣浴場,南連本縣美亭瓜果批發市場,西環高速公路和粵海鐵路貫穿其境。老城鎮位於澄邁縣北部,東連海口市,西接大豐鎮,北臨瓊州海峽,南鄰金江鎮、水發鎮;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0°7",北緯19°58'之間,總面積256平方千米。
地質
老城鎮的地質歷史,歷經了早古生代地層、中生代地層、新生代地層。新生代時期,老城為王五至文教斷裂以北雷瓊新生代斷陷盆地的一部分。該盆地在新生代早期的下第三紀時沿著東西向斷裂呈階梯狀陷落,形成斷陷,沉積了一層雜色的以陸相(沖洪積相和湖泊相)碎屑堆積為主的地層,最厚達2000多米。
上第三紀時南海海盆擴張,海水浸人,堆積了厚達1000米的濱海淺海沉積帶,距今12至25百萬年的上第三紀時瓊州海峽錐形已經形成,使海南島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第四系以河流相為主。沉積相的特徵及其變化,反映了新生代時期地殼從局部斷陷。沉降(早第三紀)發展為大面積斷陷(晚第三紀),再轉變為隆起(晚第四紀)的複雜演化過程。在這時的每一個地質發展階段上,均伴隨著多期次的火山活動,並形成大面積的岩被和眾多的火山堆,堆積了厚達100多米以上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地形地貌

老城鎮境內山嶺海拔高程50米以上的有邁嶺等6座。地形圖似丁字形,陸地從盈濱半島至文玉村南北最長線約20千米,從龍吉村至馬島博裂口為東西最長線約17千米。地貌類型主要分為山嶺、台地、平原階地、半島、島嶼、海灘、江河、港灣8種。

氣候

老城鎮屬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較大,一年四季氣溫變化不大。光照充足,高溫多雨,颱風頻繁,乾涼同季,雨熱同期,溫度適宜。乾涼季一般出現在11月至次年4月。雨熱季出現在5至10月份。本季月平均氣溫在24.3℃至28.5℃之間。8月份起有颱風,暴雨頻繁,氣溫略有下降。10月份"寒露"節氣前後,天氣變涼。秋季內月均氣溫近似春季,不同的是秋季高溫多雨轉向低溫少雨,而春季則相反。全年高溫多雨,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分佈不均,時空變化大。
● 氣溫
老城鎮年平均氣溫23.7℃,年際變化在23℃至24.8℃之間。1998年高溫年,年平均氣溫24.5℃;1971年低溫年,年均氣溫23℃。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1.1℃,出現在1994年5月3日。歷年極端最低氣溫1.1℃,出現在1967年1月17日。年中高溫天氣多出現在5至7月。常年低溫在11月份。日均氣溫23℃至15℃。
● 降水
老城鎮位於北部沿海,全年降雨量在1200至1500毫米之間,降水明顯地隨地貌和海高程海拔低度不同。干雨季雨量分佈不均,雨季為5至9月份,雨量較多。乾季為是年12月至次年3月份雨量較少。
年雨量最多是1978年,為2344毫米;最少是1977年,為1139毫米。月最多雨量為774.8毫米,出現在1997年11月;月最少雨量為0毫米,出現在1993年9月。1997年11月1日最大雨量為349.3毫米。年均雨日為162天,最多年份是1972年,為189天;最少年份是1991年,為123天。
● 溫度
老城鎮年均相對濕度為86%。最大年份為88%,出現在1990年;最小年份為83%。年中各月份變幅在83%至88%之間。最大月均值出現在9月份,為38%,最小月均值在7月份,為83%。有出現冬乾燥,春秋濕,且有反潮現象。
● 日照
老城鎮地處沿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年均日照射時數為1993.8小時,占可照時數的46%。大多數年份在2000個小時以上,最多的出現在1965年,有2412.9小時,最少出現在1997年,有1644.3小時,年際變化不大。在季節分配上,高溫多雨的雨季總日照時數1200.3小時,占年日照時數的60%。年中7月份最多達234.8小時,2月份最少為101.4小時。夏季日最長13.17小時,冬季日最短11小時,時間相差2.17小時。
● 風速
老城鎮受季風氣候影響,春夏季風向多吹南風、東南風、西風,沿海地區,年平均風速在3至4米/秒,其他地區2至3米/秒之間。秋冬季風向多吹東、東北風,沿海地區年平均風速4至5米/秒,風速是隨季風和地形而變化,風力一般是各秋季大於春夏季,沿海地區大于山區。全年大風(8級)月數不多,年平均6天,其中87%出現在5月至10月份。

水分

● 地表水
老城鎮有澄江、肖陽等多條江河水,還有道興水庫、美造水庫及多個山塘水庫。
● 地下水
據水文站鑽孔資料顯示,老城鎮上新流地層,二至四個含水層,含水層岩性為貝殼沙礫岩、沙礫卵石、中粗沙、礫質亞砂土等,厚度25-70米,大拉鑽孔水位深49米,東水港鑽孔水位高出地面5.73米,老城地區地層侵蝕作用強烈。白蓮糖廠舊址至美亭北面鹽丁花場港一帶,地面標高60米以下,上新流上段,含水層普遍雷頭髮育,泉流量1-5升/秒,白蓮北剎嶺的北東泉流量最大為157升/秒。
東部老城一帶含水層埋藏深,厚度較薄,水位埋藏淺,含水性較好,大拉至白蓮一帶的山岩台地含水層埋藏淺,厚度較大,但水位埋藏深,一般大於30米,水性較差。對地下水開採過量。

土壤

根據1984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老城土壤劃分為:水稻土、磚紅壤土(赤土)、濱海沙土、富曬土等。老城地區按自然地理大體分為3個區:古火山地跡區、沿海海積地跡區、河流沖積地跡區。

自然災害

老城鎮有高溫、旱災、風災、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老城鎮有紅樹林重陽樹、印度紫檀樹等喬灌木樹種300多種,其中本地原生樹種有榕樹五味子、椰子樹等200多種,引進外來樹種有按樹相思樹等20多種。
● 動物資源
老城鎮有海洋生物魚類、頭足類、甲殼類、貝類、棘類、皮類、藻類等,其中魚類有200多種,頭足類30多種,甲殼類60多種,貝類40多種,棘皮類20多種,藻類40多種。

礦產資源

老城鎮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石油、天然氣、玄武岩石、磁鐵礦、石灰石、花崗岩石等。

氣候資源

老城鎮太陽輻射能量1959-1998年均能量4821.7兆焦耳/平方米,最多是1965年位5363.6兆焦耳/平方米,最少是1985年位4363.6兆焦耳/平方米;太陽輻射能在年中的分配情況和日照對數一致,7月份最多輻射能為551.3兆焦耳/平方米,2月份最少為258兆焦耳/平方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總人口5991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471人。另有流動人口8326人。總人口中,男性33664,佔56.19%;女性26252人,佔43.81%;14歲以下11183人,佔18.67%;15~64歲43821人,佔73.14%;65歲以上4912人,佔8.1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9804人,佔99.8%;黎族92人,佔0.16%;苗族4人,佔0.01%;壯族16人,佔0.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4.97%o,人口死亡率2.5%o,人口自然增長率11.6%。 2018年,老城鎮戶籍人口59105人。

經濟


綜述

老城鎮在澄邁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從實際出發,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和十六大精神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本,確定了全方位開放的工作思路。二00四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5309.2萬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農業總產值11403.1萬元,農村工業總產值3267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人均純收入4108元,比上年增長7%,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905萬元,比上年增長61%。2004年老城鎮被海南省民政廳評為省級“村民自治示範鎮”,縣“兩個文明建設”、“文明生態村建設”、“興農增收工作”、“專修水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村財鎮管”、“黨建”、“教育”和“計劃生育”等工作先進單位。
老城鎮黨委、政府根據所處的區位優勢,提出以省會都市為依託發展城郊經濟,走創名特優產品之路。其具體分為盈濱半島商貿旅遊和馬村港群經濟帶、西面為發展農牧飼養業帶、東南農業主產區帶。在老城經濟產業群中,最具潛力的是依託本地農林牧漁資源和區位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蓬勃發展中的老城鎮,交通通訊便利,服務設施齊全,社會穩定。
共有387個項目落戶老城開發區。其中,投資額在億元以上的項目有華能海南發電股份有限公司馬村電廠、海南中海油有限公司海灣精細化工廠、海南欣龍無紡布廠、武鋼集團海南有限責任公司冷軋薄板廠、海南睿豐光纖光纜廠、中石化馬村油庫、海南國盛石油有限公司燃料油配送中心、海南澄邁金鑫足球訓練基地、海南月亮灣高爾夫球場等29個。開發區已初步形成以港口為依託,重點發展能源儲運、電力、石油化工、鋼鐵、建材、輕紡、飼料以及濱海旅遊業為主的新型港口工業城市。
老城鎮
老城鎮
老城鎮
老城鎮
2011年,老城鎮財政總收人10.13億元,完成營業稅24060萬元,增值稅32000萬元,企業所得稅12385萬元。
2019年,老城地區全口徑財政稅收達45.9億元,占澄邁縣財政稅收的75.4%。

第一產業

2019年,老城鎮糧食產量15447.1噸,同比增加27.98%;全鎮瓜菜種植面積36701畝,產量87858.57噸;檳榔種植面積5356畝;長期作物橡膠種植面積13188畝;香蕉種植面積4968畝,產量14944.7噸。三鳥出欄193.8萬隻,白蓮鵝年出欄81.67萬隻,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產量18151噸。
● 種植業
2012年,老城鎮糧食播種面積3.448萬畝,總產量1.2192萬噸;油料播種面積2659畝,總產量213噸;甘煎播種面積1.2236萬畝,總產量4.6365萬噸;蔬菜播種面積1.5935萬畝,總產量2.979萬噸;水果種植面積6686畝,總產量8600噸。農業總收入4.9808億元。
● 畜牧業
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6091畝,產量27815.2噸,主要品種有尖椒、冬瓜等,其中椒類9553.8噸,冬瓜15417.8噸。畜牧業以飼養黃牛、水牛、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黃牛飼養量3742頭,年末存欄2858頭,水牛飼養量2438頭,年末存欄2006頭;生豬飼養量89093頭,年末存欄36527頭;羊飼養量6886隻,年末存欄2556隻;家禽飼養量55萬羽,其中鵝出欄量約45萬羽。
2012年,老城鎮雞年初存欄量11.67萬羽,當年出欄量44.6439萬羽,年末存欄量13.8107萬羽。鴨年初存欄量8.8228萬羽,當年出欄量17.7504萬羽,年末存欄量12.5萬羽,鵝年初存欄量6.6493萬羽,當年出欄量73.869萬羽,年末存欄量17.563萬羽。年初牛存欄6180頭,當年出欄766頭,年末存欄量5414頭。
● 海水養殖業
據2012年統計,老城海水養殖4395畝,產量7673噸。 2019年,老城鎮糧食產量15447.1噸,同比增加27.98%;全鎮瓜菜種植面積36701畝,產量87858.57噸;檳榔種植面積5356畝;長期作物橡膠種植面積13188畝;香蕉種植面積4968畝,產量14944.7噸。三鳥出欄193.8萬隻,白蓮鵝年出欄81.67萬隻,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產量18151噸。
● 農業機械
2012年,老城鎮農業機械總動力為4.5331萬千瓦,其中柴油發動機動力3.9228萬千瓦,汽油發動機動力5866千瓦電動機動力237千瓦。主要農業機械與設備,大中型拖拉機10台,543千瓦;小型拖拉機146台,2772千瓦;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10台,1040千瓦;柴油機1838台,農用排灌電動機48台,237千瓦;農用排灌柴油機1838台,1.0639萬瓦,聯合收割機14台,448千瓦;機動脫粒機2349台,農用載重汽車213輛,5866千瓦;農用運輸車377輛,1.3221萬千瓦。
2011年,老城鎮農業耕地面積32226.9畝,其中水田15294.1畝,坡地16932.8畝;以種植水稻、玉米、番薯、芝麻、甘蔗、木薯、蔬菜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番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403噸,其中水稻9701.19噸,玉米890.81噸,番薯811.13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甘蔗、木薯、反季節蔬菜。

第二產業

老城鎮初步形成了以火力發電、石油化工、軟體、水產加工、橡膠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軟體園區、保稅區、馬村港產業集群。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59.09億元,比上年增長58.8%。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8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2.62億元,比上年增長40.1%。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38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2.62億元,比上年增長40.1%。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51家,其中50億元以上的1家,10億元以上的5家。鄉鎮企業總產值25558萬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有商業網點379個,員工3411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25億元;鎮墟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2.1億元。
2011年,老城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56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5.815億元。2012年,老城鎮第三產業總收入1.553億元,占財政收入的32.5%。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老城鎮開發區簽約項目51個,簽約金額約為77.1億元,註冊落地項目48個(含入駐型項目29個),7個投資型項目開工(目前2個已竣工),註冊率約94.1%,項目落地率約為70.5%,簽約項目中超億元項目18個,截至2019年11月底,海南生態軟體園已吸引4651家網際網路企業入駐,其中新增註冊企業1058家。

文化


地名由來
隋大業三年(607年),澄邁恢復置縣,縣治在澄江坡(即今老城)。直至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歷代沿襲不變。因其為澄邁縣治長達1280多年,而得名。

交通


鐵路運輸
粵海鐵路西幹線過境,境內無停靠站。海南環島高速鐵路西段經過老城鎮,設老城鎮站。
公路運輸
海南環島西線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7千米,雙向4車道;225國道海榆西線過境,境內長17千米,雙向2車道,兩者皆北問通往海口、南向通往三亞。208省道線過境,境內長11千米,雙向2車道,東向通往老城、西向通往馬村。有縣鎮道路2條,總長14千米。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鎮區道路總長度280.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5.1米;道路鋪裝面積1375平方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0.025平方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運營總里程達170萬千米,公交運營車輛18輛,年客運量262.8萬人次。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有公辦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2134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22所,在校生3646人,專任教師33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307人,專任教師24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學升初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8.4%。 iSchool微城未來學校鳥瞰圖

科技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有農業技術、畜牧善醫等涉農科技部門1個,從事農業科技服務人員20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有鎮綜合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個,圖書室12個,藏書4萬餘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有學校體育場25個(操場、球場),看台設座椅150張,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有線電視用戶1.2萬戶,入戶率85.6%。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32個,門診(所)3個,有床位59張,每千人擁有病床1張;固定資產總值385.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6名,其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16人,註冊護士2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0.35萬人次。18個村(居)委會的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6%。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有郵政支局3處,郵政業務總量312.21萬元,其中純收入385.51萬元。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4065萬份(冊)。電信老城支局1所,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8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01萬戶,電話普及率17%;行動電話用戶0.51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299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00萬元。
● 鄉村改造
2019年,老城鎮農村無害化戶廁改造工作任務530戶,動工549戶,開工率103%,竣工474戶,竣工率86%。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務17戶,完成17戶,完成率100%。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鎮區10萬噸/日供水工程和5萬噸/日污水處理廠2座。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鎮區華能海南火電廠1座(原海口馬村火力發電廠),發電量供全省大部分市縣。
● 燃氣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鎮區天然氣居民用戶2360戶,燃氣普及率為100%,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32立方米。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老城鎮鎮區花壇75個,綠化面積1.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54.%,人均綠地22平方米。老城經濟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

社會保障

2011年,老城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8戶,人數200人,支出59.71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戶,人數994人,支出165.83萬元。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2萬元。敬老院1個,床位40張,農村五保人員418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5308人,參保率95.3%
2019年,老城鎮在“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排查暨扶貧對象“回頭看”工作中,共排查農村常住人口8105戶35844人;統籌使用中央、省、縣及鎮級扶貧資金共計49.91元,使產業項目組織化率繼續保持100%;提供就業崗位,平均每個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戶家庭至少有1個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或自主創業;危房改造計劃共17戶,已於6月底前完成改造驗收併入住;教育補助發放107人,保證了28戶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戶享受低保兜底政策;共整改2018年成效考核反饋問題23條、中央巡視反饋問題14條、“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自查發現問題33條;全年有6戶10人如期實現脫貧,全鎮84戶305人脫貧質量提升。
2019年,老城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1606人,參加城鎮醫療2396人,參加農村基本養老保險約3.3萬人。60歲以上村民共5283人領取被征地農民養老金。紮實抓好民政救助工作。全年申報醫療救助6人;領取80歲以上高齡補貼1665人,辦理老年優待證2200人;全年共新增城鄉低保7戶23人,清退不符合條件46戶136人;發放3405戶農戶227.63萬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款。

旅遊


風景
1、雙灘赴海。即內澄江和外澄江。位於城南方,源自瓊山之西,東來南繞西流,古有“激石成灘,欲雨則聲先號怒”之稱,會東水港入海。
2、大勝參天。即顏春領。古叫大騰嶺,在城西十里,海撥144米。
3、北岸漁歌。即盈濱半島澄邁灣。我省著名旅遊渡假勝地。
4、獨珠四峰。老城墟東面(後人稱為那由嶺)。因其與蜿蜒九曲的澄江上游相烘托,氣勢景色特別,成千古瓊北地區著名勝景。

獲得榮譽


截至2011年,老城鎮先後獲得海南省文化名鎮、村民自治示範鎮、雙擁模範鎮、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育鎮先進單位、殘疾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