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龍興寺

唐代詩人綦毋潛的作品

《宿龍興寺》是唐代詩人綦毋潛的作品。此詩描繪了龍興寺夜晚的美景以及詩人對佛門凈地的虔誠嚮往。全詩內容貼切自然,手法不落俗套,運筆從容、精確。

作品賞析


此詩寫龍興寺環境清涼寂靜,寺內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為香客祈福,對佛法的鑽研很勤奮。
首聯“香剎夜望歸,松清左殿扉”。許多詩人喜歡描寫夜晚富有情調的景緻,少了夜色,景物彷彿就沒了靈魂。綦毋潛也選取了夜空下寶剎靜謐肅穆的美景,詩人未多加修飾就描繪出樹木掩映的寺院在夜幕籠罩下的神秘幽靜了。
頷聯“燈明方文室,殊系比丘衣”清風拂著松林,詩人探頭向寶殿里張望,一時間,強烈感受了寶剎里的穆然氛圍。
頸聯“白日傳心靜,青蓮喻法微。”寫僧人日常生活,他們白日里口傳心經,夜晚打坐修鍊。詩人從未這樣近距離接觸過僧人生活,滿心的敬仰之情從字裡行間透出。
尾聯“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純屬造境。“天花”是佛教用語,暗示佛門清音,沐浴了詩人的凡俗之心。謂當此之際,詩人深為佛門感化。
此詩把夜宿龍興寺的所見所聞與詩人領悟到的佛法佛理結合了起來,一方面採用描寫,敘事的手法,極力表現龍興寺所見所聞的人物、風景,達到抒禪趣、寫禪境的境界。另一方面採用議論、抒情的手法,“白日傳心凈,青蓮喻法微”,達到述佛理、現禪意的目的。

創作背景


綦毋潛一生遊宦四方,曾經寄宿過很多寺院。此詩是詩人在龍興寺過夜有所感而作。

作品評價


唐詩選》:玉遮曰:無刻煉,無脂粉,漸近自然。
唐詩解》:此詩語極無味,格調甚卑,入於鱗選,我所不解。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何景明曰:詞意渾沉,足悟禪趣。蔣一梅曰:工出自然,天趣特逸。
唐詩評選》:三四用事入化,結尤神合禪理,詩只此不墮蔬筍氣。
《近體秋陽》:上句由凈得傳,下句由喻得微,然上可及,下不可及(“白曰”聯下)。奇麗鬆動,使讀者興逸神往(末句下)。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評:通首婉麗,一結尤出妍姿。嚴敬禮曰:披讀一過,如入清凈世界,足使塵慮都除。

作者簡介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贛州)人,唐代著名詩人。約開元十四年(約726年)前後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陝西周至)尉,遷右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於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後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