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減字木蘭花的結果 展開
減字木蘭花
蘇軾作品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后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原序: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其上,順常晝卧其下。余為郡,一日屏騎從過之,松風騷然,順指落花求韻,余為賦此。
雙龍對起。
白甲蒼髯煙雨里。
疏影微香。
下有幽人晝夢長。
湖風清軟。
雙鵲飛來爭噪晚。
翠颭紅輕。
時下凌宵百尺英。
減字木蘭花《樂章集》注“仙呂調”。《梅苑》李子正詞名《減蘭》。徐介軒詞名《木蘭香》。《高麗史·樂志》名《天下樂令》。
減字木蘭花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歐陽修
歌檀斂袂 繚繞雕梁塵暗起 柔潤清圓 百琲明珠一線穿
中平中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櫻唇玉齒 天上仙音心下事 留住行雲 滿座迷魂酒半醺
中平中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按《木蘭花令》,始於韋莊,系五十五字,全用韻者。《花間集》魏承班有五十四字詞一體,毛熙震有五十三字詞一體,亦用仄韻,皆非減字也。自南唐馮延巳制《偷聲木蘭花》,五十字,前後起兩句仍作仄韻七言,結處乃偷平聲,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始有兩仄兩平四換頭體。此詞亦四換韻,蓋又就偷聲詞兩起句各減三字,自成一體也。蘇軾詞前段起句“曉來風細”,“曉”字仄聲,“風”字平聲。第二句“不會鵲聲來報喜”,“不”字、“鵲”字俱仄聲。第三句“玉座金盤”,“玉”字仄聲。第四句“先覺春風一夜來”,“先”字平聲。後段起句“不如歸去”,“不”字仄聲,“歸”字平聲。第二句“總是少年行樂處”,“總”字、“少”字俱仄聲。第三句“不是秋光”,“不”字仄聲。第四句“慚愧青松守歲寒”,“慚”字平聲。又宋媛蔣氏詞前後段兩結句“月照孤村三兩家”、“回首鄉關行路難”,“三”字、“行”字俱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又一體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呂渭老
雨簾高卷 芳樹陰陰連別館 涼氣侵樓 蕉葉荷枝各自秋
中平中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前溪夜舞 化作驚鴻留不住 愁損腰肢 一桁香銷舊舞衣
中平中仄換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換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四換韻《御定詞譜》未載,據《詞律》補。
東坡愛和僧人交往,喜歡談禪說法,這首詞既是應和尚的請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禪機。詞前有小序,來介紹這種創作背景。
“雙龍對起”,起筆峭拔。兩株古松衝天而起,銅枝鐵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在煙雨中飛騰。詞前兩句寫古松,寫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詞人乍一見古松,即產生龍的聯想,而龍是興風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見雙龍在風雨中翻騰。當時已是傍晚,濃蔭遮掩的枝幹,若隱若現,極易使人產生煙雨的錯覺,故此語似奇幻實真切。
“疏影”句寫詞人從幻景中清醒過來。眼見凌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在一片墨綠蒼翠之間,他彷彿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躺在濃蔭下的竹床上,正在沉睡。意境悠然,引人神往。
在如此幽靜的環境中,一點聲響都會特別明顯。
作者接下來寫:從湖上吹來的風,又清又軟;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此處實乃以動襯靜,喜鵲爭噪並沒有破壞清幽之境,因為人世的紛爭更能顯出佛門的超脫,鳥兒的鳴叫更能顯示境界的幽靜。
最後一句寫景細緻入微,靜妙傳神。只見在微風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凌霄花兒微微顫動。在濃綠的枝葉之中,忽然一點金紅,輕飄飄、慢悠悠地離開枝蔓,緩緩而下,漸落漸近,安然無聲。過了好一會兒,又是一點金紅,緩緩而下。
好一個物我兩忘的恬淡世界!讀來只覺禪意滌胸。
這首詞的突出特點是對立意象的互生共振。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陽剛之美,後者是陰柔之美。
而凌霄花是描寫的重點,“雙龍對起”的勁健氣勢被“疏影微香”、“湖風清軟”所軟化,作為一種陪襯,統一在陰柔之美中。其次是動與靜的對立,“對起”的飛騰激烈的動勢和“疏影微香”、“幽人晝夢”靜態成對比。鵲的“噪”和凌霄花無言的“下”形成對比。
就是在這種對立的和諧之中,詞人創造出了一種超然物外,虛靜清空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