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樓
周少樓
周少樓(1921~1980)又名周志傑。出生於河北省青縣。京劇演員、工武生。
周少樓其父周凱亭,河北梆子、京劇武生。周少樓自幼隨父、兄在東北各地學戲並演出,初學老生,“倒倉”后改武生。除家學外,得到劉漢臣、趙松樵、楊瑞亭、唐韻笙、俞華庭等教益。他刻苦練功,勤奮鑽研,青年時代即成為挑梁武生。曾與唐韻笙、金少山、白玉昆、王芸芳、張雲溪等人合作,在哈爾濱、長春、瀋陽、安東、大連等地演出,擅演劇目為《龍潭鮑駱》、《武松打虎》、《惡虎村》、《林沖夜奔》、《鬧天宮》以及連台本戲《怪俠鋤奸記》、《七俠五義》等。1980年因病逝世,終年59歲。
1952年,周少樓加入旅大市文教局實驗京劇團,兼做編導工作。1961年,提任劇團藝術委員會主任。1953年,周少樓參加東北區第一屆戲劇、音樂、舞蹈觀摩演出大會。主演《武松打虎》時,恢復了舞台上瀕臨絕跡的“十二腿”(鴛鴦腿)技藝。在與孫二娘摸黑對打時,在一張桌上邊運用飛腳、翩腿、旋,後接三個掃堂腿,一個大轉、烏龍換柱等技巧突出武松勇猛剛毅的性格,獲優秀表演獎。
周少樓在旅大京劇團創作和參與編寫了《花榮大鬧清風寨》、《大鬧東平府》、《夏完淳聚義抗清》及現代戲《一首古老戰歌》、《孤膽英雄》、《毛主席送來救生繩》(后改名《迎風斗浪》)等十幾個京劇劇目;導演了《汾水之戰》、《劈山救母》、《菊花石》等戲。他塑造的花榮、孫悟空、唐鳳喜等人物形象,受到同行好評和觀眾歡迎。
1965年後,周少樓身處逆境,仍不放棄藝術探索與追求,堅持練功。“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遣送農村落戶。1979年回劇團工作,參加演出《三打祝家莊》(飾石秀),技藝不減當年;導演《胭脂奇案》、《劈山救母》、《楊乃武與小白菜》等戲。
周少樓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遼寧分會理事,政協旅大市第三、四、五屆委員。
周少樓在繼承楊(小樓)、蓋(叫天)、唐(韻笙)諸武生流派的基礎上,重視融會貫通,發揮自己所長,在表演上形成輕、俏、敏、捷的藝術風格。在編導工作中,重視從生活出發,善於借鑒其他藝術形式,勇於革新,敢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