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董家埠村的結果 展開

董家埠村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下轄村

董家埠村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距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駐地以北1.5公里,西鄰戴家埠村,南鄰段家埠村,東面的平頂山和北面的“老雕崮”山將該村成月牙形環抱。該村現有村民800戶,2380人,董姓約佔全村總人口的99%;原有耕地1000餘畝,因開發建設徵用現剩300餘畝,山巒2000餘畝。

歷史沿革


相傳明朝初期,董氏祖從小雲南大槐樹裡頭遷小嶗山西澗立村,后又遷至東面的平頂山腳下立村,因村前有一座小山埠,故名董家埠村。據清朝嘉慶年間董氏宗譜重修版記載:“因宗譜有灰塵,失迷三世。”本村第四世始族國楨、國祿、國禮兄弟三人傳代,距今有六百餘年的歷史了。本村家族分為東、西兩大支,至今傳代二十一世。該村東、西兩大家族還合建家廟一處(建設年代不詳),有正房六間、西廂房三間,以緬懷董氏先祖勤勞、樸實、誠心的品格和墾荒劈嶺造梯田、栽樹植果修山路的創業精神。

自然資源


董家埠村自然景觀獨特。芙蓉山位於村東偏北,每到春夏季節,漫山遍野的野芙蓉生長繁茂、花香撲鼻、令人陶醉。山頂上有三四塊橢圓形大青石,相互“擁抱”在一大平面石頭上,遠看像一朵綻放的荷花,又似幾位老者在談天論地,煞有餘味。“老雕崮子”距村西北約300米,是一塊直徑約30米、高約40米的獨立巨石,斜卧在山頂的青石間,遠眺如鳳凰卧棲,又名鳳凰崮子。相傳一百多年前的一天,天空烏雲密布,突然從西北方向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該石被雷電從上至下垂直劈下1/4,劈下的石頭斜卧在西側,劈開之處似刀切一般光滑,令人驚嘆。
董家埠村生產的“嶗山紅花崗岩,是建築用的優質石料。

社會


民生

董家埠村北面有一“后樓山”,1969年開始在山澗中修建一水庫,名曰董家埠水庫。該水庫東西堤壩長約160米,寬約25米,蓄水量1.4萬立方米。當時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不分白天黑夜、寒冬酷暑,用工5萬多個,挖掘土石方6萬餘立方米,採用石塊2萬餘立方米,經過五年的苦幹終於建成。后村民又用長條石塊修建了長達3000米的灌溉渠,使農田得以旱澇保收。

經濟


1956年4月,董家埠村與段家埠村組建了董段農業社,實行土地入股,收入按土地和勞動比例分配。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后建立董段生產大隊,1961年3月董家埠、段家埠分開,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管理體制。1978年推行農業生產責任制,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4年4月撤銷生產大隊,恢復行政村建制,從此農業生產發生了很大變化。農作物開始選擇推廣優良品種,實行大面積種植,糧食獲得了增產;擴大了蘋果的栽培面積,積極引進新品種,成為沙子口地區有名的蘋果生產之鄉。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董家埠村在原有石材開採加工和果品生產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籌資興建企業,先後建立了針織廠、金屬塗覆廠、塑料廠等。1993年同港商聯營恆星鋁材有限公司;建立了商城房產開發公司;同浙江金華貿易公司共同投資300萬元,建立了神怡礦泉水廠等。該村2004年經濟總收入1.36億元,人均收入5384元,連續多年被省、市、區評為經濟工作先進單位。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文件嶗政發[2004]230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流清河等36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複》,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