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蓮花山

廣東省風景名勝區

蓮花山,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是珠江三角洲珠江口獅子洋畔山脈,是獅子洋西岸的制高點;佔地2.3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08米,距廣州市區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陸交通十分方便,開發有廣州蓮花山風景區。建於明朝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蓮花塔,則是蓮花塔景區的代表。蓮花塔又名文昌塔,該塔由於雄踞在珠江入口處,是給往來的船隻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坐標,故有“省會華表”的美譽。

地質


番禺蓮花山
番禺蓮花山
蓮花山在古時候是一個石礦場,經幾百年的採礦,蓮花山上或懸崖峭壁,或奇岩異洞,或嵯峨幽邃,或雄偉挺拔,形成了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獨特景觀,堪稱嶺南一秀。主要景點有:寬敞而酷似蓮花瓣的蓮花石;氣勢軒昂的燕子岩;洞內怪石遍布的八仙岩;凌空壯觀、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岩以及落蓮洞天、三棕疊嶂、南天門、雲梯、石廊、石峰、無底洞、白蓮池、觀音岩、神仙橋等。

歷史


番禺蓮花山
番禺蓮花山
始建於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蓮花城,面積約1萬平方米。原為清政府在珠江口設防之用。歷史的滄桑點點凝結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間,令人回首百餘年前的那段往事;
蓮花山有“廣東長城”之稱,是重要的軍事要地。鴉片戰爭時,林則徐率兵在城內駐防,設立了防止英軍入侵的第二道防線。現在的蓮花山興建了一座仿清兵營,遊人在這裡可以體會清代兵營的況味,追憶鴉片戰爭時期的歷歷往事。
觀音勝境之內,蓮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觀音像,果然氣魄非凡,令人如入“凈土”,頓生敬畏之感。
南越王劈山取石
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割據稱王,派人找尋適合建造宮殿的建築材料。南越國人在獅子洋畔驚喜地發現這一片連綿千米的紅色砂岩,它質地堅硬、均勻,密度高,色澤鮮艷,是建造氣勢恢弘的宮殿的最佳選擇。自此,一場開山劈石的人與自然之戰拉開序幕。
至今,我們看到那高几十米、與地面垂直的赤壁丹崖,依然無法想象它是如何在一鑿一錘中誕生。從蓮花山南的蓮花岩起,折而向北伸延,偏東至蓮花山漁港地基,形成一條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50~200米、開採深度30~40米的採石帶,開採面積達33萬平方米,大約一共取石料300多萬立方米。
番禺蓮花山
番禺蓮花山
當時,蓮花山不與陸地相接,只是南海中的一個孤島。南越人去採石,必須航海。自古善作舟的南越人,當時造船技術已經很高,採石后,他們行海道抵達當時廣州江岸,將石運至南越國宮署。
除了南越國宮署,1983年廣州象崗山發現的南越王墓,經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新技術研究室鑒定,其建築墓室所用的石料,與蓮花山的砂岩石相似,兩者的石質組織、硬度等完全相同,可以基本確定,該墓石材主要采自蓮花山。
暴利驅動採石興盛
“蓮花山古採石場應是國家所為,因為需要很大財力、人力和技術手段才能辦得到,並且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期內採石的。這裡採石歷史之古老、開採之規範、技術工藝之高超、規模之宏大、遺留面之美觀,在我國甚至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典型意義。”劉金山說。
西漢以後,蓮花山的採石,在宋代至明末清初之間,繼續進行著。當時,紅色砂岩是使用得最廣泛的建築石料,用於城基、官衙、祠堂、寺廟、民宅等建築。
番禺蓮花山
番禺蓮花山
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中寫道,當時一些“亡命奸徒”,在蓮花山“蜂屯蟻聚”,鑿石綱利,牟取暴利,“歲致金以十萬計”,可見當時在利益驅動下,蓮花山的採石業進行得如火如荼。根據番禺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顯示,宋、明之間,在蓮花山的大量採石工,聚居於“石墟”,即今天石樓鎮田步頭一帶。
幾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亭台樓閣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遺留至今的古城牆卻見證了這段興盛歷史。廣州越華路發現的宋代城基遺址,其城基的紅砂岩石塊,石料規格與蓮花山開採的相似,有的城磚側印有“番禺縣”三字。明代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舊城,修葺了12000多米長、6米多高的城牆。今天在越秀山還留有明代古城牆遺址,修築城基的紅色砂岩,大部分來自蓮花山古採石場
開禁之爭曠日持久
番禺蓮花山
番禺蓮花山
私人開採石料,遭到視蓮花山為風水寶地的當地人的強烈反對,一場曠日持久的開採與禁采之戰,自明代以來不斷進行著。明代萬曆七年,即1579年,因為陳言達私採石料,被“邑侯沈思孝封禁”,這是第一次見於史料的禁封。然而,在利益驅動下,明裡暗裡,禁、開之間的鬥爭根本無法平息。
至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蓮花城和番禺學宮(今農講所)分別立碑,永遠禁止開採。兩塊碑至今都已經消失,在當年,這標誌著開禁之爭的結束。
蓮花山古採石場在清代的停采,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建築材料的更替。隨著生產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清代開採花崗岩的技術日益成熟,與紅色砂岩相比,花崗岩更堅硬、更不易被風化,清代的城牆牆基已經開始使用花崗岩。就這樣,漸漸地,蓮花山古採石場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留下鑿痕累累的陡壁峭崖,供後人憑弔。

石場遺址


人工無意奪天工
初夏的一個清早,沐浴在燦爛陽光中,我們來到了蓮花山旅遊區。據蓮花山旅遊區辦公室副主任張發俊介紹,整個蓮花山本身就是一個採石場,不少地方都可以找到當年採石留下的痕迹。其中獅子洋畔集中分佈著15個石場,分別是:燕子岩石場、劍門石場、獅子岩—觀音洞石場、百福圖石場、蓮花山—南天門石場、飛鷹岩石場、海仙池石場、八仙岩石場、無底洞石場、順景岩石場、樹抱石石場、大佛洞石場、碧蓮池石場、四方池石場和洞天波月石場。
南天門邊“蓮花”開
從波光瀲灧的蓮花湖出發,往東南方走約數十米,看到一處古石場留下的坑谷,谷中有水,谷口岩壁最窄處,有一條長約8米、寬約1.5米的石拱橋,美其名曰“神仙橋”。從坑谷邊經過,可以到達一處平地。映入眼帘的是大約10米高、狀如蓮花的巨石,上面刻著“蓮花石”三個大字。只見這裡赤壁丹崖,歷經滄桑,斷面卻如斧砍刀削般平整,垂直而下一條條因流水溶蝕而留下的灰白色水痕。
蓮花山,因蓮花石而得名。蓮花石旁邊便是“南天門”,人們認為,穿過這裡便進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南國仙境。事實上,那是在厚層砂岩里鑿開的寬約10米、門牆厚近10米的城堡式大門。以前,這裡是石工們把石頭運往蓮花山海邊的通道。走在“南天門”里,兩側整齊有序的釺痕痕迹依然清晰可見,撫摸上面斑駁的砂岩,耳畔彷彿響起鑿石的丁當聲,先民們艱辛勞作的景象仿若在眼前。
張發俊介紹,從蓮花石、南天門一帶,可以眺望到高聳在山端、被喻為“省會華表”的蓮花塔。大約在1785年,英國畫家托馬斯·丹尼爾到訪這裡,被這裡美麗而獨特的景緻所吸引,專門畫了一幅《蓮花塔和蓮花山城》。這幅畫現在被珍藏在香港藝術館,有助於我們了解當時這一帶的風物。
穿過南天門,經過順景岩,還有一個以蓮花命名的岩洞:蓮花岩。那是兩座內門相通的巨大岩洞。蓮花岩以前的面貌與今天截然不同,岩洞中間似一個盆地,周圍由九個岩洞組成,因為九個岩洞狀似九瓣蓮花而得名。
雄奇峻險燕子岩
番禺蓮花山燕子岩
番禺蓮花山燕子岩
從蓮花岩出來,朝著海邊往下走,不用多久便可以到達古採石場最壯觀的地方之一:燕子崖。腳下是崖頂的觀光亭,憑欄俯瞰,只見比肩而立的三四十米高赤壁紅崖,成大直角,插入谷底由採石坑積水形成的湖泊中,蔚為壯觀。有一段懸崖,中間橫空出現一個長方形的洞,裡面還擺放著一些條石。張發俊告訴我們,那是以前沒運走的石料。然而,那裡上不著天、下不挨地,古人們又是如何開採那裡的石頭?百思不得其解。
沿著小路走到岩底,從岩腳抬頭仰望,只見奇峰屹立,有的斷面十分齊整,像被刀削的一樣,巍巍絕壁直插青天,好像隨時都要下墜,令人目眩;有的深陷下去,像個巨大神龕;有的孤柱矗立,直指蒼天。這正合了那壁上的題詞:“開物天工劈巨岩,嵯峨削立倚天南。呢喃燕子安居處,有客長呤意興酣。”
岩底的一塊石壁上,刻著“蓮花山古採石場遺址”九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個題字出自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之手。1983年,當時蓮花山古採石場的價值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它存在的年代也無法確知。夏老來到這裡,在驚嘆它的雄奇壯觀之餘,推斷它“不遲於宋”。夏老的這一看法,引起人們對這個古採石場的廣泛關注。
在這些岩石上,除了整齊的釺痕痕迹,還可以發現整齊排列著的碗口粗的洞,這是當時採石搭腳手架插桿洞眼。橫向的洞眼一般為圓形,縱向的為方形,這樣在採石面搭上腳手架工作台,便於工作。這與中國古代的棧道技術有點類似,當時採石的主要工具僅僅是鎚子和鑿子。這些洞眼後來一度成為燕子們棲息的好地方。
山明水秀八仙岩
番禺蓮花山
番禺蓮花山
離開燕子岩,沿著曲折小徑,在石山穿行,一處一景,常常會給你帶來驚喜。這邊還是連環對峙的四面崖壁,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轉過一個彎,眼前可能會出現一池碧水,睡蓮點點,令你豁然開朗。即使同是峭岩,也各有風景:有的爬滿古藤,生機勃勃;有的看起來普通,但一棵松樹不屈不撓地從岩縫中站出來,讓一切都變得生動起來。
經過劍門、一線天、碧蓮池等景點,我們來到浴仙池。以前在採石后,水平的厚砂岩,有許多垂直節理的裂縫,清泉從裂隙中流出,匯流到一堵峭壁前跌下,如一條雪白的絲絹,水流不大,但跌入這池中卻像珍珠落玉盤,泉瀑之水清澈,傳說是神仙沐浴之地,因此也被稱為“浴仙池”。浴仙池旁邊便是蓮花山最大的岩洞:八仙岩。信步走進去,只見這裡最寬處23米,最深20米,是古代石工由表及裡釺鑿而成的人間洞天。
關於八仙岩的來由,又有一個傳說:據說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鐵拐李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等眾仙,到增城探訪何仙姑回程時,途經蓮花山,見此地峰奇峭陡,便駕祥雲而下,來到這個大岩洞。眾仙見洞內泉水潺潺,涼風習習,且有石桌石椅,別有一番景緻,於是在此休息,圍坐在洞內高談闊論。大佛岩,前面是一雙手正用鑿子採石的雕塑。
守望滄海獅子石
番禺蓮花山獅子岩
番禺蓮花山獅子岩
離八仙岩不遠便是獅子石。只見青蔥山林中,矗立著一塊巨石,像一頭威武的雄獅,傲然屹立於山崖,雙目圓瞪,似在遠眺獅子洋萬里碧波,白帆點點,又微微張開嘴,似在吼叫。由於獅子石形象逼真,歷代先民把它神化,每當漂洋船過,都要頂禮膜拜,祈求保佑。
獅子石的形成年代久遠。原來,這裡地勢低,蓮花山不過是海面上的一個島,千萬年過去,地勢逐漸抬升,水位下降。獅子石原來是小島邊上一座岩石,千萬年來受海浪和海風的不斷拍擊、侵蝕而成今天的形狀。它是蓮花山最忠實的衛士,見證著這裡滄海桑田的變遷。蓮花山,以前叫“獅子山”,就是以它命名,“獅子洋”這個名字也是由它而起的。

旅遊貼士


旅遊門票

門票:50元/人,登蓮花塔2元/人,進蓮花城3元/人。

最佳旅遊時間

春季前往,能夠欣賞桃花盛開,爭妍鬥麗的美景;6月至8月前往蓮花山,不僅能夠欣賞到綠樹蔥鬱的蓮花山美景,還能夠在水上樂園內戲水、遊玩,同時還能領略到“蓮花節”上,萬朵蓮花競相綻放的盛世美景。

飲食

蓮花山旅遊區擁有較好的餐廳,能夠嘗到粵式風味菜肴、番禺小吃以及其他著名菜式,並且備有齋堂,七色拼盤素菜等色香味俱全。

住宿

蓮花山景區內開設有多個環境優雅的度假賓館,方便遊客住宿休息。
近年來,蓮花山風景區又新建了蓮花山望海觀音、度假村、蓮花樓餐廳、舞廳、咖啡廳、燒烤場、帳篷露營區、跑馬場、釣魚台、水上樂園、射擊區、商場等旅遊服務設施

推薦遊玩路線

遊覽時間:3-4小時
適合人群:朋友
到達方式:公交,自駕車
途中景點:西門>蓮花飛瀑>蓮花仙子>鷺鳥自然保護區>花苑>睡蓮池>半山亭>睡蓮湖>薰衣草園>百花園>開心樂園>甲骨文園>桃花園>北門>蓮花城>蓮花塔>觀音聖境牌坊>念慈亭>觀音閣>放生池>朝聖亭>嶺南亭>觀音岩>獅子石>八仙岩>浴仙池>碧蓮池>百福圖>燕子岩>蓮花石>南天門>甜蜜樂園>無底洞>蓮花岩>觀音殿>東門

交通指南


公共交通指南
1、公交車:
番92路:番禺市橋汽車站-蓮花山旅遊區,票價3元,首/末班車時間:5:45/22:00。
番93路:番禺區中心醫院-蓮花山旅遊區,票價3元,首/末班車時間:6:30/20:00。
番93路短線(B線):地鐵石碁站-蓮花山旅遊區,票價2元,首/末班車時間:7:30/18:30。
番128路:化龍車站-蓮花山旅遊區,票價3元,首/末班車時間:6:00/20:30。
2.地鐵:
3號線:到番禺廣場站A出口,往西穿過番禺廣場到廣場西路(地鐵番禺廣場站)公交站乘坐番93路。
4號線:到石碁站出站,乘坐番92路,番93路,番93路短線(B線)。
自駕車交通指南
自駕游路線:
(1)途徑:廣州市區—科韻路入口—南沙港快速路清河出口站下,沿清河東路往東行駛約10公里,到達蓮花山。
需時:1小時
(2)廣州市區—華南快線入口—番禺大橋,走迎賓路,轉市蓮路或清河東路,往東行駛約10公里,到達蓮花山。
需時:1小時

地理環境


蓮花山位於番禺區獅子河畔,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岩低山組成,屬丹霞地貌的地理構造。 
蓮花山的紅砂岩石質優,密度高、砂質細,古人用它來作為磨刀石,所以蓮花山又叫“石礪岡”。這些紅砂岩也是做牆基的好材料。據專家鑒定,建於2100多年前的南越王墓,墓穴所砌的12種石料中,有8種采自蓮花山。當年在這裡開採的石塊是從水路運到廣州象崗山的。
蓮花山位於獅子洋之濱,當年,石塊就是用船隻沿珠江運到廣州城。從西漢時期起,歷代先民在這裡開採石料,因此,在山的東部地區形成了逶迤數里的石林與岩洞,遺留下無數雄偉壯觀的紅色砂岩懸崖、險峰和石柱,形成了國內罕有的“人工無意奪天工”的蓮花山石景區。這裡石壁陡峭,如斧砍刀削,石壁上釺痕累累,鑿跡斑斑在目。

傳說


關於蓮花山名稱的由來,這裡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有一條孽龍,在珠江口興風作浪,時常淹沒田地,顛覆舟船,沿岸居民飽受其害。適逢南海觀世音雲遊此地,眼見孽龍為禍,生靈塗炭。便大發慈悲,於是將其乘坐的蓮花擲向水中,鎮住孽龍。這朵蓮花則化為巨石,永鎮山中,成了今日蓮花山南天門邊的蓮花石,蓮花山由此得名。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迹。它與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並稱為我國兩大古礦場,2001年被國務院評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花山上還有始建於明朝萬曆(1612年)年間的蓮花塔和始建於清朝康熙(公元1664年)年間的蓮花城等古迹,均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景點


位於番禺區獅子河畔。“蓮峰觀海”2002年被廣州市政府列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蓮花山歷史文化積澱非常深厚,它是一位歷史老人,是番禺2200多年歷史的見證者。番禺區內的歷史文化遺跡很多,其中蓮花山上的古迹最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它擁有國內罕見的、具有2000多年歷史和保存得最完好的古採石場遺址,有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省會華表”蓮花塔,有清代康熙年間建造的蓮花城以及新建的世界最高的箔金觀音立像。

節慶活動


蓮花山有兩個主要與花有關的節慶活動,那就是著名的蓮花節和桃花節。蓮花山旅遊區每年6~8月在觀音聖境內都舉辦規模盛大的蓮花節。那時候,4000多缸、100多個品種的蓮花把整個觀音聖境裝點得更加華美、超凡、聖潔。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卓然自立,是佛教的聖花。在展出的眾多品種中,不乏從全國各地精選出來的極品,是難得一見的蓮花盛會。每逢春節,蓮花山觀音聖境與蓮花塔下桃花源里的千樹桃花便迎春怒放,奼紫嫣紅,美不勝收。此時正是蓮花山上一年一度的桃花節。大小桃花,貌似嬌滴,卻能傲風披霜,帶給人無限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