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麻醉

靜脈麻醉

靜脈麻醉為發揮各個藥物的特點,以達到麻醉平穩、對生理擾亂輕、副作用少、蘇醒快,多採取複合應用,因而又稱靜脈複合麻醉。本法可用於不作氣管插管的短小手術、全麻誘導氣管播管和全麻維持,小兒用藥按體重計算。靜脈麻醉是藥物經靜脈注入,通過血液循環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優缺概述


優點

·無污染
·氣道手術
·誘導迅速
靜脈麻醉
靜脈麻醉
·對呼吸道無刺激
·體外循環轉流期間
·操作方便和藥物無爆炸性
·可以避免某些吸入葯的毒性

局限

·肌松效果差
·個體差異的問題
·代謝受肝腎功能影響
·可控制性不如吸入麻醉
·靜脈麻藥鎮痛效果不強
·依體重計算給葯不科學
·無法連續監測血葯濃度
·無任何一種靜脈麻醉藥能單一滿足麻醉

靜脈麻藥


靜脈麻醉
靜脈麻醉
靜脈麻醉藥為非揮發性全身麻醉藥,主要由靜脈注射給葯。與吸入麻醉藥相比,其麻醉深度不易掌握,排出較慢。一般僅適用於短時間、鎮痛要求不高的小手術。單獨使用的範圍不廣,臨床上常用於吸入性麻醉的誘導以及複合全身麻醉。靜脈麻醉藥中以疏嗪妥鈉為常用,氯胺酮、羥丁酸鈉,依託咪酯也時有應用。固醇類的阿法沙龍和阿法多龍因過敏反應發生率較高,已少用。丙泮尼地的應用則正在總結經驗中。神經安定鎮痛複合劑、依諾伐的應用則日趨廣泛。

麻醉起源


現代麻醉學起源於19世紀早期,始於乙醚、氯仿和氧化亞氮吸人麻醉。之後,靜脈麻醉藥 也被用於全身麻醉,最初是水合氯醛,繼而20世紀初期出現了巴比妥類、苯二氮*類與人工合成的阿片類藥物,直至近年出現的最新靜脈麻醉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20世紀早期,吸入麻醉領域發展很快,複雜的麻醉氣體傳輸與監測系統如精密揮發罐和呼氣末吸人麻醉藥濃度監測儀器不斷湧現。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直到近年來,大多數靜脈麻醉藥仍然是以公斤體重計算劑量的方法靜脈滴注,這種情形與1920-1940年間採用Schimmelbusch面罩實施吸入麻醉時相差無幾。但是,目前這種狀況得到了極大改觀。在過去20多年裡,對靜脈麻醉藥葯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的認識得到長足進步,這種進步促進了人們對藥物劑量-血葯濃度-生物相濃度-效應之間關係的理解。而這種認識的增加在計算機技術的輔助之下,對現代麻醉醫生的臨床實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以麻醉藥理學知識為基礎的計算機輔助控制系統和靶控輸注設備的出現提高了麻醉醫生的認識和靜脈麻醉藥的可控性。

全麻處方


鹽酸氯胺酮注射液 2ml:100mg
注射用水10ml
用法: 100mg,稀釋后緩慢靜注50~75mg
(1~2mg/kg).
鹽酸氯胺酮注射液 1ml:50mg×4
用法: 200mg(2~4mg/kg),肌注
鹽酸氯胺酮注射液 1ml:50mg
用法: 依次靜注.
安定注射液 2ml:10mg
鹽酸氯胺酮注射液 2ml:100mg
用法:分別肌注。
羥基丁酸鈉注射液 10m1: 2.5g×2
用法: 靜注60~100mg/kg,速度為1g/min。
注射用硫噴妥鈉 0.5g
注射用水 20ml
用法: 0.5g,溶解, 靜注.
普爾安注射液 250mg
用法: 靜注.
安泰酮注射液 4mI
用法:靜注.
乙咪酯注射液 15mg
用法: 15mg·靜注.
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 1ml:0.1mg×10
用法: 1mg(0.01~0.05mg/kg)·靜注,速度0.2mg/min。

維持處方


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 0·5%-10ml:50g
琥珀膽鹼注射液 2ml:1OOmg
葡萄糖注射液 5%-500ml
用法: 混合.靜滴,速度100~200ml/h。
鹽酸氯胺酮注射液 1ml:50mg×5
葡萄糖注射液 10%-250ml
用法: 250rag,糖水稀釋,靜滴,1OOm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