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低能

學業評分高工作等能力差的現象

即泛指在學校教育中,在學業評價上能夠獲得高分數,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實際中卻表現較差,自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存在較大問題的現象。

對應措施


強化實踐能力

應試教育造成我國大批學生“高分低能”,已是不爭的事實。2005年,11名內地高考“狀元”在面試環節被香港大學拒之門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願錄取“書獃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
為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綱要提出: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髮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加速推進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改革重要內容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覆蓋全國所有小學和初中。除廣西、青海外,其餘省份都進行了高中課程改革。
但是,高考傳導的升學壓力依然阻礙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改革以高考為代表的人才評價制度勢在必行。綱要提出,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查,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提高綜合素質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日前在宣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時表示: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思路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
堅持德育為先。也就是要以德樹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志向,從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礎,學習才有動力,前進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堅持能力為重。考試分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學生書本知識掌握的情況,但往往不能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我們要求的人才最終不是會考試的人才,而是會解決實際問題、會做事的人才,是在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工作中做出業績和貢獻的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克服所謂“高分低能”的缺陷。
堅持全面發展。既要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還要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