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計算機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計算機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計算機學院成立於1985年,其前身為地礦部武漢計算站。

概述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計算機學院不斷發展壯大,現設有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網路工程四個系,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研究所一個;擁有湖北省計算機應用技術重點學科一個,地學信息工程博士點一個,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點兩個。現已形成的穩定研究方向有:智能計算及應用、地學信息工程、資料庫及數據挖掘、信息安全、人工智慧、多媒體應用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等,並逐步形成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其他新方向。
計算機學院現擁有一支高學歷、高水平、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在70餘人的教師隊伍中,博導3人,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講師40人(其中博士20人、在讀博士16人);獲得科研究成果20餘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國家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9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教師中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人,“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 人,“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最高獎——金錘獎”1人。目前,已經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布的發明專利1項、軟體著作權證書7項。
該學院堅持“以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為先導,以培養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為主體”的辦學方向,依託學校地學優勢,辦出具有地學與空間科學為特色的計算機學科。以“智能計算及其應用技術”及“地學信息工程”學科方向為突破口,帶動演化硬體、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并行分佈處理及三維可視化、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信息系統及計算機應用支撐技術、圖形圖像處理與多媒體等相關研究方向共同發展。近年來學院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國防科工委預研項目、國防“十一五”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攻關項目等);先後完成了40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獲得過一批具有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研究成果,“地質礦產點源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開發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可視化地學信息系統軟體平台 (GeoView)和涵蓋基礎地質調查、礦產地質勘查、災害地質勘察、工程地質勘察和礦山開發等領域的一系列應用系統。發表了高級別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在國內外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20篇學術論文被SCI檢索,120篇學術論文被EI檢索,241篇學術會議論文被ISTP檢索。建立了空間智能計算與演化技術實驗室、演化硬體實驗中心實驗基地2個,新增計算機應用技術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崗位一個,成功舉辦了四屆智能計算及其應用國際學術會議及第七屆可演化系統國際會議。
該學院始終堅持“開放、競爭、聯合”的辦學的理念。先後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New Brunswick 大學、日本會津大學建立了廣泛的交流和合作,聘請多名外籍計算機專家為我院特聘、講座教授;學院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方針,現建有國防科工委、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華東計算機研究所、中船總公司709研究所等多個產、學、研基地。現有在校碩士生200餘人,本科生1200餘人。近二十年來,學院已為社會培養了4000餘名合格的畢業生。他們中既有中科院清華復旦等著名院校的高級研究人才,也有CompaQ、華為騰訊聯想集團等大型公司的研發人員,更有在工商、稅務、交通、郵電、銀行、教育、衛生等領域的工作人員。

所獲成果


獲獎情況
獲獎情況(部分):
1.湖北省自然科學獎:《演化計算與複雜系統建模》(二等)(2000年)
2.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演化計算及其并行處理》(1996年)
3.第六次(1993)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非同步并行演演算法和區域分裂法的若干問題》
4.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非同步并行演演算法》(1992年)
5.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并行演演算法與區域裂解法》(1987年)
6.1996年度光華科技基金獎二等獎
7.地礦部科技進步四等獎:固體礦產激發極化法異常推斷解釋專家系統(1994)
8.湖北省軟體成果二等獎:《WUpp-80分散式并行處理系統軟體》
9.地礦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基於複雜對象的概念聚類方法及其在古生物分類中的應用》
(1997)
10.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大型互動式綜藝節目多媒體播控系統》(2001)
11.地礦部科技進步二等獎:《MAPCAD-3.0互動式計算機彩色繪圖輔助設計系統及應用》
(1991)

科研方向


一、智能計算及其應用
該方向主要從事并行與演化計算、電子設計自動化與演化硬體、通信優化與空間智能計算、演化天線、智能計算在地學中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好的研究基礎:①獲獎:“非同步并行演演算法與區域分裂法中的若干問題”獲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非同步并行演演算法”和“演化計算及其并行處理”分別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②科研論文:撰寫科研論文超過200篇,包括《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MIT)》、《計算機學報》、《軟體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等國內外權威刊物。③課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863項目、國防項目、民用航天項目等近20項。④學術交流:主辦國際會議2次,主辦國內會議2次,與國內外專家頻繁互訪。
二、科學計算與三維可視化
本方向主要從事大型數值計算、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建模與模擬等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包括:圖形并行處理技術與高速渲染演演算法的研究;物理造型的建模技術的研究;圖像處理演演算法、壓縮演演算法、加密演演算法和計算機視覺的研究。利用目前已有的地質、礦產、物化探、遙感、鑽井等資料進行數據融合處理,利用三維可視化技術進行地質體的三維成像與分析,其結果對資料的綜合解釋、地質體空間定位、貯量定量分析有重要意義。研究工作包括:“三維地質體編輯分析系統”、“吐拉蘇金礦帶大型金礦床定位預測”、“三維數據場可視化及并行演演算法研究”和“運動路徑規劃可視化平台研製”。
三、數據挖掘及智能信息處理
該方向開展主要從事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理論和應用研究。側重於基於貝葉斯網路和演化演演算法的數據挖掘理論和應用研究。理論方面:研究從數據中學習貝葉斯網路的方法、研究演化數據挖掘技術;應用方面:利用智能計算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對遙感圖像進行分析,對數據特徵進行分析,進行有用信息和弱信號的提取,更深層次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特別是三維空間GIS對礦區進行空間信息管理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輔助決策支持(DSS)。主持和參加完成的項目有:“演化濾波及其應用”(民用航天項目)、“宜昌礦山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和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分形影射空間數據挖掘及其礦產預測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空間數據挖掘分析系統設計”、“基因表達式編程及知識發現”(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維空間信息管理與分析(國防科工委預研課題)”、“中國鈾礦床光譜數據管理與處理分析軟體系統”(國防科工委項目)、“演化數據挖掘及在經濟預測中的應用”(湖北省人文基地項目)、“武漢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長江防洪電子預警系統研究(主要功能為:使用高密度電法對長江提防進行測量,對採集的數據分析、處理及時發現提防下的隱患,並跟蹤其動態的變化趨勢,為長江防洪的分析預報提供科學的依據)。”、“基於空間控制點的地學數據倉庫模型及其應用研究”、“空間信息多級網格的研究”以及“基於貝葉斯的數據挖掘模型及其學習演演算法”等。
四、網路工程與計算機應用
此方向是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和運作的需要而產生的。我們在這些方面積累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工作經驗。完成的項目包括:“武漢郵科院電網信息化改造”、“河南油田火警監視系統”、“黃石市財政局網路系統設計報告”、“地質大學校園網第一期工程”、“互動式電視節目播控系統設計”(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TOP-CG”字幕編播系統(該系統受到國內多家電視台以及香港易達公司、美國、加拿大DPS公司的青睞)等多個課題。
五、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
此方向主要是解決計算機網路的信息安全與保密問題以及混沌編碼技術在保密通信中的應用問題等。在研及完成項目有:“對抗空間信息鏈”(國家863子項目)、“NPLAS混沌行為的控制及用於保密通信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非線性系統中的混沌與分岔現象”(霍英東教育基金會資助項目)、“信息加密傳輸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國土資源部專項資助項目)等。

專業設置


計算機應用系

成立於2006年9月,重組於2009年9月,由原計算機應用系和信息系統研究所組成,主要負責計算機應用專業碩士點建設,空間信息與數字工程本科專業建設,以及《C語言程序設計》和《VC++程序設計》省級精品課程建設,《資料庫原理》課程建設。
現有師資力量2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5人,講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7人。
目前的應用系以吳沖龍教授、戴光明、朱莉教授為核心的教學科研團隊已經形成,全系教師正以飽滿的激情和嶄新的意志奮戰在教學科研一線中。

計算機科學系

由計算機軟體教研室和計算機系統結構教研室組成。是一支業務能力強,具有創新能力的、充滿活力的教學科研隊伍。
我系現有教師28人:教授2人(含博士生導師1人),副教授10人,講師15人,助教1人;其中,博士7人,博士后2人,在讀博士13人,其他教師均具有碩士學位。現有“計算機軟體及理論”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兩個碩士點。
我係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20多門課程,如:離散數學組合數學、操作系統原理、編譯原理、人工智慧原理、資料庫原理、數據結構、軟體工程、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計算機圖形學、面向對象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介面與通訊、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等。正式出版教材3部,校內教材2部,實習教材2部。
我系目前的研究領域有:智能計算(包括分散式計算、遺傳演演算法、演化演演算法等)、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演化硬體、以及人工智慧及專家系統開發、電子商務、多媒體技術等。近年來承擔20餘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高新技術項目、國防科工委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原地礦部科技攻關項目等。在計算機類權威和核心期刊以及重要的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SCI檢索文章12篇,EI檢索文章20餘篇。

信息安全系

信息安全系現有“信息安全”碩士點,並在2013年成功申報了湖北省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現有教授2人(含博士生導師1人),副教授9人,講師6人;其中,76%的教師擁有工科博士學位,41%的教師具有一年以上出國留學訪問經歷。近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41%的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承擔國家縱向和橫向科研項目40項,發表SCI、EI檢索科研論文75篇,獲信息安全類國家發明專利2項。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積累,在信息安全理論方法和開發應用、多媒體通信安全的教學和研究上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在專業創建初期,康立山教授親自主持專業建設,在演化密碼、混沌密碼方面取得了多個矚目成績。目前信息安全學科帶頭人、“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曾長期在英國多所著名大學任終身教職,頗具國際視野。與英國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University of Salford,美國University of Florida、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德國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加拿大University of Victoria,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同行專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與交流關係,具備良好的國際合作研究與交流環境。
信息安全方向主要開展計算機和通信網路中各類信息處理與信息保障的相關安全理論與應用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通信安全、電子對抗與網路安全、密碼學及其應用、數據通信安全及其應用技術、系統安全及應用。涉及到隱密通信、物聯網安全、雲安全、可信計算、隱私保護、軟體安全(惡意代碼分析、軟體開發安全)、數據恢復與災難備份等,及其在多媒體通信安全、海量地質數據安全、空天與無線網路安全中的應用。信息安全教學與科研,依託信息安全和網路工程實驗室、網路存儲及網路安全實驗室、“安全通信”實驗室。信息安全產業是世界各國優先發展的戰略性核心產業之一。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信息產業大國,大量建設的各種信息化系統已逐步成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政府、軍隊、金融等國家重要部門都需要大量高層次信息安全專門人才。目前,我國信息安全畢業生就業指數在全國660個二級學科專業中排第20位,就業形勢良好。近3年,我系本科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94.3%,研究生就業率達100%,多數在國際國內IT知名企業、政府機關、高等教育機構、國防企事業單位、金融證劵、高科技公司等就業。

網路工程系

網路工程繫於2009年9月重建,前身為2002年建立的“網路與信息技術”教研室,主要負責網路工程本科專業的建設以及計算機系統結構碩士點的建設。網路工程系承擔我校計算機網路方向相關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開展計算機網路方向的科研工作。
網路工程系現有全職教師17人,其中,教授2人(楚天學者1人),副教授3人,講師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6人,10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多數教師有在國內外著名高校訪問、學習經歷。近年共發表國內外重要期刊包括:《電子學報》、《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Journal of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 (Springer)》、《ACM Transactions on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lsevier)》,《Journal of Computers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lsevier)》等出版的期刊20餘篇;在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一百餘篇,被三大檢索數十篇。骨幹教師主持或作為重要主幹參與國家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數十項。
作為湖北省網路工程專業的先行者,網路工程系建設了湖北省內教育部直屬高校最早的“網路工程”專業實驗室,另有“信息安全與網路安全”實驗室,目前正在建設的“網路存儲”實驗室為湖北省最早的網路存儲教學實驗室。三個教學實驗室具有全面、先進的教學實驗環境,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動手實踐環境。
作為湖北省“211”大學中設立最早的網路工程專業,我校的網路工程專業致力於培養適應市場需求及國家科技需要的高級複合型人才。成熟的課程體系、訓練模式,培養了眾多基礎理論紮實、動手能力強的畢業生。學生畢業去向包括:政府、電信、金融、交通、商業等一切與信息技術有關的部門和行業,從事計算機網路系統、通信網路系統、計算機網路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和管理等工作。近年來網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典型就業單位包括Flash Bay、華為、西門子、聯通、貝爾、深信服、綠盟、淘寶等IT公司,也有通用電氣、中國銀行、國家電力等企業和單位的IT支持部門,基本實現了全部學生在本專業方向上就業。在本科畢業后,每年約有30%的網路工程專業學生繼續在國內外高校、研究所深造,在網路相關方向上進行更深入地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