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紀念館

中國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

八大山人紀念館位於江西南昌青雲譜區青雲譜路259號,前身為清代書畫大師八大山人的故居。該館是中國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佔地約39畝。

八大山人紀念館內收藏有八大山人四十餘幅真跡,還館藏有石濤、徐渭、黃慎、鄭板橋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作品。

2009年1月,八大山人紀念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8年10月,八大山人紀念館入選江西省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歷史來源


八大山人紀念館
八大山人紀念館
坐落在歷史修久、風景優美的青雲譜內,相傳二千五百多年前,周靈王之子王子晉到此開基煉丹。西漢末年,南昌尉梅福曾棄官隱釣於此,後人建“梅仙祠”祀之。東晉年間許遜治水至此,始倡道教“凈明派”,並建“太極觀”,唐大和五年易名“太乙觀”。宋至和二年復易名“天寧觀”、至清順治十八年始定名“青雲圃”,后易“圃”后“譜”。譜內屋宇布局以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為主體,三殿逐次遞進,曲廊相通,甚是幽雅。
一九五七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五九年闢為八大山人紀念館,陳列八大山人書畫作品。
青雲譜
青雲譜
青雲譜是一座極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園內,數百年的古樟樹、苦楮樹羅漢松青葉蒼干,繁蔭廣被,覆護著青磚灰瓦白牆紅柱的殿宇,顯得格外靜謐。密葉篩過的天光灑在小徑上,明暗閃爍,野趣橫生。一彎荷池清澈明凈,倒映著籠籠修竹,魚兒嬉戲,花影搖曳。園外清溪蜿蜒,溪畔農田阡陌縱橫,農舍炊煙裊裊,恰似人間仙境。
青雲譜前身是一座道院,相傳早在2500餘年前,周靈王之子即在此開基煉丹。西漢為“梅仙祠”;東晉始有道教凈明派,建“太極觀”。唐為“太乙觀”,宋為“天寧觀”,至清初定為“青雲譜”。遺址現存大門、二門石建築,大門石額刻有“青雲譜”三個大字,二門前後額分別刻“凈明真境”、“眾玄少之門”字樣。道院以“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一氣貫通的三個院落為主體,銜連左右“三官殿”、“斗姥閣”、“圓嶠”,更有兩廡內室“黍居”、“鶴巢”簇擁著。300餘年間,道院幾經興廢,解放初已是庭院荒蕪,殘破不堪了。后經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葺,於1959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八大山人紀念館。
青雲譜道院始建於西漢年間,南昌縣尉梅福棄官隱居於此,后建梅仙祠。 晉朝年間,許遜治水也在此開闢道場,始創“凈明宗教”,易名為“太極觀”,屬凈明道派。

發展歷程


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遜又易名為太乙觀。
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賜名為天寧觀。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在原有道院基礎上進行重建,並改稱青雲譜,寓意“青高如雲”。 
1959年,青雲譜道院闢為八大山人紀念館。
2009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將八大山人紀念館改擴建工程作為南昌市的一項民心工程,歸為“三大工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2011年1月,八大山人紀念館真跡陳列館竣工。
2020年12月21日,被中國博物館協會核定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人文氣息


八大山人紀念館風光(1)
八大山人紀念館風光(1)
八大山人是我國明末清初的傑出畫家,生於明天啟六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二六——一七0五),享年八十歲。他姓朱名耷,僧名個山、傳啟,別號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后,他抱著對清王朝不屈的態度出家為僧。后還俗,自築陋室“寤歌草堂”於南昌城效,孤寂貧寒地度過了晚年。八大山人在藝術上有獨特的建樹。他以水墨寫意畫著稱,尤擅長花鳥畫。其畫面構圖縝密、意境空闊;其筆墨清脫純凈、淋漓酣暢;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筆簡意賅,形神兼備,體現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其書法善用淡墨禿筆,猶盡流暢,含蓄內斂,圓渾醇厚,亦工篆刻。其詩文多為幽澀古雅。三百年來他飲譽畫壇,清代“揚州八怪”,吳昌碩,近代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畫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響。
八大山人紀念館
八大山人紀念館
85年八大山人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命名為中國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當今畫壇,流派紛呈,相互競技,各展異彩,本館展出當代花鳥高手之作,是藝術家離經叛道在感覺和直覺水平的一個發展。一批資質精深的專家、學者在八大畫風的繼承與創新方面從特殊的頓悟中找到了自我,許多作品讓人回味無窮。
本館還陳列了牛石慧等畫家的作品,牛石慧相傳為八大山人之弟,也是一位傑出的畫家。其畫作筆墨簡省,風格粗獷,意趣橫生。

景觀景緻


江南名園青雲譜
八大山人紀念館
八大山人紀念館
歷經周、西漢、東晉、唐、宋、元、明、清數朝,系唯一保存完好環境的江西凈明道教發源地,院內殿宇堂閣,丹桂碧池,涼亭月樓,展示歲月的滄桑,漫遊其間,感受二千多年神秘道教文化深蘊的內涵。青雲譜道院現存許多令人嚮往的文化遺跡:萬曆古井、仙人橋、凈明真境、鶴巢黍居、羲之墨池、竹經通幽、嶺雲來閣、八大墓等為觀眾提供了尋幽覓古的情趣,令人流連忘返。
古青雲譜是鑲嵌在市南郊一顆綠色明珠,陽春季節,紅茶、桃花爭奇鬥豔,盛夏荷滿十里,三秋桂子飄香,嚴冬寒梅競放,四、五百年的參天古木香樟、羅漢松、苦樹被歷代文人墨客譽為鎮院之寶。南昌現存最長的雙面碑廊。120多幅因心造境的書畫作品揭示了八大山人非凡的筆墨生涯。移步換景的迴廊與巧奪天工的石刻工藝帶給了觀眾沁人心脾的美感。

建築風格


八大山人紀念館
八大山人紀念館
青雲譜建築群,規模和風格與清朝光緒年間重建的道院大抵相同。屋宇布局以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為主體,殿宇中部為方丈堂,三殿逐次遞進,曲廊相通,甚是幽靜。
青雲譜舊大門在圍牆西端,是一座雄偉的石牌坊,上懸“青雲譜”石匾,門后是八大山人手書“眾玄少之門”。二門門楣上刻有“凈明真境”四字。方丈堂左名“黍居”,右名“鶴巢”,壁懸他的手書對聯:“啖吐趣中皆合道,文詞妙處不離禪”。前後三殿和芫右邊的斗姥閣,是八大山人和他弟弟朱石慧的書畫陳列室。從南耳門出陳列室,便是七巧借地勢、因形造景的亭台、水榭、假山、小橋、花木、溪流、錯落有致,相得益彰。
在紀念館,遊人還可到八大山人衣冠冢和雕像前憑弔。

建築格局


綜述
八大山人紀念館四面環水,館內布局一院一樓一中心。南面為“青雲譜”道院,內部陳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藝術介紹為主;北面為真跡陳列館,主要展示八大山人書畫真跡,又名“真賞樓”;西面八大山人研究中心為仿古建築,又名“在芙山房”,主要用於藝術研究、交流和為觀眾提供周到、現代的博物館休閑文化服務。 
場所
● 青雲譜古建
青雲譜古建築群是一座依據道家規範建設,具有江西民居特色和明清制式特點的古建築群,佔地面積約114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
青雲譜古建築群總體布局採取南北中軸線封閉式、天井院落遞進式構成,結合周邊環境,形成湖中見園、園中有院,層次分明、別有洞天的建設格局。青雲譜古建基本上是明清制式,結構均為江南民間的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木結構,外牆圍砌本地產青磚空斗清水牆,主體建築包括: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三殿採用四柱八界梁及五柱九界梁建築形式,三殿前後有天井內庭。一進天井內有五百年羅漢古松一株,二進天井內,三殿周圍有迴廊環繞,左右設偏殿廂房,形成前後四合院布局,並有逐殿升高之勢,天井有良好的排水、採光功能,門窗飾以雕花格扇;屋面為小青瓦鋪設,配以正脊、正吻,懸山做法;呂祖殿東面有黍居小院,曾是八大山人休息之所,西面有鶴巢小院;許祖殿東西兩側分別是:斗姥閣、三官殿、嶠圓及附屬小院。整座古建築群由清水牆與園林隔開,自成一體,只留“眾妙之門”及“斗姥閣”大門內外交通。
● 真跡陳列館
真跡陳列館設有真跡陳列展廳、臨時展廳、名家書畫陳列室、書畫創作室、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室、安防控制中心、貴賓接待室、保安人員辦公室等,使用面積達3180平方米。

建築特色

綜述
八大山人紀念館建築風格現代抽象含蓄簡約,館內集高科技展示設備與現代化博物館管理理念於一體,突破原有的老舊式收藏、陳列功能,加入新思維、新理念,開拓宣傳、研究、交流、創作等平台。 
● 真跡陳列館
八大山人紀念館真跡陳列館館外三面環水,形似半島,結合優美的地理環境並圍繞“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整體建築沿軸線呈對稱布局,館體為二層框架建築,以現代建築格調結合經典徽派民居風格,整體以灰白二色為主,表現出道教之“陰陽”,三個方形四坡屋頂與青雲譜舊址遙相呼應。館藏設施均採用歷史文物陳列館建設的最先進技術,空間合理布局,功能性強。

畫家簡介


八大山人銅像
八大山人銅像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他幼時天資聰穎,承襲儒學,受過良好的藝術熏陶,過著王孫貴族生活。甲申之變,清政權的建立,使十九歲的朱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承重打擊,他曾剃髮為僧,皈依佛門,苦心修練“無數年豎拂稱宗師”。后還俗隱於書畫,並將儒、釋、道思想融入書畫藝術中,集遺民、禪師、畫家於一身,以那奇情逸韻,拔立塵表的手筆,屹立於藝術之林,成為一位承前啟後的藝術巨匠。八大山人作品幽深玄遠,寧靜純潔,超塵脫俗,混然天成。其水墨大寫意花鳥畫向以筆簡意賅,以少少許勝多多許而膾炙人口,稱美於世。如《孤松圖》自上而下一氣呵成,筆墨無多然氣勢磅礴,孤高挺秀,柔中寓剛,姿態非凡,有吳昌碩先生題跋為證,言山人畫“高古超逸,無溢筆無贅筆”精鍊至極,以極簡之筆來表現松針
極繁之形貌。這是八大山人重要的代表作,再如《雙鷹圖》,此圖乃八大山人晚年畫鷹之精品,取法明代大畫家林良,枯枝危石之上兩蒼鷹相互顧盼,俯仰之間,英武之姿一覽無餘。八大山人為清初畫壇革新派“四大畫僧”之主將,其人品、畫品啟迪著三百年來“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李苦禪等一代又一代畫家,藝術生命力經久不衰。

文物藏品


2019年,八大山人紀念館藏品數量為(1,504件套)、珍貴文物(26件套)。

館藏內容


館內珍藏
館內珍藏
綜述
八大山人紀念館內收藏有八大山人四十餘幅真跡,其中《墨荷圖》、《雙鷹圖》、《孤松圖》均為代表作。另外,還館藏石濤、徐渭、黃慎、鄭板橋、吳昌碩、齊白石、等在畫史上有名畫家的作品。
八大山人紀念館是一紀念性博物館,集收藏、陳列、研究、宣傳為一體,藏品豐富。原殿堂闢為展廳,有系統地陳列八大山人書畫作品及生平史料,並經常展示當今畫壇高手佳作。館內現設有書畫展廳十座,陳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餘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圖”、“鳥石閣”、“松鶴閣”“柘木立鷹圖”、“壽鹿圖”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品“貓”、“雞”等。同時,掩映在楊柳竹中的江西第一座古代畫家書畫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藝術展示了八大山人一百多幅書畫精品,新開放的八大山人紀念館攝影展也以高超的攝影技巧向觀眾提供了尋覓仙蹤賢跡的啟迪。園林中,森森翠竹掩映著以石刻方式展現的八大山人藝術精品的書畫碑廊。人們置身於這古色古香、曲徑幽幽、別具逸趣的環境中怎不心曠神怡!以八大山人名義製作的字畫複製品、陶瓷、毛筆、石硯、明信片、紀念卡和出版的專輯將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回憶。

文化活動


2016年9月30日下午,八大山人紀念館開展了以“我們的節日—--迎國慶”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 
2017年5月9日上午,八大山人藝術“出塵”淺析系列講座在八大山人紀念館綮園開幕。 
2019年5月18日,八大山人紀念館舉辦了“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主題活動。 
2019年9月23日,“回望傳承——八大山人紀念館建館60周年故宮典藏特展”開幕。展覽期間,八大山人紀念館推出館長導覽日活動。 
2019年10月21日,八大山人紀念館開展“尋跡八大山人-從倪瓚到齊白石”南昌大學美術學院專場館長公開課。

參觀信息


參觀時間
每周二至每周日上午9:00—下午17:00(16:30停止入館,每周一為閉館日,節假日除外) 
● 交通線路
公交站點公交線路
青雲譜南路個山路口南昌公交89路

交通信息


市內可乘212路公交車到八大山人廣場站下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