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紀念幣
由金、銀等貴金屬製成的紀念幣
金銀紀念幣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發行的,我國紀念幣分為貴金屬紀念幣和普通紀念幣兩大類,貴金屬紀念幣主要由金、銀、鉑、鈀等貴金屬材料製成,而金銀紀念幣是貴金屬紀念幣的代表性品種。
自1979年新中國第一次設計製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以來,從無到有,已累計發行金銀紀念幣1400多個品種,這在世界金銀紀念幣製造發行史名列榜首。
金銀紀念幣
金銀紀念幣是貴金屬紀念幣的代表性品種。按照不同的功能,金幣主要分為4種:
主要用作紀念,供人們收藏,限量發行,設計及工藝比較講究,價格一般遠高於貴金屬本身的實際價格。
也指普制金幣,是世界黃金非貨幣化以後黃金在貨幣領域存在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專門用於黃金投資的法定貨幣,其主要特點是發行機構在金價的基礎上加較低升水溢價發行,以易於投資和收售,每年的圖案可以不更換、發行量不限,質量為普制,價格是金價加較低的升水。就生肖題材本身而言,馬年生肖題材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也有不利因素,其一是近年來金銀紀念幣市場行情的持續低迷不振,使得收藏投資金銀紀念幣的資金大幅減少;其二是政府加大反腐力度,禮品消耗大幅縮減,而金銀紀念幣特別是生肖題材金銀紀念幣,又是往年禮品消耗的最大板塊。第三是宏觀經濟剛剛出現好轉跡象,還沒有完全擺脫低迷狀態。
指用作流通手段的金幣,幾乎每一個國家,特別是文明古國,在其貨幣材料發展過程中都使用過黃金。當時幣值用金、銀重量來確定,所以一些幣名實際上是重量名稱。有些國家還少量流通金幣。
指專門用作國際間貿易支付手段的金幣(又稱硬通貨)。它可以有面值或重量,但比較強調它的實際貴金屬含量。退出貿易領域的貿易金幣根據其品相及年代,有不同的價格,有時相當懸殊。當然,在許多場合,流通金幣和純金幣,也可作為國際間貿易支付手段。有以下五種分類方法:一是按性質分類;二是按材質分類;三是按主題題材分類;四是按年代分類;五是按形制分類。
此外,按材質分類,金銀紀念幣主要有:金幣、銀幣、鉑幣、鈀幣、金銀雙金屬幣、鑲金銀幣、鍍金幣及開發的彩色金銀幣等。
按形制分類,金銀紀念幣主要有圓形和異形,異形是來開發的,主要有:長方形(如新中國成立50周年金幣)、幾枚長方形連續組成一組畫面(如長江三峽銀幣)、梅花形(如生肖雞年幣)、扇形(如明清扇面繪畫幣)、八邊形(如紅樓夢幣)、十二邊形(如喜鵲圖幣)等。在色彩上,除金、銀和金銀雙色幣外,來又開發出多種彩色幣,如:吉慶有餘、虎年生肖、簪花仕女圖等,形式多樣,色彩斑斕,鮮艷奪目。
模具製作工藝特點主要有:
金銀紀念幣
2.凹刻法線條鏡面結合造型工藝。在傳統鏡面噴砂工藝基礎上,對造型主體進行設計處理,使其主體部分也採用折射光線角度不同的鏡面效果。
3.反噴砂造型工藝。在原浮雕或文字噴砂部分,局部採取光亮工藝。有手工模具拋光和化學模具拋光兩種方法,增加了幣面的表現力。
4.隱形雕刻工藝。採用平行柵欄細條,依據圖案造型形成局部缺口,雕刻相當精細,不同角度兩種效果變幻互換。
5.縮微雕刻工藝。在原模圖案的特定隱蔽部位,雕刻肉眼不易察覺的細微文字,作為防偽手段之一。
6.多層次噴砂工藝。採用不同目數的噴砂效果,在同一造型主體上體現,並互相對比,層次較為豐富、細膩。
整體生產工藝特點主要有:
1.雙金屬工藝。預先製作兩種金屬坯餅,最後由模具一次壓鑄成型,利用金屬相互擠壓相對穩定結合,幣面正背效果相同。
2.局部鑲金箔工藝。預先製作相應造型的金箔。在第一次壓鑄后形成的預留位置放上金箔,再次壓鑄成形。
3.局部鍍金工藝。可在成品鑄造前對坯餅進行鍍金,也可在成品鑄造完成後,利用局部塗遮技術在需要部位電鍍純金。
4.邊部絲齒滾字工藝。採用鑄前坯餅滾壓和鑄后滾壓均可,視不同材質而定。也有直接利用模套壓鑄成型,但技術難度較大。
5.金鑲銀雙金屬工藝。在製作定型的金坯餅上鑲放銀環,再一次壓鑄成形。一面為純金幣面,另一面為雙金屬鑲嵌效果。此工藝較為複雜,製作難度較大。
6.彩色印製工藝。中國金銀幣正準備立足國內,開發高質量的彩色幣製造工藝。20多年來,中國金銀紀念幣的鑄造生產工藝特點主要可分為模具製作工藝和整體生產工藝兩種。所謂模具製作工藝特點,主要是指模具經過多種方式的雕刻、噴砂、研磨等工藝手段,直接一次成形鑄造紀念幣,達到較好的樣幣效果。而整體生產工藝特點,則是指在模具加工的基礎上,另外輔以的其他金屬鑲嵌、局部鍍金、增加絲齒滾字工藝流程等生產工藝手段。
金銀紀念幣
其二,構圖精美,鑄造精良的金銀紀念幣。金銀紀念幣,它是一種藝術產品。而藝術產品能不能受到市場的認可,最為重要的是,這套金銀紀念幣是否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人們能不能通過鑒賞、品味,獲得美的享受。在中國金銀紀念幣這個大家族中,精美之作比比皆是。如《嬰戲圖》金銀紀念幣、《三國演義》系列金銀紀念幣、《中國傑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等。來,中國人民銀行又推出了彩色金銀紀念幣系列。在這個系列中,一部分作品精美萬分,但也有一些作品叫人不敢恭維。
其三,發行量少,發行期早的金銀紀念幣。藝術品投資和收藏領域,衡量一位收藏者的實力和成果的標準,不是藝術品有多少數量,有幾箱幾櫃,而是質量,收藏者對收藏品研究的深度。而收藏品品質的界定,最終是以藝術造詣和發行數量所決定的。如果一種收藏品,你有我有他也有,則談不上珍貴,只能如同白菜、蘿蔔一樣,你家吃,我家吃,他家也吃;今天吃,明天吃,後天還吃一樣。或許,吃多了,還要敗口味。因此,發行量少,發行期較早的貴金屬幣,在經過若干年的市場變遷后,將因“物以稀為貴”的規律,而散發出巨大的能量。
其四,系列金銀紀念幣中的龍頭品種。在藝術品投資和收藏領域,特別講究“龍頭效應”。如發行量同為8000枚,規格同為1/2盎司彩色金幣的《中國京劇藝術·貴妃醉酒》和《中國京劇藝術·梁紅玉》,前者為《中國京劇藝術》第1組,後者為第2組。但在2001年底,前者的價格為8000元/枚,後者的價格為3200元/枚;1/10盎司生肖彩色系列金幣,發行量均為30000枚,第一套虎年彩色金幣市場價3000元/枚,而彩金兔、彩金龍、彩金蛇、彩金馬在同一時點的市場價格則在1250—1550元/枚之間,前後價格相差1倍左右。
貴金屬紀念幣為要標註國號和年號
金銀紀念幣
升水的概念
貴金屬紀念幣在銷售時,其本身金屬材質部分是按國際價格確定的,而加工費和利潤部分稱為升水。
貴金屬紀念幣的重量計量
重量一般用金衡制單位盎司計量,一盎司為31.1035克,英文簡寫為OZ。
金銀紀念幣
金銀紀念幣
夏—商—周
貝幣作為我國最早的貨幣形式之一,在我過古代貨幣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的重要物品貨幣。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這枚“保德銅貝”,完全算得上是中國銅鑄幣之鼻祖,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鑄幣。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開始出現了形態各異的古錢,其形狀大多模仿當時的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具。如:鬼臉錢,蟻鼻錢,布幣,刀幣。在這一階段,除了青銅被選擇為貨幣的載體之外,黃金這種被稱為天然貨幣的金屬,這時也早早地出現於流通領域,在早期中國貨幣史的記載之中,戰國時期楚國的爰金,便是中國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黃金鑄幣。
秦始皇兼并六國后,為鞏固封建統治和發展封建經濟,統一了錢幣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外圓內方的半兩錢,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幣制改革。自“秦半兩”問世以來,這種方孔圓錢的貨幣形制一直持續到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
漢代—隋代
漢代商業活動繁榮,錢幣制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漢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開始鑄造五銖錢,該錢輕重適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還繼續沿用。從唐高祖武德四年開始,這個公元六百二十一年,開始鑄開元通寶錢,就是廢掉了銖兩制。
宋—元—明—清
到了宋代,銅,鐵錢並用,鑄錢數量相當可觀,在我國元朝和明朝時期主要推行紙幣,銅錢鑄造較少。明中葉以後,白銀成了主要貨幣,銅錢僅用於小額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發行的重點。清朝延續了銀、錢并行的貨幣體制,隨著西方貨幣和金融制度進入中國,銀兩的使用受到銀鑄幣———銀元的大力衝擊,舊式的銀幣漸漸被近代貨幣銀元等所取代,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
民國
民國初期國民購買力低,當時貨幣分為四種:一元銀幣、一角銀幣、銅元、銅錢,民國中期後幾年,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一幣制控制金融的進程。這一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銅元逐漸被鎳幣所代替。
新中國成立至今
全國解放后,人民政府按一定比價收兌銀元,除少數民族地區外,宣布銀元不再流通,以銀元作為貨幣的歷史從此結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金銀紀念幣逐漸流行起來,除央行發行的帶有面值具有流通功能的金銀紀念幣外,也出現了私人定製的不帶面值和不具有流通功能的金銀紀念幣,這些紀念幣主要是用作收藏和紀念。由於其款式和工藝精美程度高,有些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定製渠道也很簡便,到金之道等有資質認證的非國有公司和廠家也就可以定做,因此私人定製金銀紀念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2020年11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定於12月1日發行第24屆冬奧會金銀紀念幣(第1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9枚,其中金質紀念幣3枚,銀質紀念幣5枚,金銀雙金屬紀念幣1枚。該套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第24屆冬奧會會徽,襯以長城、雪花等組合設計,並刊國名、年號。
2021年8月12日,據人民銀行官網消息,人民銀行定於8月16日發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2021年8月30日,央行發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金銀紀念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