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權庄鎮

山東省青島市轄鎮

2012年之前,李權庄鎮位於萊西市東南部,距離市區25公里,東與萊陽市穴坊鎮相接,北、西與萊西市姜山鎮接壤,南與即墨市華山鎮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0.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1.5公里,總面積91.1平方公里。2012年6月27日,萊西市人民政府下發關於姜山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經青島市人民政府研究並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魯政函民字〔2012〕16號),撤銷李權庄鎮,將其原行政區域併入姜山鎮,合併后的姜山鎮政府機關駐地不變,辦公地點不變。李權庄鎮已經成為歷史。

歷史沿革


1958年建三都河鄉,1962年更名為李權庄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10月,撤銷李權庄鄉,設立李權庄鎮。,2015年併入姜山鎮。1996年,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李權庄、西李權庄、全家屯一、全家屯二、柴嵐、東虎埠嶺、西虎埠嶺、葛嶺一村、葛嶺二村、葛嶺三村、雙龍埠、義和庄、東南眾水、西南眾水、東仰嵐嶺、南仰嵐嶺、北仰嵐嶺、黃家莊、誦家莊、陳家莊、蒲灣嶺、大河頭、石河、洽疃、埠西、興隆屯、郝家寄馬埠、呂家寄馬埠、叢家寄馬埠、東三都河、中三都河、西三都河、趙旺庄、前張家莊、后張家莊、燒鍋莊、高富庄37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2012年後,姜山鎮轄94個行政村。
葛嶺一村閆澤口前山二誦家莊村榮家屯
葛嶺二村黃土台東南眾水村四村
葛嶺三村後山呂家寄馬埠村李澤口
黃家莊村望埠庄全家屯一村家泊
洽疃村南仙庄全家屯二村黃汶頭
郝家寄馬埠村前龐后張家莊村東屯
叢家寄馬埠村解澤口高富庄村劉埠子
義和庄村興隆庄蒲灣嶺村雙橋
陳家莊村前山一東虎埠嶺村東庄
大河頭村前山三東三都河村西庄
埠西村石河村中山前張家莊村鄧家疃
興隆屯村孫嵐庄東李權庄村大泊
中三都河村七里庄西李權庄村西嶺后
趙旺庄村高家莊一村邢澤口小泊
柴嵐村哈喇三村於旺庄
東仰嵐嶺村二村五村陳家屯
北仰嵐嶺村六村李家莊后垛埠
西南眾水村全家嶺李家泊后龐
西三都河村燒鍋莊村前垛埠宮澤口西屯
西虎埠嶺村東嶺后澤口集馬家泊
雙龍埠村嶺前呂澤口繞嶺
南仰嵐嶺村菜園澤口石城
蘇澤口
城鄉分類
370285109
1121泰光社區
200122東李權庄村
201121西李權庄村
202122全家屯一村
203122全家屯二村
204122柴嵐村
205220東虎埠嶺村
206220西虎埠嶺村
207220葛嶺一村
208220葛嶺二村
209220葛嶺三村
210220雙龍埠村
211220義和庄村
212220東南眾水村
213220西南眾水村
214220東仰嵐嶺村
215220南仰嵐嶺村
216220北仰嵐嶺村
217220黃家莊村
218220誦家莊村
219220陳家莊村
220220蒲灣嶺村
221220大河頭村
222220石河村
223220洽疃村
224220興隆屯村
225220埠西村
226220郝家寄馬埠村
227220叢家寄馬埠村
228220呂家寄馬埠村
229220東三都河村
230220中三都河村
231220西三都河村
232220趙旺庄村
233220前張家莊村
234220后張家莊村
235220燒鍋莊村
236220高富庄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0395
17729
22666
家庭戶戶數11392
家庭戶總人口(總)34423
家庭戶男17463
家庭戶女16960
0-14歲(總)7039
0-14歲男3705
0-14歲女3334
15-64歲(總)29859
15-64歲男12416
15-64歲女17443
65歲及以上(總)3497
65歲及以上男1608
65歲及以上女188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335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李權庄鎮地理位置
李權庄鎮地理位置
李權庄鎮位於萊西、萊陽、即墨三市交界,全鎮轄37個行政村,4.5萬人。因地勢較低,鹽鹼地多而成為有名的“貧窮大窪”,但2005年,該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9.63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7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73元,出口創匯2.011億美元,2004、2005連續兩年被評為青島市郊區外貿出口十強鎮和青島市郊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十強鎮。

地形地貌

李權庄鎮屬平原窪地地帶,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內北部及東部為丘陵地帶,佔總面積的40%,中部、西部和南部為窪地,佔總面積的60%。最高海拔為81.1米,最低海拔為39.9米。山脈李權庄鎮主要山脈為太平山,位於鎮東南部埠西村南,主峰海拔81.1米。

水文

李權庄鎮境內有五沽河、龍華河2條主要河流,境內屬五沽河發源地,五沽河源於大河頭村東南、眾水村東,境內納龍華河、趙家莊河、李朴路河和乾溝河等4條支流,境內長26.8公里,於張家莊村村南出境。龍華河源於即墨市華山鎮東南部,由三都河村南入境,境內納三都河村南河和趙家莊村南河2條支流,境內長12.6公里,於前張家莊村西注入五沽河。

土壤植被

境內土壤以砂姜黑土、棕壤、褐土為主,共7個土種,3個土類,6個土屬,4個亞類。砂姜黑土主要分佈在中部、南部和西部,占可利用面積的56.2%,宜種小麥、玉米等耐澇作物。棕壤土主要分佈在北部和東部,占可利用面積的43%,宜種花生、地瓜等作物。褐土主要分佈在西北部,占可利用面積的0.5%。

植被

地表植被主要有闊葉林木,林木覆蓋率為20%。

自然資源


李權庄鎮特產
李權庄鎮特產
土地資源有耕地4812公頃,人均0.15公頃。鎮內有小〈一〉型水庫2座、攔水壩8處,可蓄水50萬立方。地下水總量為494萬立方,丘陵地帶每平方公里可開採6.8萬立方米,平原地帶每平方公里可開採9.1萬立方米。礦產資源有重晶石石灰石,重晶石主要分佈在西虎埠嶺村、南仰嵐嶺村和呂家寄馬埠村;石灰石主要分佈在西虎埠嶺村、葛嶺村西、李權庄村西、全家屯村南及雙龍埠村東,蓄量6000多萬方。野生動物有野兔、山狸、黃鼠狼等,藥材有車前子、毛眼、葛根、黃芩、知母、透骨草、苦丁香、土鱉等。

經濟


綜述

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99336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6253萬元、49775萬元、33308萬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6:50: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700萬元;出口創匯13860萬美元;財政總收入3420萬元,財政總支出2161萬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餘額7770萬元,銀行貸款餘額54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4233元。

農業

2002年,全鎮有耕地4812公頃,糧田複種指數為200%。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蔬菜、大棚西瓜為主。花生種植遍布全鎮,大棚西瓜主要分佈在興隆屯村、高富庄村、燒鍋莊村、全家屯一村、全家屯二村,蔬菜生產以石河村、前張家莊村、后張家莊村、葛嶺二村為主。至2002年,全鎮有農用拖拉機1638台,聯合收割機109台,農用汽車112輛,農用運輸車306輛,農業機械總動力49468千瓦。機耕面積3187公頃,機播面積3380公頃,機收面積2633公頃。2002年完成農業總產值30098萬元。

種植業

2002年,農作物播種面積8185公頃,其中糧食作物4603公頃,佔56%,經濟作物3582公頃,佔44%。其中,小麥單產5580公斤/公頃,總產13381噸;玉米單產6478公斤/公頃,總產12464噸;花生單產5281公斤/公頃,總產6955噸;蔬菜總產量104680噸。

林果業

2002年林業總產值23萬元,林木覆蓋率20%;果園213公頃,主要果樹葡萄、蘋果,果品總產量0.35萬噸,有桑園264公頃,產蠶繭292噸,木材蓄積量6萬立方米。
李權庄甜瓜是山東半島地區的特產,因其特殊的土壤環境和水質原因,造就李權庄甜瓜甘甜、清脆、略帶清香味等特色,李權庄甜瓜在半島地區享譽盛名;但因其產量問題一直未在全國市場範圍內大量流通;2012年,李權庄甜瓜被李權庄鎮政府列為大力發展的鄉鎮優質農產品開發項目。

畜牧業

2002年,大牲畜存欄1.42萬頭,其中奶牛0.28萬頭,產牛奶780萬公斤;生豬存欄1.7萬頭;羊存欄1萬隻;雞存欄126.312萬隻,產蛋8401030公斤,出欄肉雞402萬隻。畜牧業總產值12867萬元,有大中型養殖場35個,珍禽動物養殖場2個。

水產業

2002年,養殖水面114公頃,其中小〈一〉型水庫水面49公頃,池塘15公頃,淡水魚年產量638噸,主要養殖魚種有黑魚、草魚、鯉魚。

工業

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鞋、食品、化工、建築、服裝、皮革、塑料、制釘,有工業企業403個,從業人員14826人,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15700萬元,實現利稅13627萬元。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0個,從業人員11323人,完成工業產值257800萬元,實現利稅10800萬元;私營、聯營、股份制企業80個,從業人員3932人,完成工業產值49100萬元,實現利稅2827萬元;利稅過千萬的企業有泰光製鞋有限公司,主要的工業產品有耐克牌運動鞋。

商業貿易

2002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6000萬元。有各類市場14處,市場成交額2988萬元。

對外開放

李權庄鎮“耐克”運動鞋
李權庄鎮“耐克”運動鞋
工業園區境內工業園區主要有李權庄鎮工業園,內設金海工業園、水原工業園、澳發工業園。2002年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7個,合同利用外資3024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181萬美元,全鎮外貿出口額完成13860萬美元。截至2002年底,累計引進外資企業52個,合同利用外資14594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270萬美元。
青島泰光製鞋有限公司是韓國泰光實業株式會社在李權庄鎮投資興建的獨資企業。項目投資總額6000萬美元。主要為美國耐克公司生產世界名牌“耐克”運動鞋。公司位於萊西市新型工業區內的金海工業園,西靠釜山工業園,南臨水原工業園,佔地面積270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公司現有職工10000餘名,1995年開工建設,1996年正式投產,建有12條生產線,年生產能力900萬雙。產品全部銷往美國及歐洲各國。1996年以來,公司連年被評為“出口創匯先進企業”和“納稅先進企業”,2002年實現出口創匯1.3億美元,在全國外資企業500強中列319位。

經濟崛起

全鎮上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點,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市各級黨代會精神,堅持在科學發展中富民強鎮,在關注民生中促進和諧,在為民服務中樹立形象,實現了全鎮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2.97億元,增長42.13%;新發展規模以上企業10個、總數達到51個;外匯到帳975.8萬美元,增長22%;實際利用內資5.2億元,增長37%;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139.4萬元,增長15%;完成出口創匯1.62億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89元,增長15.86%。經過近幾年的吸納和積聚,如今的李權庄正在迅速的崛起和騰飛,駛入了跨越發展的“快車道”,青島市郊農民人均純收入十強鎮、青島市郊出口創匯十強鎮、山東省安全鎮、青島市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青島市廉潔勤政先進黨委等20多個榮譽光環,讓這個地處三市交界的小鎮名聲遠揚。實地探究該鎮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秘訣。

社會


教育

2002年全鎮有學校5處,其中中學2處(中心中學、大河頭中學),小學3處(泰光小學、眾水小學、三都河小學),在校學生4948人,其中中學2967人,小學1981人。教師總數313人,其中中學197人,小學116人。初中、小學入學率均達到100%。全鎮共有幼兒園19處,其中,有青島市示範幼兒園1處(中心幼兒園),有青島市一類園2處,萊西市一類園9處。2002年李權庄鎮被評為青島市義務教育示範鄉鎮。鎮成教中心被評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青島市社會力量辦學先進集體。中心中學、泰光小學獲得青島市規範化學校稱號。5處中小學全部是萊西市五星級管理學校。中心中學、大河頭中學、泰光小學、眾水小學通過青島市標準化學校驗收。中心中學、大河頭中學、泰光小學通過萊西市規範化學校驗收。
所屬學校
萊西市李權庄鎮中三都河村學校
萊西市李權庄鎮泰光中學
萊西市李權庄鎮泰光小學
萊西市李權庄鎮興隆屯完全小學
萊西市李權庄鎮南全家屯一村完全小學
萊西市李權庄鎮埠西村完全小學
萊西市李權庄鎮葛嶺完全小學
萊西市李權庄鎮西南眾水小學

文化事業

至2002年,李權庄鎮有文化站1個,書店2個,一類文化大院10個、二類文化大院20個、三類文化大院7個。有秧歌隊、舞龍隊、鼓樂隊等文藝隊42支。每年舉辦1次秧歌(舞龍)匯演,舉辦1次以唱歌、舞蹈、小品、戲曲為主的文藝匯演。

醫療衛生

計劃生育
2002年,李權庄鎮出生人數386人,計劃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3.38‰,出生率11‰,死亡率7.62‰,晚婚率85.27%。
衛生
李權庄鎮現有整骨醫院1處,是全市建院最早、規模最大的鄉鎮整骨醫院。醫院設有骨科、牙科、眼科、疼痛門診、放射科、化驗室、護理等10餘個臨床科室,設置床位30張。有衛生技術人員30名。先後有10餘名技術人員到文登整骨醫院等大醫院學習整骨針灸、推拿等先進的醫療技術。對“閉合穿針”、“手法複位、小夾板固定”等中醫整骨手法有著自己獨特的經驗。醫院醫療設施齊全,擁有美國產高清晰度C型臂、日本產B超、三維腰椎牽引床、腦電圖、自動生化分析儀、手提式X光機等先進的醫療設備20餘台。醫院於2002年5月開始,對全鎮鄉村醫生進行一體化管理,加強了鄉村醫生業務素質管理,配備了醫療設施,集中供葯渠道,為廣大人民群眾放心就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贏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體育

2002年,李權庄鎮2處中學、3處小學的田徑場地全部達標。其中,中心中學有400米標準場地,泰光小學有300米標準場地,其他學校均為200米場地。同時,全鎮建有籃球場10個,足球場3個,門球場11個,全鎮所屬中小學體育設施均達省一類標準。
李權庄鎮位於有“青島後花園”之稱的山東省萊西市南端,在青島市一小時經濟圈內。2005年,全鎮GDP實現19.63億元人民幣,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7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73元,李權庄鎮先後獲得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等榮譽稱號。這裡曾經是一片貧瘠的鹽鹼地。當改革春風吹過這片土地的時候,李權庄人迸發出了巨大的熱情和豐富的創造力。
觀念是個總開關。李權庄鎮的建設者堅持規劃先行,他們聘請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專家對鎮駐地進行詳細、全方位的考察論證,編製了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圖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形成了“紅瓦綠樹、一區一式、錯落有致”的小城鎮建設特點。
藍圖設計好后,李權庄鎮的建設者建成了通往煙青一級路的泰光路、長江路、龍江路,打通了金光大道,又先後硬化“九縱五橫”的道路,使城鎮人均佔有面積達到了50多平方米。為確保小城鎮的環境質量,他們制定了《李權庄鎮鎮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成立了城管辦、環衛隊、園林管理綠化處、夜市辦,對小城鎮進行全方位的管理。
建設優美家園,目的是造福一方百姓。李權庄鎮的建設者突出設計特色,高標準建設了中心中學、省級幼兒園、老年人活動中心、整骨醫院,力求做到建築與人文的和諧統一。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優美的環境,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形成了涉及製革、電子、橡膠、汽車配件、機械製造、石墨加工、體育用品等完善的工業體系。為了防止污染現象發生,李權庄鎮在接納企業落戶時,都要對其進行環保測評。對已經落戶的企業,每年都要在全鎮範圍內開展污染源監管檢查,建立檢查記錄。
要留住藍天綠水,就要有乾淨的土地。為讓群眾吃上放心糧、放心菜,李權庄鎮政府在五沽河兩岸建起了萬畝農業示範基地,引導農民進行無公害食品的生產。讓藍天更藍、碧水更清,是李權庄鎮人始終堅持的信念。為此,他們十分注重發展林業生產,路旁樹、田邊樹,樹樹成行,還建設了萬畝速生楊基地,成為了當地的空氣調節器。如今,在李權庄的土地上,不管走到哪裡,到處綠意盎然。

城鄉建設

2000年10月制訂了李權庄鎮總體規劃和李權庄鎮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02年到2003年上半年,全鎮農村共建房157戶,建築面積11682.75平方米,佔地30849.53平方米。鎮駐地共建樓房91戶,建築面積17324.22平方米,佔地16994.22平方米。2002年硬化道路7條,其中柴嵐南3條、中心街1條、醫院西1條、中學南1條、長江路1條,共佔地75738平方米。2002年鎮區壓路邊石4898米,規劃建設中小型橋涵15座,下涵管8道,砌築排水溝2910米,砌築花壇1218米。至2002年,全鎮共鋪設廣播電視電纜里程40公里,有線電視用戶2500戶。李權庄鎮共有10千伏輸電線路82公里,變壓器容量為8200千伏安,全年供電量為1561萬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1086萬千瓦時,居民用電375千瓦時,農業用電100千瓦時。供電站現有職工34人。2002年,供電量15433萬千瓦時,完成農電改造15.1公里。

交通郵電

境內公路有6條,總里程47.6公里,公路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公里,2002年公路運輸完成貨物運輸總量28.6萬噸,客運周轉量760萬人公里。2002年郵路總長50公里,郵電業務總量96萬元。全鎮共有座機電話8340部。

激情農運

一踏入李權庄鎮,立刻被平整的街道、潔凈的鎮容、優美的環境所深深吸引。大道的兩旁,上百家商鋪紛紛開門迎賓;中心大街上,上班一族人潮湧動……在李權庄漫步,和諧繁榮的景象撲面而來。李權庄鎮地處萊西、萊陽、即墨三市交界,俗稱“一腳踩三縣”。據與記者同行的萊西市委宣傳部的同志介紹,由於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李權庄鎮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壓力很大。但自2000年以來,該鎮連續多年實現了無集體上訪、無越級上訪、無重複信訪、無信訪積案,並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安全鎮和青島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這與鎮領導班子的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
恰逢李權庄“中國移動農家樂杯”“迎奧運”第三屆農民運動會開幕,整個鎮政府上到鎮長書記,下至辦公室一般工作人員幾乎全都投身到了運動場中去。經過聯繫與協調,記者直接來到農民運動會所在地進行了現場採訪。
來自全鎮37個村莊的37支代表隊,共計300多名幹部群眾參加了此次農民運動會。運動會為期兩天,主要項目有4×100米接力、100米跑、鉛球、拔河和乒乓球、籃球等,包含10多個小項。記者趕到現場時,萊西李權庄鎮宣傳統戰委員崔旭升正在進行熱身活動——剛剛進行完4×100米接力比賽的他,馬上又要投身到激烈的拔河比賽中去。與此同時,記者看到在相鄰的幾塊場地上,不少各個村裡選拔出來的代表正在進行著托球跑等趣味比賽項目。所有的參賽選手都是精神高昂,不論比賽輸贏都很樂觀。在一旁觀戰的村民們也都看得興高采烈,整個會場氣氛十分熱烈。正午時分,第一天比賽的壓軸大戲——村際籃球賽決賽開始了。所有觀眾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紛紛來到籃球場邊為各自支持的隊伍加油助威。運動會的氣氛也被推向了最高潮……。
全鎮農民運動會的開展,不僅點燃了廣大群眾迎奧運的激情,而且把“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充分融入到全鎮的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當中。

鎮政建設

據了解,李權庄鎮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中心,結合村莊實際,在王久軍書記的領導下創造性地實施“五靠五促進”工作法,探索出了一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路子。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成果十分顯著。尤其是2007年以來,鎮政府主要圍繞七大方面開展工作,一、堅定“項目立鎮”理念,堅持以工富民;二、加大教育投入,破解上學難題;三市鎮聯網,破解吃水難題;四、代理服務,破解辦事難題;五、一事一議,破解養老難題;六、注重環保,破解髒亂差難題;七、輔助幫扶,破解生活難題。並且以文化建設為抓手,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以轉變政府職能為導向,執政為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李權庄鎮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幾年的努力,“五靠五促進”的成果也逐步體現了出來。一是靠培訓教育,促進村莊和諧。王書記指出農民是農村生產發展的主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是要有一大批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該鎮依託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網路,在全鎮村村建起了農民培訓點,利用周六、周日的晚上,組織黨員幹部通過網路進行種植、養殖技術學習,並把網路向全體村民開放,分期分批的組織群眾參與學習,使群眾足不出戶就可學到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同時,該鎮新建立了一處能容納600人的勞動力培訓中心,實施為民服務中心、農技中心、成教中心“三位一體”開展教育培訓,組織鎮農業技術員、林業管理員和各村的種養殖大戶作為指導老師,定期為群眾進行指導培訓,並從萊西農業局、青島教科所、萊陽農學院等地聘請專家,手把手向群眾傳授新技術。
二是靠村莊和諧,促園區建設。李權庄鎮是萊西南部工業組團的核心,地處萊西市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先後落戶李權庄鎮的大小內外資企業共有220家,其中外資35家、內資185家。這些企業帶動鎮8200多人進企業上班,年增加群眾收入6000多萬元,增加地方財政收入3000多萬元,吸納了來自菏澤、聊城、河北等地外來打工人員1.3萬人,僅房屋租賃就年可增加群眾收入400多萬元,工業化的大框架初步形成。李權庄充分結合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組織管區幹部、村幹部、黨員代表挨家挨戶走訪群眾,開展交心、談心活動。同時,該鎮還充分發揮道德評議會的作用,通過輿論的力量糾正群眾的片面認識,規範群眾的不良行為。
三是靠園區建設,促進生產發展。項目是拉動地方經濟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隨著工業園區規模的不斷擴大,眾多項目的落戶,也使李權庄鎮的商業發展突飛猛進,在利客來、吉客隆等大型超市入駐農村的同時,從事房屋租賃、經營餐飲等第三產業也成為該鎮農民創收致富的新出路。2005年,又引進青島金達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興建了集餐飲、娛樂、居住、洗浴、商貿於一體的泰光社區,並制定了發展服務業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先後發展個體工商戶3000多戶,培育農村小老闆1200多名,每人年收入2萬元以上,有4000多農民放下鋤頭來鎮經商,每人年收入1萬元以上,李權庄鎮成為萊陽、即墨、萊西三市交界的商貿重鎮。2007年李權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89元,增長15.86%。依託恆康乳業、天一牧業、統一飼料等“農”字型龍頭企業,該鎮畜牧養殖發展迅速。
四是靠生產發展,促進新村開發。農民的錢袋鼓起來了,住新房子、過新生活的願望也更加強烈。該鎮黨委、政府順應民意,在各村籌劃建設新村,並邀請青島、萊西兩級建築設計院的專家對房型、建築風格、建築成本等進行了科學設計和核算,統一規劃、統一供水、統一供電、統一管理,使農民心中有底,建的放心、住的舒心。正在進行開發建設,其他村莊的新村規劃也正在進行當中,農村城市化、居民化、標準化的新農村生活狀態初露端倪。
五是靠新村開發,促進村容整潔。新村建設成為農村的新亮點,但村內糞堆、土堆、垃圾堆這“三大堆”的存在,不僅影響到村民的生產和生活,而且制約著全鎮招商引資、社會發展等各項工作的開展。李權庄鎮由黨員幹部帶頭,在全鎮所有村莊全面展開“三大堆”清除活動,在鎮區建立了118個固定垃圾池,在各村設立固定垃圾堆放點3——6個,同時,把大河頭、西李、柴嵐做為全鎮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村,在全鎮推廣他們的經驗。村容村貌大幅改善,樹立起了新農村的新形象。

放眼未來

在致力於工業興鎮、以城富民的同時,李權庄把更多的關注目光投向農業,念好了“哺農”、“帶農”經。
實施了3項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新建大型多鉸閘2個,鋪設排水管道1萬多米。按照鎮政府“先鎮區、後邊緣,先中間、后兩邊”的指導思路,採取市場化運作、多元化融資的方式,籌措了1.2億元資金對鎮區6縱9橫15條主幹道路進行了硬化、綠化、亮化和美化建設,拉起了小城鎮道路建設的大框架。記者與李權庄鎮辦公室工作人員交談后了解到,2007年,李權庄抓住萊西市街道硬化集中行動的有利時機,在投資900多萬元全面硬化了鎮區泰光路、李陳路等4條道路的基礎上,採取鎮政府扶持、村集體籌集、部門企業幫扶、村莊群眾出工出力的有效措施,先後對8個村莊46條道路進行了硬化,硬化面積12萬平方米,使農民取得了“少投入、多產出”的良好效果。
李權庄以“九聯模式”為指導,對畜牧養殖業實行用地建設、水電供應、道路修建、技術指導、畜禽防疫“五統一”服務,在全鎮建起50多個現代化畜牧養殖小區,年可為群眾增收2億元以上;建起600畝美國無核葡萄種植基地,1000畝香花槐種植基地,100畝中華梨棗種植基地,300畝雪棗種植基地,620畝高酸蘋果種植基地,速生楊豐產林6000畝,使林果業經濟迅速做大做強;並從省內外聘請農業專家,建起了400畝“思味美”優質西瓜種植基地,2600畝黃秋葵種植基地,2300畝日本甜寶香瓜種植基地,2900畝標準化蔬菜種植基地,年可為群眾增收1600餘萬元。
此外李權庄鎮加大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的開展力度,使全鎮群眾大病統籌參合率達到了98%以上,更加關注弱勢群體,對五保戶、低保戶做到了應保盡保,鎮村幹部每年兩次走訪慰問,向他們發放米、面、油等幫扶物資和救濟資金,僅2007年,就發放大米386袋、麵粉796袋、花生油386桶,向貧困家庭、貧困教師、貧困機關幹部和貧困學生髮放救助資金9.8萬元。與鎮內企業協調聯繫,把75名殘疾人安置進企業上班,並為18名重殘疾人每月發放180元的生活補貼,從根本上解決了殘疾人的生活難題。
2008年以來,李權庄做出了進一步抓好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規劃。一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進一步抓好村級幹部分類集中辦公制度落實。區分層面,對新一屆村兩委幹部和村級組織分期分批開展教育培訓,理順村兩委關係,讓村幹部懂法規、會辦事、能辦事;二是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強化鎮村幹部學習觀念,創建學習型高效能機關;在貫徹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同時,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實行班子成員聯村、聯企、聯重點戶制度,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三是加大績效目標考核。對班子成員、鎮村幹部分別制定考核目標,重點突出招商引資引貿工作考核,將工作責任一聯到底、將工作獎懲一核到底,調動工作開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全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招商引資

堅定不移抓招商,以“工”富民項目是拉動地方經濟增長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在青島三區、三部門全力幫助萊西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歷史機遇來臨之際,李權庄鎮對思想觀念和發展目標重新定位,吹響了“跨越發展、趕超發展,思想下江南、創業在李權”的號角。藉助地處煙青一級公路的區位優勢,先後投資1億多元用於小城鎮和工業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實現了工業區內道路硬化、綠化、美化、亮化、供水、供電、供熱、排水、排污、通訊、有線電視架設11個到位,提高了小城鎮的積聚和吸納能力,形成了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強磁場”。先後引進外資項目38個,內資項目130多個,形成了以機械、食品、紡織、製鞋加工為主的四條產業鏈條,60多個項目先後投產,安排本鎮適齡勞動力8000多人進企業上班,年可增加群眾收入6000多萬元,年創造產值180多億元,增加地方財政收入2000多萬元,吸納來自菏澤、聊城、河北等地外來打工人員1.5萬餘人,僅房屋租賃就年可增加群眾收入400多萬元。
創造投資環境
李權庄鎮
李權庄鎮
“客商進了門,就是自家人”。為實現企業與地方經濟的雙贏,成立了項目協調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了領導班子成員包聯重點項目制度,依託為民服務中心和投資服務中心,積極開展為企業服務活動。鎮領導班子成員每周至少走訪企業一次,經貿委人員每天2小時到企業現場辦公,以“企業需要的,就是我們服務的”為宗旨,將政府、公安、供電、通訊、供水、稅務等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和電話以“聯繫卡”的形式固定下來,發放給企業,確保企業困難在第一時間了解、第一時間解決。真誠的服務成為李權庄鎮招商引資的“金招牌”,很多客商慕名而來。2005年以來,先後引進了62個內外資項目,其中過億元的大項目就有14個。這些項目全部投產後,可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1.2萬名,年可增加集體和群眾收入5000多萬元。

政治


市鎮建設
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以“五化”工程建設為突破口,高點定位、科學規劃,點面結合、逐步推進,2007年,李權庄鎮先後對8個村莊46條街道進行了硬化,在全市街道硬化綜合驗收評比中位列第一名。由於工程質量過硬、建設管理嚴格,代表青島市迎接省新農村建設現場會的觀摩。新安裝路燈368盞,新栽植各類綠化苗木3.2萬株,並實施了美化、凈化一系列工程,樹立了新農村的新形象。在“五化”工程建設中,李權庄鎮堅持突出一個中心、抓好兩個重點、把好三個關口、強化四項措施,確保了各項工程的順利開展。

村莊環境


結合“五化”工程建設的開展,這個鎮還著力加大了環境整治工作力度,全鎮新建垃圾池或投放環保垃圾箱86個,新漿砌排水溝2.2萬餘米,綠化街道321條,大河頭、柴嵐、北全等9個村莊還建起了文化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讓廣大群眾勞作之餘有了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五化工程建設不僅樹起了村莊新形象,也贏得了全鎮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鼓勵農民創業致富的有關規定
為進一步鼓勵農民勇於“洗腳出田”,大力發展個私經濟,營造寬鬆的創業環境,促進農民增收,現結合我鎮實際,制定如下有關規定:
一、放寬投資領域
除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以外,所有競爭性領域和對外資開放的領域,全部向民營企業開放。鼓勵農民投資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以及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鼓勵民營資本依法創辦各類中介機構,參與市場競爭,提高社會服務水平。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或進行行業壟斷。
二、放寬准入條件
對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允許在名稱中使用“國際貿易”、“對外貿易”等行業用語;准許企業名稱直接冠“青島市”。新註冊的從事高新技術、進出口、農產品加工的民營企業,允許按要求對註冊資本分期注入。登記註冊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時,只提供相關出資證明,不再提供驗資報告
三、制定鼓勵扶持政策
各村莊、單位和職能部門要盡最大努力為農民創業提供支持,無論工商、國稅、地稅、供水、供電等行政或事業性收費,凡收費標準有浮動範圍的,一律按最低標準收取。新創業的農民個體工商戶辦理營業執照,可由鎮為民服務中心或本村為民服務代理室直接代辦,辦理營業執照所需費用由鎮政府負擔。新創業的農民個體業戶一律免收供水接頭費。對新創業的農民個私企業實行稅收返還獎勵政策,凡個私企業年納稅摺合地方收入1萬元-10萬元的,按納稅額的10%給予獎勵,納稅摺合地方收入10萬元以上的,按納稅額的20%給予獎勵。
四、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
加大對農民創業致富的信貸支持力度,對有發展個體工商經濟意向的農民,由鎮政府職能部門協調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信貸單位優先給予貸款;對貧困戶、殘疾人在創業致富時,協調金融部門給予低息貸款。積極引導個私企業採取會員制等形式建立互助性擔保組織,逐步形成組織形式多樣化、大中小結合的擔保網路體系,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五、引導扶持企業不斷提升層次,做大做強
加大農民創業致富的培訓,每年邀請教授、專家或創業典型來我鎮講課,通過引導和創業典型的現身說法,鼓勵農民業主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擴大經驗規模,引導他們樹立干大事、創大業、求大富的信心和雄心,進一步把自己經營的創業項目做大做強。
李權庄鎮
李權庄鎮
六、依法保護農民創業的合法權益嚴禁任何部門、單位和社會團體搭車收費。行政事業收費部門、單位到農民創業業戶收費,需持“兩證一卡”(《收費許可證》、《收費員證》、《企業交費登記卡》)和物價部門簽發的《收費標準通知書》;行政執法部門到民營企業收取費用,收費人員還需持有《山東省行政執法證》;到企業收費,一律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山東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實行會員費自願繳納制度,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強制農民或企業繳納會費。堅決杜絕吃拿卡要和“三亂”行為,一經發現,嚴厲查處。
七、為農民創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為民服務中心和各村為民服務代理室增加扶持農民創業致富的職能,服務中心安排專人負責農民創業的政策諮詢、投資指南等方面的服務。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農民創業的好典型、好經驗的宣傳,營造全社會尊重、支持和促進農民創業的輿論氛圍。社會穩定中心、派出所要為農民創業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和法制環境。

土地規劃


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期限:2006年—2010年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目的:在於合理利用和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加強對農用地的用途管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加強對本鎮土地利用的宏觀調控和統一管理,協調各業之間的用地矛盾,使土地利用結構基本合理,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用,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盤活存量土地,鼓勵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發未利用土地,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實現全街道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為本鎮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目標實現提供可靠的土地保障。
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原則:
1、認真貫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加強對農用的管制。
2、以供給制約和引導需求,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各業用地,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
3、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增長。
4、總體規劃要與其他規劃相銜接,注重規劃的可行性。
四、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任務:
1、優先安排農業用地,嚴格限制農業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積極開發土地整理及開發復墾工作。
2、摘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市規劃、村莊和街道規劃的關係。
在城市規劃區內、村莊和鎮規劃區內,城市和村莊、鎮區建設用地應當符合城市規劃、村莊和街道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鎮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充分利用現有建設用地,不佔或盡量少佔農用地。
農村宅基地選址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土地上建築物建設必須按批准的規劃要求實施。農村村民建造住宅應當與舊村改造、土地整理相結合,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內空閑和村周邊的丘陵坡地,盡量不佔或少佔農用地。農村村民建造住宅確需使用農用地的,應當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佔用耕地的,應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落實占補平衡措施。
以重點人員入手,抓好優撫對象的幫扶
深入開展對優撫對象的走訪和幫扶活動,堅持每季度對他們走訪一次,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身體健康情況,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確保優撫金按時足額發放到優撫對象的手中,堅決做到不截留、不挪用。計劃對6戶住在危房的優撫對象房屋進行修繕,10月底前全部結束。同時,我們又發揮鎮內企業多、務工機會多的優勢,積極聯繫鎮內合適的企業,安排符合條件的移民進廠打工,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人均年收入可達7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