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源塔
財源塔
財源塔又名大觀塔,座落於江源小區淥水邊,與文筆峰隔河對峙。江源小區原稱江東坊,建有江東書院,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東堡人彭之冕捐資對書院進行修繕,在院前建起這座大觀塔。塔旁正在修建醴陵三橋通江源與姜灣。
財源塔,初名大觀塔,醴陵著名歷史遺跡。財源二字本出《荀子·富國》:“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則財貨渾渾如泉源,汸汸如河海。”。財源塔,取財源滾滾的意思而得名。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醴陵東堡人彭之冕捐資修繕江東書院時,在院前建起這座大觀塔,后多次修繕,民國時期,改為現名財源塔。1989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醴陵江源小區淥水邊,與醴陵八景之一文筆峰隔河對峙。江源小區原稱江東坊,建有江東書院,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東堡人彭之冕捐資對書院進行修繕時建成。塔高約18米,花崗石砌,8面7級,攢尖頂。基邊長3.7米,以上逐層遞減,各層飛檐舒展。為醴陵境內第二高塔。198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而今,江東書院以不復存在,財源塔依然守候在淥水岸邊。
起元塔位於城南馬背嶺,為醴陵城區第一高塔。塔高18.6米,磚灰結構,閣樓式,8面11級。底層直徑5.3米,往上逐層遞減。牆厚1.26米,拱門高1.8米,寬0.9米。塔內通空,每層塔檐疊澀為菱角狀上翹。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邑人廖鴻舉倡建。馬背嶺屬於玉屏山。玉屏山橫亘城南,象一張屏風,淥江舊八景稱為“南屏聳翠”。宋乾道年間醴陵籍貢士、朱熹的學生黎貴臣建有“昭文書院”。
舊醴陵八景是指:狀元芳洲、醴泉浸月、金魚煙雨、劍石含霜、東台集鳳、聖池瑞綠、白鶴晴嵐、南屏聳翠這八景。不過因為年代久遠,時局動蕩和人事變遷,現在大都保存不是很好,有的早已不復存在,仍有遊玩價值的現在基本上就是狀元芳洲中的狀元洲和東台集鳳所指的東禪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