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垣老人傳

元代硯堅創作的傳記故事

【題解】《東垣老人傳》選自《醫史》卷五,據中醫科學院圖書館珍藏余雲岫手抄本排印。作者硯堅,又名硯彌堅,又名賢,字伯固,應城(今屬湖北)人。元初名士,著有《隕城集》。《醫史》共十卷,明代李濂編撰,收明以前醫家傳記七十二篇,對於研究我國醫學發展史,了解歷代名醫的生平事迹,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傳記著重記述李杲一生高貴的品行。他為人忠信篤敬,慎於交遊;自重自愛,同情疾苦。因母病不治而拜名家張元素為師學醫,盡得其傳。其後做過濟源縣稅務長官,在任上即能以醫救民疫癘。后則專以為事,終成大家。選擇繼承人是為了“傳道”,而傳道和著書立說又都是為了天下後世。這些高貴品行,對當今醫家依然頗有教益。文章對李杲的醫學理論與臨床病案略而不書,在醫家傳記中可謂別具一格。

原文註釋


東垣老人李君,諱杲,字明之。其先世居眞定,富於金財。大定初,校籍眞定、河間,戶冠兩路。君之幼也,異於羣兒;及長,忠信篤敬,愼交遊,與人相接,無戲言。衢間眾人以為懽洽處,足跡未嘗到,蓋天性然也。朋儕頗疾之,密議一席,使妓戲狎,或引其衣,卽怒罵,解衣焚之。由鄉豪接待國使,府尹聞其妙齡有守也,諷妓強之酒,不得辭,稍飲,遂大吐而出。其自愛如此。受《論語》、《孟子》於王內翰從之,受《春秋》於馮內翰叔獻。宅有隙地,建書院,延待儒士。或不給者,盡周之。泰和中,歲飢,民多流亡,君極力賑捄,全活者甚眾。
諱(huì會):名諱。古代地位尊貴和受人尊敬之人去世以後,人們稱說其名時,前加一“諱”字,表示尊敬。杲(gǎo稿):李杲(公元1180~1251年),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派(或稱補土派、溫補派)創始人與代表人物。
先:祖先。世:世代。真定:元代路名,今河北正定縣。
大定:金世宗完顏雍的年號,在公元1161~1189年。
校籍:核查戶籍。河間:元代路名,今河北河間縣。
戶冠兩路:指李家(的財富)在真定、河間兩個地區居於首位。冠,位居第一。路:宋元時期的地方行政區域名,相當於現在的地區。
羣:“群”的異體字。
忠信篤敬:忠誠、守信、厚道、有禮。
衢(qú渠)間:指街坊。衢,四通八達的道路。懽:“歡”的異體字。洽:愜意。
跡:“跡”的異體字。
朋儕:指同輩的人。儕,類。疾:通“嫉”,嫉妒。
一席:一桌酒席。
戲狎(xiá俠):輕浮地調笑嬉戲。狎,親昵而不莊重。
或:代詞,有人。這裡義為“有一個妓女”。引:牽拉。
國使:指南宋出使金朝的使節。
府尹:指正定府的太守(州府最高行政長官)。妙齡:青少年時期的年齡。這裡是稱羨語氣的“年紀輕輕”之意。守:操守。
諷:用委婉的話語暗示。強之酒:強使他(李杲)飲酒。酒,名詞用作動詞,飲酒。
內翰:翰林的別稱。
不給(jǐ幾):謂生活困難。給,生活豐足。
周:通“賙”,周濟,接濟。
泰和:金章宗完顏璟的年號,在公元1201~1208年。
飢:飢荒。
捄:“救”的異體字。
母王氏寢疾,命里中數醫拯之。溫涼寒熱,其說異同;百葯備嘗,以水濟水,竟莫知為何證而斃。君痛悼不知醫而失其親,有願曰:“若遇良醫,當力學以志吾過!”聞易水潔古老人張君元素醫名天下,捐金帛詣之。學數年,盡得其方法。進納得官,監濟源稅。彼中民感時行疫厲,俗呼為大頭天行。醫工遍閱方書,無與對證者,出己見,妄下之,不效;復下之,比比至死。醫不以為過,病家不以為非。君獨惻然於心,廢寢食,循流討源,察標求本,制一方,與服之,乃效。特壽之於木,刻揭於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無不效。時以為仙人所傳,而鏨之於石碣。
寢疾:卧病在床,指染上重病。
里:閭里,鄉里。
異同:偏義複詞,義偏“異”,不同。
以水濟水:謂“滋陰”。
痛悼:為動用法,為……而痛心哀傷。
有願:發誓,立志。
志:舊作“志”,記。這裡是“彌補”的意思。
易水:今河北易縣。潔古老人:金代醫學家張元素的號。名:聞名。
詣:到……去,前去(求學)。
進納得官:通過向朝廷捐獻錢糧獲得一個官職。納,指“納粟”、“納財”,古代富人向朝廷捐獻錢糧以獲得官職或贖罪。
監:主管,做……主管。濟源:縣名,今屬河南。
彼中:那裡。時行疫厲:流行性疫病。厲,通“癘”,傳染性強烈的疫病。
大頭天行:病名,又稱大頭瘟、大頭風、大頭傷寒,是感受風溫時毒,邪氣入侵肺胃而發,以頭面紅腫或咽喉腫痛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天行,亦稱時行、時氣,即流行病。
下:為動用法,給……瀉下。下句“復下之”的“下”,同此。
效:名詞用作動詞,見效,奏效,謂取得了應有的效果。
比比:一個接著一個,接連不斷地。
“循流討源”二句:謂依據病變探討病因,察析病狀尋求病根。
壽之於木:刻在木板上來永久保存它。壽,名詞用作動詞,永久保存。
刻揭:刻印張貼。揭,公開,公示,此謂張貼。耳目聚集之地:人多的地方。
仙:“仙”的異體字。
鏨(zàn贊):雕刻,鑿刻。石碣:圓頂的碑石。這裡泛指石碑。
君初不以醫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於醫也。君避兵汴梁,遂以醫游公卿間,其明效大驗,具載別書。壬辰北渡,寓東平;至甲辰還鄉里。一日,謂友人周都運德父曰:“吾老,欲遺傳後世,艱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羅天益謙父,性行敦樸,嘗恨所業未精,有志於學,君欲傳道,斯人其可也。”他日,偕往拜之。君一見曰:“汝來學覓錢醫人乎?學傳道醫人乎?”謙父曰:“亦傳道耳。”遂就學,日用飲食,仰給於君。學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兩,曰:“吾知汝活計甚難,恐汝動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給妻子。”謙父力辭不受。君曰:“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細?汝勿復辭。”君所期者可知矣。臨終,平日所著書檢勘卷帙,以類相從,列於幾前,囑謙父曰:“此書付汝,非為李明之、羅謙父,蓋為天下後世,愼勿湮沒,推而行之。”行年七十有二,實辛亥二月二十五日也。君歿,迨今十有七年,謙父言猶在耳,念之益新。噫嘻!君之學,知所託矣。
汴梁:今河南開封。金宣宗完顏珣為避蒙軍,自燕京遷都於汴梁。
游:交往,交際。
具:同“俱”,全都。
壬辰:指金哀宗開興元年(公元1232年),蒙軍南下,大舉攻金,圍困汴梁,李杲從汴梁逃出,北渡黃河。
東平:縣名,今屬山東。
甲辰:指宋理宗甲辰年,為公元1244年。
都運:官名。金朝設有都轉運鹽使司的機構。
艱:為動用法,為……感到艱難。其人:合適的人。
廉台:廉州,縣名,今河北藳(gǎo搞)城。羅天益:字謙父(甫),元代醫家。
嘗:通“常”。恨:為動用法,為……而遺憾。
七:副詞,表肯定語氣,可譯為“當”。
亦:只。
給(jǐ幾):供給。
白金二十兩:定語後置,即“二十兩白金”。白金,銀子。
活計:生計。指家裡生活。
妻子:妻子兒女。
大者:指醫道。
細:指錢財。
檢勘卷帙:整理校勘后編成卷冊裝入書套。卷,用作動詞,分卷。帙,用布帛製成的裝書的套子,亦用作動詞,謂將書裝入書套。
幾(jī機):几案,書案。
行年:猶“享年”。有:通“又”。
實:通“時”。辛亥:指宋理宗辛亥年,為公元1251年。
迨:接,到。
托:“托”的異體字。

白話譯文


東垣老人李先生,名杲,字明之。他的祖先世代住在真定路,家裡非常富裕。金朝大定初年,朝廷對真定和河間兩路的戶籍進行了|核對,結果顯示出他家的財富在兩路當中居於首位。李先生幼年的|時候,就跟一般的兒童很不相同;等到長大以後,為人忠誠守信、厚重端莊,對結交朋友的事情非常慎重;跟人相處的時候,沒有戲言。街區里的眾人認為歡樂愜意的地方,他的足跡從來沒有到過,因為他的天性就是這樣。跟他同輩的人很妒忌他,就私下商定,備下一桌酒席,在酒席上讓妓女輕浮地引逗他玩。開席後有一個妓女就去拉扯他的衣服,他立即惱怒地罵了起來,並脫下衣服燒了。有一次,他在以地方豪紳的身份接待南宋使節時,府里的長官聽說他年紀輕輕便很有操守,就用話暗示一個妓女硬讓他飲酒。他推辭不過,稍微飲了一點酒,就大吐著退席而出,他就是這樣地珍重自己。跟從翰林王從之學習了《論語》和《孟子》,又跟從翰林馮叔獻學習了《春秋》。他家的宅院內有一片空地,就在那裡建造了一座書院,用以接待儒士。有的儒士生計艱難的話,就全面周濟他們。金朝泰和年間,連年發生飢荒,百姓大多外出逃難或被餓死,李先生竭盡全。力用錢糧進行救濟,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李先生的母親王氏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讓鄉里的數名醫生救治她。是用溫葯還是用涼葯,是用寒葯還是用熱葯,那些醫生的說法各不相同;所有的葯都嘗遍了,不過是用滋補的葯來滋陰罷了,竟然沒有人知道是什麼病而使得王氏送了命。李先生為因不懂醫術而失去了他的母親十分痛心哀傷,立下誓願說:“如果遇到了良醫,我一定要跟他努力學習來彌補我的過錯。”聽說易水縣的潔古老人張元素先生,醫術聞名天下,就帶著金銀綢緞去拜見他。學了幾年後,全部學到了他的醫術。後來向朝廷捐獻錢糧買到了一個官職,主管濟源縣的稅務。那裡的百姓廣泛地患上了流行性傳染病,社會上的民眾把它叫做“大頭天行”。醫生們查遍了醫書,沒有跟這種病對症的方子。就根據自己的見解,胡亂地給病人瀉下;不見有效時,就繼續給病人瀉下,以致病人接連不斷地病情加重,直到死亡。醫生們都不把這當作過錯,病家也不認為不對。唯獨李先生在心中深感哀痛,於是廢寢忘食地依據病變探討病因,分析癥狀探求病根,創製了一個方子,給病人們服下它后,才取得了療效。李先生特意讓人把這個方子雕刻在木版上印刷出來,分別張貼在過往行人聚集的地方讓人們抄用,凡用了這個方子的人沒有不取得療效的。當時的人們還以為方子是仙人傳授的,就把它雕刻在了石碑上邊。
李先生當初並不是因為醫術而出名的,人們也不知道李先生在醫學上造詣很深。自從李先生為了躲避戰亂到了汴梁以後,於是才憑著醫術在達官貴人之間進行交往。他治病上取得明顯而又良好療效的事迹,全都記載在別的書中。他在壬辰年向北渡過了黃河,寄居在東平,到甲辰年才回到了故鄉。有一天,對友人周都運德父說:“我老了,想把醫術傳給後世,深感適當的人選難以找到,怎麼辦呢?”周德父說:“廉台縣的羅天益謙父,品行敦厚樸實,曾為作為事業的醫學還不精通而感到遺憾,有志於繼續學習。您想要傳授醫道,這個人大概可以的。”另一天,周德父帶著羅謙甫一起去拜見李先生,李先生一見到羅謙甫就問道:“你來學習是為了做賺錢的醫生呢?還是為了做繼承和發揚醫學的醫生呢?”羅謙甫說:“只是繼承和發揚醫學而已。”於是就跟著李先生開始學習。羅謙甫的日常費用和飲食,都是靠李先生提供的。學了三年後,李先生讚賞他。能長期堅持而且不知疲倦,送給他二十兩銀子,說:“我知道你生計艱難,擔心你意志動搖,半途而廢,可以用這些銀子來供養你的妻子兒女。”羅謙甫堅決推辭,不願接受。李先生說:“我把大的醫道尚且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你,哪裡會吝惜這小小的錢財呢?!你不要再推辭了。”李先生期望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李先生臨終的時候,把平常所寫的書都時校勘好叫按照類問列起來,擺在書案上面,囑咐羅謙甫說:“這些書交給你,不是為了我李明之,也不是為了你羅謙甫,而是為了天下後世的人們。你要小心保存,不要讓它淹沒失傳了,要推廣並使它流傳下去。”李先生去世年紀是七十二歲,去世的時間是辛亥年二月二十五日。李先生去世后,到現在已十七年了,羅謙甫說起來感到李先生的話仍然就象在耳邊一樣,回想起來更覺清新。啊!先生的學術,可知的確是得到了依託繼承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