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鎮

浙江省玉環市轄鎮

沙門鎮位於玉環市東北部,東南瀕海,西接楚門鎮,北與溫嶺市接壤。西北環繞秀美山川,轄區內擁有千年古樟、銀杏等名樹古木,林網蒼翠。沙門鎮平原古為海洋,后積淤圍墾成陸,現鎮駐地為山麓沖沙聚積的一塊高地,瀕海凹狀如門,居民稱為沙門。轄區總面積49.54平方公里(2017年),戶數9014戶,人口31753人(2017年) ,下轄23個行政村、300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地鎮前路31號。

沙門鎮,位於玉環市境東北部、楚門半島東部,東南瀕海,西南與龍溪鄉毗連,西與楚門鎮、清港鎮相鄰,北與溫嶺市接壤。鎮政府駐地鎮前路31號。面積49.54平方公里(2017年),轄23個行政村。鎮名駐地村名而得,因該村古為海塗,村外都墩、燕前外面是山門,門口有大量有海沙,故名。該鎮清代屬十五、十六都;民國時期為一至十四世紀;1950年分為桐林、果麗二鄉;1952年分為桐林、果麗、白山三鄉;1956年三鄉合併為桐麗鄉;1958年成立桐麗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時,置桐麗鄉;1986年改稱沙門鎮。

社會


城鎮框架不斷拉大,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五門標準海塘及靈門船閘工程完成,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逐步加強,被評為市生態建設示範鎮。

歷史沿革


沙門鎮清代屬十五、十六都;民國時期為一至十四保;全鎮總面積38.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61畝,人口2.4萬人,下轄23個行政村。201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8.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057萬元,農漁民人均收入10365元。全鎮最具規模的五門產業功能區開發前景廣闊,建成后將城為溫,台沿海產業帶的先進位造業基地。特色農業快速發展,建成五門海珍品養殖基地和立新塘無公害稻米基地,養殖的海珍品外觀艷美、風味獨特。
沙門鎮
沙門鎮

經濟


全鎮最具規模的五門產業功能區開發前景廣闊,建成后將城為溫台沿海產業帶的先進位造業基地。特色農業快速發展,建成五門海珍品養殖基地和立新塘無公害稻米基地,養殖的海珍品外觀艷美、風味獨特。

工業

近年來,沙門鎮工業經濟依託濱港工業城開發建設,徹底扭轉了工業經濟薄弱的局面,走上了工業高速、持續發展的道路,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5億元,同比增長21.4%。濱港工業城作為該鎮工業崛起的主戰場,作為我市沿海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工業城完成總投入達7.58億元,解決就業人數2000多人,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創利稅1000多萬元。各個重點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帶動效應明顯,核心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工業城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五門工業功能區成立於2003年3月,位於玉環市沙門鎮境內,總規劃用地面積10000多畝,一期規劃用地3000多畝,是目前玉環縣最大的。工業區東臨大海,北接76省道複線,籌備建設中的甬,台,溫高速複線穿境而過,出口緊靠工業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工業區土地以廢鹽田、灘塗為主,具有交通便捷、地價低廉、發展空間大、區位優勢明顯等特點。工業區以科學化規劃、公司化運作、產業化開發、社會化服務為原則,實行基礎先行、適度負債、超前投入、出讓土地、滾動開發的發展模式。區內實行“五通一平”,形成以閥門水暖、汽配、傢具等製造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享受玉環縣有關職能部門授予的審批權,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管理、一條龍服務”的高效運作模式,以最快的速度辦理完各種投資手續,使各個投資項目儘快產生效益。區內各項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道路網架基本形成,水電線路貫穿工業區,完全可以滿足企業建設投產之需要。

農業

作為傳統的農業大鎮,沙門鎮積極實施“強農興農”和“品牌興農”戰略,扶持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創響沙門水產品、優質稻米、優質果蔗三大品牌,以引導籌建沙門生態農業園為重點,鼓勵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等新興產業。按照農業田園標準化、水利工程形象化的要求,完善千畝標準化農業園區,實施“和諧水利”建設工程,鞏固深化省級小流域治理成果,美化優化小閭水庫、靈門漁港等水利重點工程。新農村建設注重典型帶動,以創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十佳整治村”評選活動為有效載體,樹立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典型,共有11個村通過縣級整治村驗收,里山村在市級小康示範村的基礎上爭創省級小康示範村。
沙門鎮
沙門鎮

旅遊業

沙門鎮海上長城
沙門鎮海上長城
沙門鎮五門地處東海之濱,潛在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怪石、幽洞、孤島、沙灘、長壩等景觀。多年來,遊覽觀光者絡繹不絕,特別是每逢中秋佳節,素有“沙門鎮海上長城”之稱的總長2450米的五門高標準海塘一舉成為亮麗的風景線,其驚濤駭浪的壯麗景觀均能吸引近萬名好奇的遊客前來觀潮賞月,清代戴湘雲揮毫題詩《靈門觀潮》,詩曰:“望洋乘興試登台,屈指滄江幾度催;萬頃洪濤隨日上,一行巨艦倚雲開。”同時,五門也是休閑垂釣的好去處,縣內外垂釣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由於生態環境的優越,加上沙門有討小海的悠久歷史,品嘗海鮮的人群日益增多。此外,小閭水庫、靈門仙人橋洞和蝙蝠洞、日嶴后沙、茅草山、西沙門等景點的自然景觀也非常迷人,沙門鎮人民政府正積極整合周邊旅遊資源,培育五門觀潮、漁港觀光、品嘗海鮮等為題的“漁家樂”系列旅遊項目,期待著海內外有識之士的投資開發。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歪子鎮轄區總人口7.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2萬人,城鎮化率27.2%。另有流動人口12450人。總人口中,男性40560人,佔52%;女性37440人,佔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7277人,佔9.1%;有回、蒙古、土家、苗、彝5個少數民族,共723人,佔0.9%。其中回族63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8.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長率5.6‰。
2017年末,歪子鎮常住人口為56125人。
截至2018年末,歪子鎮戶籍人口為80542人。

文化


特產美食

沙門小島
沙門小島
魚生沙門地處沿海,人們很早就學會將幼小帶魚加工成魚生的方法。這種海產品,成本低廉,製作簡單,存放時間長久,味道咸中帶香,是舊時農民一年中的主要菜肴之一。而今,魚生從家庭製作逐漸被工廠化所代替。由於工藝先進,配料講究,魚生的味道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魚生進了超市,身價倍增。現在人們吃魚生,是把它當做飯桌上的一種點綴,嘗嘗鮮,換換口味而已。
工藝流程
1、取材:選用新鮮的幼帶魚,洗凈,配料為大麴、黃酒、白糖、鹽等。
2、製作:將洗凈的幼帶魚(數量視罈子的大小而定)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盆內,搗碎大麴,連同酒、糖、鹽放入盆內,拌勻,然後一同置於壇內,注入適量水,封好口,待40天後,方可食用。
綠豆面糆
綠豆糆,簡稱豆糆,又稱山粉糆。在清朝時代廣大農村就已普及食用,開始時用綠豆磨粉做原料,做成的綠豆糆嫩綠、光滑、玉色,很受消費者喜愛。後來因綠豆產量少、價格貴、成本高,試用蕃蒔粉滲半,做出的豆糆質量也很好,以後逐漸全部用蕃蒔粉為原料,做出來的豆糆也很鮮嫩、爽口,而且成本降低三、四倍,口味不錯,從此農村普遍用山粉糆代替了綠豆糆。
山粉糆製作工藝,首先燒三斤白開水,摻入適量半燥半濕的山粉,用一條一米左右的木杖用力攪拌,達到均勻,再加入半燥半爛一罇山粉,用手用力攀搗,達到柔嫩綿綿,放進豆糆罐內,從罐底的小孔洞流出,落入滾開水的大鍋里,用一雙二尺長的豆糆筷攪動,使豆糆翻轉,不沉鍋底,必須用猛火燃燒,一人拿豆糆罐、落糆,一人拿筷撩燒熟的糆,撩進裝著水的水桶里,等一罇山粉(約25斤左右)落完,再把豆糆剪成二尺長左右,放在竹竿上曬。
山粉
俗稱蕃蒔粉、番薯粉。翻蒔是山區農民的主要農作物,蕃蒔洗粉是一項深加工技術,既可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又能豐富日常菜桌上配料所需,它可做山粉圓,山粉糆,敲魚餅,做魚丸、肉丸等,用途非常廣泛。
山粉製作:根據群眾口碑,在明代就有人開始磨山粉,當時是用表面比較粗糙的石板作鏟山粉工具,將石板放在大浴桶里,雙手捧緊蕃蒔,用力推拉,使蕃蒔碎成糊狀,再用白粗布做洗山粉袋,經清水三次沖洗,濾去山粉渣,沉澱下去便成山粉。
解放前,鏟山粉技術得到改正,人們用一尺長五寸左右闊的銅板皮,用鐵釘在銅皮反面敲出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小孔洞,在銅板皮正面形成一片銳利的釘刺,再將銅皮四角用釘釘在厚木板上,人們拿番蒔在上面磨,進度比石板快,出粉率也提高。1958年公社化以後村裡辦起碾米廠,同時也辦起了碾山粉機,從此就走上機械化生產。如今張冬明自己也買來發動機和碾粉機,每年加工山粉10多萬斤,遠銷溫州、杭州等城市。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沙門當地民間流傳的習俗。在每年清明節時,家家戶戶都要祭拜祖宗,於是青團便成了祭祀祖宗的最好饌食。選青團作為供品,是因為清明節正逢陽春三月,萬物吐綠,青團顏色青綠,象徵先祖萬古長青;樣子圓形,象徵親人團聚。為了緬懷先祖,寄託哀思,人們在清明節到來時,做青團上墳祭祖。此習俗代代相傳,從未間斷。
包桐子
葉包這種民俗是從做月半中派生出來的。農曆七月十五,是沙門地方做月半的習俗,俗稱七月半。此時正是桐子葉生長茂盛的時候。於是,聰明的先輩從桐子樹上采來像蒲扇似的葉子,用農家的米粉包成似香蕉形狀,蒸熟,這就是桐子葉包。此習俗一直在延續。以前做桐子葉包,僅是遇到七月半節才做,局限於一家一戶,自產自銷,平常極少看見,而今有商業頭腦的人卻將其商品化,當作早餐食品對外供應,很受歡迎。由於桐子葉是有季節性的,待到沒了桐子葉時,有人用棕箬代替。據說替代作成桐子葉包,除保留原味外,還留有清香。
錫餅
是從麥餅演變而來的。記得很早以前,每逢麥子收割后,如遇上月半節(農曆為正月半、清明等),家家戶戶都興做月半做麥餅。因做麥餅比較花時間(先揉好粉,然後用麥餅卷將粉團滾壓成一個薄薄的圓圓的麥餅,再將它放在鍋里烘熟),後來人們就改用攤錫餅(將麵粉拌成糊狀,然後抓一粉團直接放在鏊上攤就成了)。舊時農村食物單調,平常的主食大多是番蒔飯(番蒔加小量米煮成),吃得人們口淡無味,肚子慌兮兮。只有到了月半,才有機會改善一下生活。因錫餅攤好后,裡面的餡是多樣性的(如蘿蔔、盤菜頭、米面、豆腐乾等),儘管都是農家菜,但油水卻多得多了。這比番蒔飯好吃。而今,人們仍十分高興做月半,月半攤錫餅的習俗仍在民間流傳。只不過現在人們做月半攤錫餅不再是當作改善生活的一種需要,而是看重這種習俗的本身。

行政區劃


沙門水庫
沙門水庫
全鎮總面積38.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61畝,人口2.4萬人,下轄23個行政村郵編:317607
名稱
小閭雙斗嶺腳邢家
老廠基後山雙嶼下山頭南沖
里山長樁燕前張嶴
大丘田嶺腳路上樟嶴
外山白沙灣大嶴里張嶴山頭
外山頭大嶼外山下張家
瑤坑中心街桐橋大沙灣
嶺腳塘廠外宅塘里
大坑裡南山嶴坐坑南山里宅野豬坑
王家裡橋頭安人半山
田基日嶴嶺嶴烏岩
坑龍大墳前嶺頭石塢
大毛洋西龍山田石倉頭灣底坑
白嶺下大園頭泗邊長崗山
下嶴口墩頭泗邊灣烏岩
崗頭裡下洋下橋頭隔坑
龜岩頭山上山頭火石岩下沙
幹家嶴大蘭田靈門沙門
都墩水桶嶴里蕎麥坑
竹崗岩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沙門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1年4月,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