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梓集村
茂梓集村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建村。因村東南的古廟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梓樹,故命村名茂梓。清初村中設立集市,改稱茂梓集。建村初期,馬姓與劉姓在此定居。明末清初,又有唐、趙、王、孫、修等姓相繼來此落戶。由於村中集市貿易繁榮,來此落戶者較多。茂梓集村位於海陽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21°00′,北緯36°42′。東與南、北茂梓村相連,西與修家村為鄰,南與葉家村接壤,村北是山嵐林區。村南有公路貫穿東西。隸屬辛安鎮。東距市政府駐地16公里,南距鎮政府駐地6公里。全村轄區總面積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地瓜、花生、蔬菜等。 2002年,全村700戶,1939人,有陳、修、唐、馬、劉、趙、王、孫、於、柳、陸、宋、張、遲、程、焦、位、徐、包、李、韓等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修姓。
文教科技1942年,村成立完小,設1個高級班,4個初級班。1969年,成立茂梓集村聯辦中學,校址茂梓南山,由聯辦村共同投資8000元,國家補助4000元,修建校舍12間,學生200餘人,負責人於澤。1987年,南山聯中有6個班,教職員工20餘人,學生350餘人。因校舍不足,又由聯辦村投資30萬元擴建校舍。1995年,茂梓聯中併入辛安初中,原校址改為學區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去南小學就讀。本村尚有1-3年級各1個班,教師4名,學生80餘人,負責人唐志新。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80人。 1998年,村投資1.2萬元,為幼兒園購置桌椅及大型玩具,使幼兒園的設施配套。1999年,被評為煙台市“一類幼兒園”。2002年有幼兒教師2名,幼兒園大班21人,小班28人。本村的秧歌,歷史悠久,年年春節演出,受到廣泛讚譽。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要飯的6戶。建國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80公斤,收入96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800元,有汽車9輛,三輪車14輛,摩托車90輛,手扶拖拉機約150台,電話280部,電視786台,電冰箱242個,洗衣機34台,電風扇362台。集體福利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1年投資12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90年投資3萬元,安裝上閉路電視。1998年投資25萬元,修自來水蓄水池,村民開始用上了自來水。1996年投資3萬元,一次性裝上程式控制電話55部。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修樂正、唐仁、陸京作、劉學孟等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建立黨小組。翌年,建立黨支部,劉進祥任黨支部書記。在黨組織領導下,村裡成立了互助組,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土改複查鬥爭。組織支前隊140餘人,參加了萬第討伐趙保原戰鬥。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37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9個,黨員82名。曾有修樂正、劉進祥、馬志宏、趙銘珍、趙光義、陸京雲、遲守敬、於元河、孫勤、唐生玉、趙銘西、修增、劉德信、修長福、唐志波、孫勝鎖、唐建民、孫勝鎖任黨支部書記。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10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大隊管委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修樂廷、唐先、馬騰順、馬騰周、修樂奎、孫勤、唐海、陸京雲、陸京佐、唐生岐、唐生玉、修長富、唐志缽、陳延飛、孫明奇、孫國奇、修長勝、唐志敏、孫勝鎖。1999年4月11日,孫勝鎖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