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西湖香市的結果 展開
- 明末張岱散文
- 浙江省杭州市民俗、文化活動
西湖香市
浙江省杭州市民俗、文化活動
西湖香市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宗教信徒進香拜佛和經商者形成的集市。西湖香市起源於唐宋年間,到元明時期已十分繁榮。每年春汛來臨,全市商店坊肆都裝潢門面,招徠顧客,還到各寺廟兩廊、山門內外搭篷趕香市,一時形成“有屋則攤,無屋則敞,敞外有篷,篷外有攤”,各商鋪店肆,鱗次櫛比,不論絲綢簪耳、牙尺刀剪、糕點果品、香燭木魚以及泥人玩具之類,琳琅滿目,雲集成市。明代文學家張岱有一篇散文《西湖香市》,描寫的就是明朝末年西湖香市的熱鬧繁華場面。
西湖香市的熱鬧場面
每年的西湖香市,開始於花朝(農曆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結束於五月端午,以天竺寺、靈隱寺、岳王廟、昭慶寺、老東嶽、吳山最盛。明人張岱在《西湖夢尋》中曾描述說:“此時春暖,桃柳春媚,鼓吹清和,岸無留船,寓無留客,肆無留釀。”“數百十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擁於寺之前後左右者,凡四閱月方罷,恐大江以東,斷無此二地矣。”據《杭俗遺風》記載,西湖香市可分“天竺香市”、“下鄉香市”和“三山香市”三種,香客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天竺香市”為最早,因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聖誕,“全城老的少的,丑的俏的,無不雲集,途為之塞。有懺會者,二月十八日晚即許出城,自茅家埠起,一路夜燈,至廟不絕。”“下鄉香市”,以蘇州、常州、無錫、杭州、嘉興、湖州等地種桑養蠶各鄉村村民男女為主,一鄉一村,結夥成隊,乘坐香船來杭,停泊於松木場、拱宸橋一帶,多時達千百隻,河道堵塞無隙。有的以船為家,自帶糕粽為食。香期延續一個多月。“三山香市”,三山即天竺山、小和山、法華山。蘇杭各地都有“香會”組織,由長者領隊帶路,數百十成群,肩掛黃香袋,腰系紅帶,頭裹白巾,結夥而行,要在一天之內,來回百餘里,燒遍三山之香,名叫“翻三山”。
西湖一帶的寺廟
過去,鄉間有個古老的傳說,進香者只有親手撫摸寺廟裡的每一尊佛身,每一根柱子,才能證明朝山之虔誠。直到今天,這種情景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婦女依次撫摸著寺廟裡的佛像羅漢、金剛、圓柱,虔誠之極。
改革開放以後,西湖香市依舊如故,盛況不減當年。過去香客進城,省吃儉用,風餐露宿,往返靠步行或自划船,購物也只買些廉價用品,大多隻買只泥貓置於蠶房以避鼠。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大為改善。香客進城自有包租的汽車、輪船接送,食宿也進入了旅店、飯館。大紅蠟燭多的用口袋裝,香火更是大把大把地上,尤其是年老的婦女,虔誠之心不改初衷。當他們把座座廟裡的菩薩拜畢之後,便歡天喜地地忙著採購。成群結隊的香客湧進各大商店和商場,每個人手裡都拎著大包小包的時新貨。香客來杭,不管是年長的,還是年輕的,無不趁此機會愉悅身心,各尋其樂。他們興緻勃勃地聽戲文、逛馬路、游西湖、賞風景,吃個滿意,玩個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