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山仙茶

卯山仙茶

卯山仙茶是唐朝貢茶。

目錄

正文


唐朝初年,道教宗師、越國公葉法善在浙西南松陽縣境內的卯山道場修鍊期間發現卯山上生長著一種形如雀舌的野茶,將其培育改良成茶中極品,俗稱“卯山仙茶”,名聞遐邇的松陽茶,就是在卯山仙茶的品種和品質上演變而來的。
唐高宗的盛邀下,葉法善兩帶著“卯山仙茶”進了帝國殿堂。從此,“卯山仙茶”正式成為唐朝貢茶。
當時葉法善進入國家最高道觀景龍觀擔任主持,他和張道陵是歷史上僅有封公的宗教人士。葉法善在朝廷另一個身份是皇帝的養生醫生,前後侍奉了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代皇帝。因為葉法善的長壽,他的飲食習慣受到了皇室的效仿,品茗“卯山仙茶”也成為皇家的一種時尚。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松陽名士祖謙品茶時作詩盛讚卯山仙茶“天台乳花世不見,玉川風腋今何有?”
葉法善被時人譽為“道中宗師,人中神仙,醫中華佗,茶中聖手”,在唐顯慶年間已經名滿天下。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葉法善竟然神奇地活到了105歲,以一個血肉豐滿的活神仙形象載入《舊唐書》。葉法善常年飲茶,成為他長壽的秘訣之一。葉法善家族先後出現了三位年過百歲的高壽之人,五代平均年齡超過了80歲,他們家族在中國歷史上也可以進入最長壽家族之列,成為“人瑞”家族,卯山仙茶也成長壽之茶。
由於葉法善的大力推動,茶葉種植在松陽普及,茶葉發展成為松陽農業的特色產業。據《處州府志•松陽縣誌》記載:“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松陽貢茶芽三斤’;茶課等鈔九千一十八錠一貫六百一十文銅錢九萬一百八十一文。”這組數據至少提供了兩個信息,一是松陽茶在明朝是貢茶;二是茶稅數額巨大,是房地賃、窯冶、鉛坑課稅的幾倍到幾百倍。
松陽建縣於公元199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茶的歷史無疑更加久遠。早先越人採茶為葯,漢代開始種茶,三國茶葉進入市場流通。唐宋時茶產業已經相當成熟,喝茶品茗成為松陽人的生活方式。明朝以後,茶業成為松陽稅收重心。民國時期,隨著浙江省農業改進所和省茶葉調整實驗場在松陽設立,松陽成為浙江規模最大的產茶縣之一,松陽茶葉獲得首屆西湖博覽會一等獎。在歷次茶博會中,松陽茶23次獲得金獎。茶葉成為松陽最大的名片,松陽成為“中國綠茶集散地”、“中國綠茶價格指數發布地”,被譽為“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特色產茶縣”、“中國茶產業發展示範縣”、“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