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區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下轄區

科爾沁區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坐落在西遼河、教來河沖積平原中部,與中國裝備製造業的搖籃--瀋陽共處環渤海經濟圈。處於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的交匯地帶,扼華北、東北之咽喉,聯京津冀、黑吉遼之樞紐。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譽。

科爾沁區與瀋陽、長春在空間上形成了規則的等邊三角形,是內蒙古東四盟市的中心,具有接受輻射和對外輻射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

徠科爾沁區是通遼市的政治、經濟、文化、醫療、交通、服務中心,行政區域面積為2821平方公里,轄10個鎮(蘇木)、5個國有農牧場、11個街道、居住著蒙、漢、滿、回、朝等民族。

歷史沿革


科爾沁區西拉木侖公園一角
科爾沁區西拉木侖公園一角
1918年由遼源縣析置通遼縣,取通達遼東之意命名。
1951年設通遼市。
1999年1月1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9]5號)撤銷哲里木盟和縣級通遼市,設立地級通遼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科爾沁區。通遼市設立科爾沁區,以原縣級通遼市的行政區域為科爾沁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科爾沁大街102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科爾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松遼平原西部邊緣的科爾沁草原。地理坐標為北緯43°22′~43°58′,東經121°42′~123°02′之間,南同科爾沁左翼后旗接壤,西與開魯縣為鄰,北及東和科爾沁左翼中旗毗連。全區地勢平坦,坡降10%左右。西遼河、清河、洪河自西向東穿越全境,總流程338.4公里。

氣候

科爾沁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期,氣溫適中。年平均氣溫6.1℃,日照數311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385.1毫米,春秋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3%-16%。年平均無霜期150天,年平均風速3.6m/s。科爾沁區城市面積32.96平方公里,四齣口公路沿線可供工業用地10836畝,全區土壤以灰色草甸土為主,佔總土地面積的60.6%,分佈廣,肥力高,是人民生活和進行工農業生產的理想區域。
通遼市現有大小河流43條、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10座、小水庫10座塘壩80座,總庫容達99178萬立方米。森林面積125萬公頃,林木總蓄積量1745萬立方米,林木樹種46科、80屬220種。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科爾沁區境內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有色金屬、黑色金屬、非金屬等礦產41種,礦床和礦點190多處,總潛在價值1.3萬億元。其中,煤炭儲量235.6億噸,而儲量119億噸的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的霍林河煤礦就坐落在科爾沁草原北部。中華麥飯石儲量1700多萬噸。這裡是硅砂儲量的王國,儲量50億噸,SiO2含量高達92%以上,是玻璃製造業和鑄造用砂的精品。石灰儲量3億噸,高嶺土儲量90萬噸。

林業資源

科爾沁區有林面積22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活立木蓄積量1520萬立方米,年可批采50萬立方米,40餘萬畝充裕的宜林基地,是林木深加工的重要原料基地和商業開發宜林基地。被譽為“神奇植物”具有藥用和保健作用的沙棘,已形成12.5萬畝規模,年產量1400萬斤。另外,山杏等野生資源品種獨特,質地優良,尚待開發利用。

行政區劃


截至到2018年,科爾沁區下轄11街道、9鎮、1蘇木、6個國有農牧場。304個自然行政村。
轄區詳情
科爾沁街道西門街道永清街道明仁街道施介街道清真街道
東郊街道鐵路街道紅星街道霍林街道建國街道大林鎮
錢家店鎮餘糧堡鎮木里圖鎮豐田鎮清河鎮育新鎮
慶和鎮敖力布皋鎮莫力廟蘇木哲南農場三義堂農場高林屯種畜場
胡力海原種繁殖場莫力廟羊場半截店牧場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科爾沁區總人口793913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鄉鎮/蘇木/街道人口
科爾沁街道33423人
西門街道42200人
永清街道42789人
明仁街道16519人
施介街道23075人
清真街道29936人
東郊街道22072人
鐵路街道38365人
電廠街道5657人
霍林河街道28777人
大林鎮39920人
錢家店鎮23116人
餘糧堡鎮21932人
河西鎮26593人
雙泡子鎮16814人
木里圖鎮23795人
紅星鎮21269人
豐田鎮18418人
建國鎮26521人
清河鎮21751人
遼河鎮14834人
孔家窩堡鎮19488人
育新鎮13546人
西六方鎮18161人
大罕鎮19428人
唐家窩堡鎮12404人
慶和鄉23515人
查干鄉10069人
太平鄉9982人
雙寶鄉16382人
敖力布皋鄉17086人
胡力海鄉10544人
勝利鄉11730人
角干鄉17513人
民主鄉12533人
喜伯艾里蘇木16429人
莫力廟蘇木8576人
哈日干吐蘇木3956人
三義堂農場3016人
哲南農場2138人
胡力海農場4683人
高林屯種畜場4958人
2006年,總人口74.5萬人。2009年,全區總人口763009人。2010年總人口84萬人。
居住著漢、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
截至2017年,科爾沁區共有民族30餘個。少數民族人口339063人,佔全區總人口的43.27%。其中蒙古族281634人,滿族45965人,回族8371人,朝鮮族1836人,錫伯族417人,達斡爾族351人,壯族71人,苗族28人,土家族32人,彝族46人,鄂溫克族41人,藏族83人,鄂倫春族22人,維吾爾族4人,其他民族160人。外國人加入中國藉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6.5億元,同比增長11.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6:64.0:26.4。財政收入達23.4億元,增長11.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6.4億元,增長20.8%;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5172萬美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0.5億元,增長26.1%。全年GDP綜合能耗降低2.6%。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4.5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48.1億元,增長11.6%;第二產業316.3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130.1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7:64:26.3。財政收入達到26.4億元,增長1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5.7億元,增長14.1%;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4769萬美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3.1億元,增長2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797元和11500元,分別增加2,338元和1,585元。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3.8%。
2016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49.1億元,增長7.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48: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52.6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66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30.5億元,增長7.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9.2億元,增長6.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0.3億元,增長1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00.6億元,增長9.8%。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3.5億美元。城鎮居民和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799元和15,481元,分別增長8%和7.4%。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萬元GDP能耗下降3.5%。

第一產業

2012農民收入日益增長。糧食總產達到34.5億斤。新增設施農業及特色種植5萬畝,家畜存欄186萬頭只,以金鑼食品、谷潤肉業為代表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7戶。補貼購進農機具574台套,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到50%。大力改善農村牧區交通、供電、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條件,建設新農村34個。完成人工造林4.7萬畝。
夜色迷人的科爾沁區
夜色迷人的科爾沁區
2016年,全區完成總播面積230萬畝,節水高產糧食功能區達到195萬畝,土地流轉規模達到65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34億斤以上。樹立大糧食觀,優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深入推進“糧改飼”,壓減籽粒玉米23萬畝,增加糧飼兼用玉米9萬畝,穩定設施農業面積5萬畝以上,農產品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餘糧畜業肉牛存欄2.1萬頭,全區百頭以上育肥牛養殖場達到57個。金鑼牧業生豬養殖基地存欄16萬口,建立生豬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機制試點6個。牧業年度家畜存欄202萬頭只,連續10年獲得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稱號。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機耕、機播面積170萬畝,農機總動力104.2萬千瓦,農機化綜合水平達到93%。產業化建設平穩發展,市級以上農牧業龍頭企業達到40家,新增自治區級專業示範合作社4家,推動680家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帶動農牧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全區勞務輸出14.3萬人次、收入12.9億元。聚焦區域性整體脫貧任務目標,整合各項扶貧資金5.8億元,選派488名科級以上幹部進村入戶,在306個嘎查村場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在全市率先研究制定了教育補貼、社會兜底、醫療救助等多項脫貧保障制度,實現了3,650戶、8,203人的穩定脫貧。

第二產業

2012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1戶,總數達到134戶。全部工業增加值實現279.6億元,上繳稅金15.9億元。實施千萬元以上非資源產業項目53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科爾沁工業園區整體擴規至200平方公里,建成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達到130戶。
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83億元,增長9.1%,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5億元,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戶。梅花生物生產工藝及環保等配套設施達到同行業國際先進水平,高附加值產品全球市場份額強勢增長。金鑼食品不斷加快自動化技改升級,蒙古王實業積極搶佔平價酒市場份額,上繳稅金均突破億元大關。投資30億元的伯恩露笑1,000台150公斤級美國GT長晶爐項目進入安裝調試階段,投資30億元的忠大鋁業鋁產品深加工項目研發中心已完工,投資35.4億元的奇峰大功率UPS及電動汽車充電樁項目進展順利。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及人工濕地項目穩步推進。實施“一企一策”盤活救企措施,11戶停產半停產企業實現復產。福陽再生資源、新鑫物流兩戶中小企業掛牌上市,全區上市工業企業達到12戶。

第三產業

2012年,科爾沁區商業網點達到2.7萬個,從業人數超過20萬人,年交易額超億元的市場達到14個。物流經營性企業達到222家,年物流總量突破2,000萬噸,實現物流增加值105億元。全區註冊旅行社達到25家,星級酒店達到7家,旅遊景區達到18個。實現旅遊收入28億元,同比增長20%。
2016年,全年接待遊客人次增長16.4%,旅遊收入增長17.3%。

文化


特產美食

草原山杏菜包炒米蕎麥

交通


科爾沁區是東北的主要交通樞紐。全國14個大型樞紐站之一的通遼火車站,每天從六個方向進出列車30餘列,可直達北京、上海、天津、瀋陽、長春、大連、呼和浩特、齊齊哈爾等大中城市。平坦、寬闊的303、304、111三條國道在此交匯,大廣高速G45(通赤高速)、雙通高速(通遼至雙遼)、好通高速(好力堡至通遼)長深高速G25(金查高速)、新魯高速(新民至魯北)、在通遼穿境而過,已形成連接京津、華北及北部邊疆地區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路,距瀋陽僅285公里,距長春302公里,大連630公里,距天津700公里。通遼民航機場,可起降波音737、空客A320等大型客機,直飛北京、廣州、海口、瀋陽、呼和浩特等大中城市,與最近的出海口錦州港僅400公里左右的距離,在周邊800公里範圍內有14個中心城市。

社會


教育事業

2012年,科爾沁區新建續建校安及學前工程15.4萬平方米,投資1800萬元建設教育城域網。投入580萬元,新建草原書屋71家、社區活動中心10家、農村文化活動廣場30個,投資50萬元為10家鎮級綜合文化站購置設備。
科爾沁區有141所小學、30所初中、2所完全中學、1所職業高中,3所高中,分別是通遼實驗中學(原通遼鐵中)、通遼一中通遼五中
2016年,科爾沁區全面改善辦學條件,鐵路第一小學、第二幼兒園和施介小學綜合樓主體封頂。融資8,200萬元,完成“三通兩平台”信息化建設。爭取國家紅十字會文化扶貧基金1,300萬元,為全區中小學校配備圖書46萬冊。優化師資隊伍,公開引進、招錄教師617人。群眾體育、競技體育、老年體育全面發展,舉辦雙城同創全民健步行等體育賽事活動100餘項,參與人數近20萬人。建設學校風雨操場12個、塑膠運動場3個、籠式足球場地7處,第二中學足球隊蟬聯自治區主席杯亞軍。

醫療事業

區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樓及農村急救中心投入使用,中醫院病房綜合樓正進行基礎工程建設,完成了莫力廟衛生院綜合樓和20所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任務。開展生殖健康檢查12萬人次,為6295人實施孕前優生檢查,發放孕期“一杯奶”6.5萬件。
2016年,新建改造鎮蘇木衛生院5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標準化村衛生室106所。建立“新家庭計劃”項目試點社區(村)33個。

旅遊


風景名勝

旅遊景點主要有:莫力廟旅遊區、吉祥密乘大樂林寺、科爾沁博物館、吐爾基山水庫旅遊區、森林公園、科爾沁工業園區、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鮮光民俗度假村等。
主要由莫力廟水庫、莫力廟民俗風情旅遊區等景區組成。
莫力廟沙湖旅遊區是由莫力廟水庫為主要景區。莫力廟水庫始建於1958年,是亞洲第一大的沙漠水庫,其人工沙壩11000延長米。庫容面積40平方公里,容積為1.92億立方米。有12大旅遊景觀:莫力殿、八柳坪、響水橋、碧蓮池、莫力塔拉、龜池島、燕窩島、南洋半島、遊樂園、仿古餐飲街、水上餐廳、釣魚台。形成了年接待能力10萬人次的規模。
吉祥密乘大樂林寺
吉祥密乘大樂林寺,坐落在內蒙古通遼市西拉木倫公園北面。大樂林寺是藏傳佛教寺廟。在寺廟裡儲藏著宗教藝術珍品。大樂林寺建寺以來,平均每年都要接待旅遊觀光和信教群眾10多萬人次。
科爾沁區博物館前身為哲里木博物館,成立於1975年。2003年10月遷入新址,並更名為科爾沁博物館。科爾沁博物館位於通遼市霍林河大街體育廣場北側,它坐北朝南,東西長120米,南北寬42米,地下一層,地面四層,局部高度31米,總建築面積二萬平方米。
吐爾基山水庫旅遊景區
吐爾基山水庫旅遊景區,位於內蒙古通遼市區以東60公里、303國道南9公里處,坐落在遼代古墓發掘地吐爾基山腳下。
森林公園景區
森林公園,位於通遼市城區南端,城鄉結合部。
鮮光民俗文化村田園生態旅遊
鮮光民俗文化村位於科爾沁區大罕鎮,開發旅遊項目有:朝鮮風情度假村、農家樂、牧家樂,以及特色各異的田園生態旅遊產品,森林草原沐浴之旅、春花秋實之旅等。
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科左後旗境內,距瀋陽200公里,距通遼市區80公里,總面積12.5萬畝。
區內大小青溝縱貫南北,呈"Y"型分佈,溝長24公里,深約100米,寬200-300米。大青溝可分為三個景區,即大青溝遠眺景區、三岔口漂流探險景區和小青湖度假村景區。
徠興源寺
興源寺位於庫倫旗中街以北,是錫勒圖庫倫主廟。始建於清代順治六年(1649年),竣工於順治七年(1650年),順治皇帝賜額“興源寺”。
福緣寺
福緣寺位於庫倫旗庫倫鎮。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廟建成后乾隆皇帝賜名"福緣寺"。福緣寺一連四重殿宇,由山門寺、誦經殿、佛殿和老爺廟組成。
莫力廟
莫力廟沙湖旅遊區,位於通遼市區西南四十五公里處。
奈曼王府
奈曼王府位於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鎮。建於1963年,佔地面積9997平方米,實有建築面積3113平方米,有王府正殿、配殿、家廟等。為清代奈曼部首領札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的府邸,是內蒙古僅存的一座清代王公府,被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魯白塔
位於開魯鎮東南,塔由大青磚砌築,通高16.5米。全塔由多級組成,最底層為方形塔座,其上是復錛式基壇,基壇大部分為冠狀圓柱體,上有佛龕,上部為方形。基壇上承托著八角形塔身,塔身13層,每層塔檐自下而上汽車次收縮,塔身呈錐形。塔頂由圓盤和寶珠合成。
大樂林寺
大樂林寺,全稱為吉祥密乘大樂林寺,位於通遼市西拉木倫公園北側。大樂林寺始建於1993年,1997年9月落成,總投資約800多萬元,佔地面積約13500平方米。1997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喇嘛教依法活動場所。
燕長城
燕長城穿越通遼市南部奈曼旗和庫倫旗,境內段長徼約125公里。燕長城從赤峰市敖漢旗寶國吐蘇木荷葉花嘎查延伸進入奈曼境內土城子鄉的高和,經七家子、杏樹園子等村,直達牛河邊,后以河代城,北溯20公里,又起自牛河東岸繼續向東延伸,經蛤蟆山北麓、扣根南、朝陽溝等地,伸向庫倫旗平安鄉的西下窪,再向東延伸,直至庫倫旗先進蘇木,然後進入遼寧省阜新縣境內。通遼市境內燕長城段為夯土板築,殘高1米至2米,底寬6米至8米。
陳國公主墓誌銘
奈曼旗青龍山公主駙馬合葬墓里出土的一盒墓誌銘。墓誌用綠色砂岩鐫刻,志石與志蓋均為正方形,邊長89.5厘米,通高28厘米,4個斜面上線刻有12個大致相同的人物,頭頂著十二生肖,中央陰刻篆書“故陳國公主墓誌銘”,志石厚12厘米,楷書志文書法工整,字跡完好。
阿日昆都冷草原旅遊區
保存著比較原始的草原景觀和民族特色,草原上有數條小河流過,草質豐美,是優質天然牧場,每年夏季,都有眾多的蒙古包和牛、羊、馬群彙集在這裡,綿延數十里,成為蒙古族牧民的游牧場和夏營地。
莫力廟水庫自然保護區
莫力廟水庫在通遼西南45公里處。庫區佔地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庫容1.92億立方米,水面40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大沙漠水庫。長1.1萬米,底寬100米。
珠日河草原旅遊區距通遼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02公里,隸屬於通遼市旅遊局。旅遊區佔地6000畝,總建築面積為3250平方米,整體設計突出民族特色。五個殿堂式迎賓包,坐落在1.2米高的平台上,兩側是18個豪華型固定包和14個傳統氈包,組成蒙古包群。

代表人物


80后內蒙歌手代表,純正蒙古貴族後裔,來自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孝庄皇后家鄉),國內最走紅草原歌星之一,被譽為“蒙古之花”。現全國總工會獨唱演員,少數民族音樂協會年輕會員,少數民族紅色形象大使,北京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生學員,全國公益形象大使,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品鑒賞高級經營管理班學員,廣東流行音樂貢獻獎等榮譽稱號,中宣部(唱響中國)套馬桿唯一合法演唱者。
馬頭琴演奏家——齊·寶力高,1944年農曆2月初2,齊·寶力高降生在科左中旗海力錦蘇木哈拉胡少村的老活佛齊根德扎布家。齊·寶力高3歲的時候,被確認為科爾沁草原莫力廟第五世活佛。齊·寶力高將馬頭琴演奏藝術推向了國內外樂壇,使馬頭琴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神奇的民族樂器。
琶傑
琶傑(1902—1962),蒙古族,是著名的民間藝術家。1902年出生於扎魯特旗毛道蘇木一個貧苦牧民家庭。生前,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內蒙古文聯委員、內蒙古民間文學研究會主席等職。
毛依罕
1906年出生於扎魯特旗烏力吉木仁蘇木一個貧苦蒙古族牧民家庭。毛依罕生前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曾任內蒙古民間文學研究會副主任,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二屆政協委員。
麥新
原名孫默心、孫培元、鐵克等,1940年,經周恩來、葉劍英介紹,麥新被分配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工作。他成了群眾音樂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的主要作品有《春耕小曲》、《保衛邊區》、《毛澤東歌》、《紅五月》、《志丹陵》等。
寧才
寧才
寧才
“金雞”影帝,出生於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一個普通牧民家庭。因在電影《天上草原》中的出色表演,2002年10月,榮獲第11屆最佳男主角“金雞獎”。

獲得榮譽


2020年3月,入選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0年12月,被授予“內蒙古自治區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