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雜言古詩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雜言古詩。此詩盡作大言壯語,真實地反映出詩人遇敖歸來的狂喜心態。

作品賞析


本篇寫漢陽與王明府酣飲醉歸江夏賦詩以謝,頗有重振雄風之意。
開頭四句,一說流放中“琉璃硯水長枯槁”,一說遇赦后“蛟龍筆翰生輝光”,兩相對照,雖就文思而言,實在說的是遇赦前後心境的迥然不同。當然,說昔日的痛苦,是為了襯寫當下的狂喜。
故下二句即承“筆翰生輝”,說到自己幸逢“聖主”、欲有所為,所謂“聖主還聽《子虛賦》,相如卻欲論文章”。再接下來,便是通過對他所嚮往的醉飲、嘯歌等放浪行為的誇張、形容,放言其逸興豪情。
不過,此詩畢竟是“病酒”中語,不但“願掃鸚鵡洲云云,表明他還沉浸在漢陽醉飲的快感中,就是“聖主還聽《子虛賦》”云云,又何尚不是借著酒興在做美好的想象。

創作背景


本詩收錄於《全唐詩》,是李白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被貶去夜郎的路上,聽聞自己被赦免,高興之下興緻之作。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漢飛將軍李廣後裔,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經在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離開宮中。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后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台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游華山,南下回宣城,後上廬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請,下山赴尋陽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后,李白也獲罪入獄。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貴州關嶺縣一帶),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帶漂泊,於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李白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於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李謫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豐富,浪漫奔放,意境獨特,才華洋溢,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其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