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食品研究所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創建於1979年,是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的一所應用型研究所。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始終保持科研機構服務國家與社會的功能,是上海食品領域唯一的集科研開發、食品檢驗、技術服務三位一體的綜合性科研機構。
食品研究所主要業務分為四個板塊;食品技術研究開發,食品質量檢驗檢測,科普雜誌《食品與生活》,技術服務與產品營銷。分別設置有四個業務部門:科研開發部,檢測中心,《食品與生活》雜誌社,華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企業從業人員常年約85人,黨團員約佔50%;員工中約75%是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約70%,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約65%;自有各類業務用房達4300 M2。2001年以來,本所承擔的產品開發、產品質量監督監控、食品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等主體業務,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遞增。現正在積極拓展食品科技培訓、功能性實驗室等新的業務領域。
建所以來,食品研究所始終致力於食品科技的開拓創新,已累計完成多類科技攻關項目200餘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項40餘項。本所曾被中國食品協會評為“全國20大食品科研和教育機構”之一,曾被中國商業聯合會評為“中國商業科技創新企業”,在國內食品行業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從2001年至2008年,企業連續四屆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單位”,教授級高工馬志英、高級工程師嚴維凌先後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團支部始終保持上海市“共青團號”稱號,黨支部被評為上海國資委黨委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
科研開發部
科研開發部是本所從事食品科技開發、建立技術儲備的主要研發部門,並兼營面向社會食品行業的技術服務。該部門以副食品研發為主要研究領域,涉及與新產品相關的生產線工藝設計、設備配套或研製、技術成果推廣應用,配置有食品烹飪、食品工藝、食品包裝、食品儲存、食品理化、無菌化包裝等實驗室及相應實驗設施;從2005年起,已建設豬血資源環保型生化開發、水分活度保存食品安全性評估、高危食品預警與加工控制等三個功能性實驗室。
該部門曾獲得多項較為重大的科技成果獎,在“八五”“九五”期間均獲得國家科技攻關優秀成果獎,近幾年獲得“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 8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2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科研開發部致力於食品安全領域的系列化研究,取得令人關注的進展,為上海地區食品安全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科研開發部在進行食品科技研究的同時,積極開展面向食品行業中小企業的技術服務,累計完成400餘項服務項目。目前正在搭建“上海食品行業中小企業服務平台”,服務範圍包括新產品開發、產品改進、工藝設計、設備造型定製、生產現場指導、質量衛生方面指導與培訓、協助制定技術規範與產品標準、建立生產質控體系等方面。服務平台建成后,每年可為50家中小企業提供各類有效的技術服務。
檢測中心
檢測中心是一個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L)認可的檢驗機構,先後通過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計量認證考核與歷次複查,經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授權為上海市副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是可出具社會第三方公正報告的中介機構。該中心現有實驗室14間,建築面積1000 M2,,配置儀器30多台(套),如氣相-質譜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熒光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光光度計等。經政府主管部門的授權,可對肉、禽、蔬菜、豆製品、水產、糧油、冷飲、飲料、醬腌菜等26類產品進行質量監督檢驗,包括微生物檢驗、常規理化檢查、農殘殘留檢測等200多個檢驗項目,年檢驗樣品能力約上萬件,多次被評為中國商業聯合會檢測系統先進集體。
檢測中心多次完成本市食品質量監督監控、國家中央儲備肉公檢、企業委託的產品質量檢驗、本市綠色食品有關認定檢測等任務。同時,檢測中心還接受企業委託,承擔對其產品安全與質量的長期監控,如肯德基170多家門店,家樂福、麥德龍、農工商、迪亞等大型連鎖超市、上海高校後勤服務中心等。
雜誌社
《食品與生活》雜誌是研究所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獨立創辦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單月刊,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該雜誌是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宣傳飲食文化的科普雜誌,是市民的生活顧問和飲食指南;曾被國家、上海市分別評為優秀科普期刊。雜誌編輯部在努力擴大發行量與廣告客戶的同時,還積極為優秀企業及產品提供推介服務。
華靈公司
華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研究所對外經營的窗口,以產品營銷為主、兼技術營銷,營銷產品既有自主研發的高溫高壓多段滅菌裝置、自動滅菌洗手裝置、食品周轉箱清洗裝置、冷凍食品品質改良劑、糕團品質改良劑等產品,又有貼牌產品如軟包裝筍、食品脫氧保鮮劑、飲用水等,還代理銷售國內外食品企業的食品原輔料、添加劑、設備等,直接為中小食品企業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