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冷飲的結果 展開

冷飲

詞語

冷飲,大約起源於3000年前的商代,當時的富貴人家已知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設有專掌“冰權”的“凌人”。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廣泛。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楚辭·招魂》中有“挫橫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讚賞冰鎮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可見當時冷飲製作的水平相當高。

引證解釋


1. 指飲冷酒。清金農《攜酒送客》詩:“冷飲果然添耳熱,愁看從此與天疎。”
2. 清涼飲料,如汽水、酸梅湯等。亦指冰淇淋等冷食。

簡介


冷飲
冷飲
唐代更開始公開出售冰製品,據《唐摭言》載,盛夏蒯地人賣冰於市,過路人熱不可耐,人人都想一食為 快。卻不料賣冰者自以為奇貨可居,故意把冰價抬高,結果路人一氣之下都忍熱走開了,不一會,冰都融化了,蒯地人終於弄巧成拙,賠了本。晚唐時,商人為了招徠生意,更在冰中加糖,吸引顧客。
冷飲在宋代發展得很快,而且種類繁多,出現了冷飲專賣店。楊萬里詩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
北宋汴京(今開封)的冰店裡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當時的冰鎮酸梅湯,更是風味獨特。南宋臨安(今杭州)街上賣的有“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宋劉松年的《茗閱賭市》、宋書家的《半茶圖》,還把出售冷飲場面畫入畫中。
元代以後,冷飲有了新的突破,帶來了冰淇淋的出現。明清時,不少美味冷飲名品相繼出現了,僅《紅樓夢》中就有酸梅湯、玫瑰露、木樨露、涼茶及玫瑰鹵子湯等記載。

起源


來源
冷飲在古時被稱為“冰食”。冷食的傳統源遠流長,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在《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有這樣的詩句:“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這是當時的奴隸們唱的一首農事詩,二之日、三之日指的是舊時的十二月和正月。翻譯過來就是:十二月,把冰鑿得通通地響。正月里,把它藏進冰窖。“凌陰”就是藏冰室。藏進冰窖幹什麼用呢?供貴族們在夏天時享用。
食冰
古時貴族食冰,首先依賴於藏冰。《周禮·天官·凌人》中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凌:冰室;三其:三倍),春始治鑒(春天獻羔而啟冰)。”凌人是周朝專司冰事的職官,主掌斬冰、藏冰、啟冰、頒冰諸事。在陝西鳳翔,發掘出過秦時一處凌陰。這個凌陰掘於一個夯土台基的中央,深約2米,窖口10米×11.4米,底8.5米×9米。窖周圍的夯土成隔溫牆,厚3米。窖上有瓦頂建築,窖底鋪板岩,窖口有五道可起落的閘門,閘門下有排水道,可供溶水排出。冰窖周圍有大量腐殖質,大約是昔日用麥草做保溫層的殘跡。
過去,按節令,夏曆十二月鑿冰,正月藏冰,三月啟冰。藏冰時,按《儀禮》記載,要祭司寒之神。祭品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米,因為寒氣來自北方,司寒之神也就是北方之神。北方的土是黑的,北方的神也是黑的,故稱“玄冥”。待啟冰時,還要獻禮。獻禮要用羔羊春韭,在窖口要掛上桃木弓、荊棘箭,以辟鬼邪。啟冰時取出的第一批冰,要托以祭盤,於太廟祭祀先祖。
除冰室、冰井之外,還有“冰鑒”。“冰鑒”即冷藏食品的大冰盆,今有出土的曾侯乙“冰鑒”兩個,呈方形。這種“冰鑒”有蓋,裡面裝一方壺。蓋的中間是空的,蓋上蓋子,方壺的壺蓋正好從中間露出。很顯然,這壺是用來盛酒的,“冰鑒”對壺中的酒起到了冰鎮的作用。
造冰
因當時收藏冰非常不易,所以唐以前,能享用冰的人並不多。當時皇宮舉行冷宴,以食冰為主,皇帝即以冰頒賜部下,以示皇恩。隋唐以後,城中開始有賣冰的鋪子,但夏天冰的價格仍很高。《雲仙雜記》記載:“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璧。”至唐代,中國已有人造冰。《杜陽雜編》記載:“盛夏安鑊,用水晶如掌者汲水煮沸,取越瓶盛湯,油帛密封,復煮千沸,急沉澗底,平旦冰結矣,名寒筵冰。”
中國人造冰與歐洲人造冰相比,大約早了5個世紀。初創冰雕者,當屬唐代的楊國忠子弟。《開元天寶遺事》記:“楊國忠子弟,以奸媚結識朝士。每至伏日,取堅冰令工人鏤為鳳獸之形,或飾以金環彩帶,置之雕盤中,送與王公大臣。惟張九齡不受此惠。”
皇帝們在盛夏因為多食冰水,就容易暴病。《宋史·施師點傳》記,施師點任禮部侍郎后,孝宗皇帝很器重他,經常與他長談。“一日入對后,殿上曰:‘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師點曰:‘自古人君當無事時,快意所為,忽其所當戒,其後未有不悔者。’上深然之。”
《本草綱目》也記載,宋徽宗因食冰多而致脾病,國醫久治無效,召楊介診之。楊介以冰塊煎藥,所謂“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葯,是治受病之原也”。以冰治冰,結果治好了徽宗的脾。

分類


食用冰
質量好的食用冰色澤應均勻,有透明感;形態完整,且大小一致;凍結堅實,滋味純正,無異味;肉眼看不出雜質。
冰淇淋
好的冰淇淋口感清涼細膩,滋味和順,綿甜爽口,具有各香型品種特有的香氣,呈均勻一致的乳白色或與其花色品種相一致的均勻色澤,無變形、無軟塌、無收縮,塗層無破損,不存在有凍結緊固等現象。
雪糕
好的雪糕色澤符合品種應有的基本色,如乳白色、棕褐色等,且均勻一致;形態完整,大小一致,表面起霜;插桿整齊,無斷桿、多桿和空頭現象,塗層均勻無破損;組織結構堅實、細膩、滑潤,無明顯粗糙的結晶,香氣純正,無異味,無雜質。
汽水
好的汽水色澤純正,無沉澱物及肉眼看得見的雜質;瓶口乾凈、嚴密,無漏氣、漏液現象;汽水的液面與瓶口距離為3~6cm。若汽水甜味不足,異味有餘,表明汽水已變質;若汽水的清涼刺激感不明顯,則表明飲料中的CO2含量偏低。
果汁
果汁飲料是將果實的汁液兌入不同量的水和糖而製成。品質好的果汁應有天然色澤,具有其品種特有的香味。澄清果汁應澄清透明,無混濁;混濁果汁應均勻一致,無沉澱和雜質,封口嚴密,不漏液。

防暑


自製中藥防暑冷飲
夏天,天氣炎熱,消暑冷飲往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向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中藥防暑冷飲的配製方法。
清涼三鮮飲鮮竹葉30克,鮮荷葉30克,鮮薄荷適量。製法:將以上3味藥用清水2000毫升浸泡半天,加熱煎煮約10分鐘,過濾后,再加入適量蜂蜜攪勻。冷卻後代茶飲,有清熱去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冷凍后口味更佳。
防暑三豆飲綠豆100克,黃豆30克,赤小豆30克,荷葉15克。製法:將以上各味加水2000毫升,煎煮至豆爛后,加白糖適量。冷后可以清汁代茶飲。此飲有清熱解毒、和中健脾、去暑利濕的作用。對慢性腹瀉、脾虛濕重者很有好處。
解毒三花飲金銀花20克,菊花20克,淡竹葉20克。製法:將以上三味加清水2000毫升,浸泡后煎煮約10—15分鐘,過濾后,加入適量蜂蜜攪勻。冷後代茶飲,能清熱解毒、明目除煩、清心利尿。
消暑三白飲白茅根100克,白扁豆10克,白木耳10克。製法:清水浸泡后,煎煮,取汁加入白糖適量,代茶飲。此方具有清熱養陰、去暑利濕、健脾開胃之功效。
菊花蜂蜜飲 菊花50克,麥冬20克。製法:以上各味加水約2000毫升浸泡,煎煮后保溫半小時,過濾后加入適量蜂蜜攪勻,冷卻后當茶飲。此方可生津止渴、清心健腦、明目養肝、消除疲勞。
山楂麥冬飲 山楂20克,炒麥芽20克,麥冬20克。製法:以上各味加水煎煮開后,過濾上清液,可加入適量白糖,冷後代茶飲。此方有開胃健脾、生津止渴功效,特別對中老年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適用。
盛夏高溫,喝清涼飲料是一種預防中暑的好方法。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製作清涼飲料時,除了加糖,最好還是加一點鹽,數量約為0.2%~0.3%比較合適。
自製防暑
那麼,為什麼說防暑冷飲加鹽好呢?
據有關資料介紹,化驗分析,人體汗的含鹽量可高達0.5%.若以8小時出汗5~8升計算,可損失25~40克鹽,而一個人一天食用的鹽,一共才10~20克。因此,高溫作業工人如果只依靠食物里供給的鹽量,體內就會缺鹽。眾所周知,鹽是由氯和鈉兩種元素組成的,兩者各有各的功能。具體地說,鈉是瀦留水的作用,體內如果缺了鈉,即使你大量地喝水,水分仍會很快地從汗和尿中排出;水、鹽的大量損失,則易引起肌肉無力、疼痛、抽筋等。氯是胃酸的重要組成成分,如果人的體內缺了氯,胃酸就會低,則易使人患胃腸炎,而且胃酸低對蛋白質的消化能力也下降。所以,在清涼飲料中適當地加一點鹽,對人體是有好處的,也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

禁忌人群


隨著天氣變熱,冷飲市場銷售火爆起來。有關專家提醒,入夏后食用冷飲要適量,某些病人更應注意飲食禁忌,否則會影響健康。
具體而言,以下幾類人群在食用冷飲時要特別注意
1.老人和幼兒。這類人群由於體質較弱,在短時間內吃大量冷飲,可能出現口腔肌肉麻痹、痙攣;由於胃腸驟然受冷,刺激腸粘膜引起胃腸不規則收縮,可能出現腹痛;由於冷熱不均,胃腸血管的正常收縮和舒張受到不良影響,導致胃腸功能失調,腸蠕動加快,容易發生腹瀉等癥狀。
2.糖尿病患者。冷飲料一般含有較多糖分,病人食之可使血糖升高,導致病情加重。
4.這些病人的消化系統功能較差,吃冷飲后容易刺激胃腸粘膜,加重病情。
5.齲齒、牙質過敏患者。這類病人吃冷飲會誘發牙痛。
6.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患者。這類病人如果大量食用冷飲,會突然刺激胃腸道,使血管收縮,升高,加重病情,容易誘發腦溢血。
7.咽喉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關節炎患者。在冷飲的刺激下,這部分人可能咽喉部炎症加重或誘發咳嗽,或引起舊病複發。
8.腎病患者。這類病人不宜食用含有香精、色素香料等成分的冷飲,因為這些成分會加重腎小球過濾排毒的負擔,同時可使浮腫癥狀更加嚴重。
9.肥胖患者。冷飲中含糖多,會增加肝糖元,轉化為脂肪,使身體更加肥胖,容易誘發脂肪肝高脂蛋白血症

注意事項


冷飲
1.不宜飲用過量。冷飲過量,輕則胃脹難受,重則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腸炎、腹瀉等。
2.不宜種類太雜。飲用的冷飲種類太雜,飲料相互交叉,對身體有害。兒童夏季吃冷飲,尤要注意節制。
3.不宜大汗后暴飲。大汗之後暴飲,會刺激血管和皮膚收縮,引起“閉汗”,不僅不能很快地補充調節體內水分和鹽類,反而會沖淡了胃液,從而導致胃腸道疾病
4.慢性病患者不宜濫飲。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冠心病患者,不宜濫飲。同時,要注意選擇甜度適中的品種,有節制地飲用,以免誘發疾病。
5.空腹不宜暴飲。空腹狀態下暴飲各種冷凍食品,很容易刺激胃腸發生攣縮,久之將導致各種酶促化學反應失調,誘發腸胃不適等疾病。
影響健康
天氣炎熱,冷飲開始佔據人們的生活。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宜吃冷飲,特別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甚至應忌冷飲。
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患者不宜多吃冷飲。由於患者消化系統功能較差,吃冷飲后容易刺激消化道黏膜,影響消化功能,加重病情。飯後也不應該馬上喝冷飲。飯後人體血液大多集中在胃等消化器官,如果飯後馬上吃冷飲,使胃部擴張的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妨礙了正常的消化過程。冷水的刺激也使胃腸道蠕動加快,影響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同時,冷水還會稀釋胃液,影響消化。另外,老年人一般上消化道功能減退,對冷飲的耐受性也有所降低,也不應該大量吃冷飲,以免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喝水最好是在飯前兩小時。溫熱的茶水是較理想的飲料,最好的飲料溫度是介於30--32攝氏度之間,跟體溫接近。冷飲的溫度一般要比胃內溫度低,長期喝過量的冷飲,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導致胃的防衛能力下降,影響健康。少喝冷飲和冰水,尤其不宜在飯前、飯後食用,這樣才不容易影響健康。

其它


冷飲史話
吃冷飲,在我國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就開始用最原始的方法製冰了,如《詩經》中就有奴隸冬日鑿冰儲藏以供貴族們夏季享用的記載。到了周代,出現了專管取冰用冰的官員,稱為“凌人”。《周禮·天宮·凌人》記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春秋末期,“冰鎮米酒”已經開始在諸侯們的宴席上出現。戰國中期,我國的冷飲製作已經達到了相當水平,三國時期的藏冰之俗更盛。屈原《楚辭·招魂》有“華酌既陳,有瓊漿些”之句,後面又提到一種“柘漿和瑤漿”。柘漿,是甘蔗榨成的液汁;瑤漿,泛指用各種鮮果榨制加工的糊狀冷食。這瓊漿柘汁,可以說是現代的乳酪、冰糕、杏仁露枇杷露的原始產品。
唐代,誕生了人造冰,蘇鶚在一本記述唐朝寶應至大中年間即代宗至懿宗十個朝代的筆記《杜陽雜編》中說:“盛夏安鑊,用水晶如掌者汲水煮沸,取越瓶盛湯,油帛密封,復者千沸,急沉澗底,平坦冰結矣,名寒筵冰。”到了晚唐,商人為了招徠生意,在冰中加糖,更吸引顧客。
宋朝初年,冷飲已經開始大量進入市場,人們把果汁、牛奶、藥茶、冰塊等混合調製成冰凍的飲品,名叫“冰酪”,如北宋汴京的“砂糖冰雪冷元子”,南宋臨安的“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南宋詩人楊萬里對“冰酪”大加讚賞,曾為此題詩一首:“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此時的冷飲不僅品種繁多,而且脫掉了貴族化外衣,享用者已由朝廷的官宦貴族擴展到了庶民百姓。
元朝時的商人,又在冰中加上蜜糖和珍珠粉。元忽必烈執政時,開始生產冰淇淋,為了保守製作工藝的秘密,還頒布了一道除王室外禁止製造冰淇淋的敕令。直到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離開中國時,才把我國冰淇淋的製作方法帶到義大利,以後又傳到法國和英國。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一書中說:“東方的黃金國里,居民們喜歡吃奶冰。”后英國商人又將冰淇淋改製成雪糕。1768年,荷蘭化學家普利斯特創造了一種能解渴消暑的“荷蘭水”,也就是現在的汽水。1920年,美國一名商人成功研製了冰棍。從此,冰棍便成了世界各國人民盛夏消暑的佳品。
明清時代,冷飲的花樣就更為繁多,最負盛名的是北京的“冰鎮酸梅湯”。據史書記載,當時北方的賣冰者們,常以銅盞相碰作響來招徠顧客,為此,清代詩人王渙洋曾作詩讚道:“櫻桃已過茶香減,銅碗聲聲喚賣冰。”由此可見,當時的冷飲已經比較普遍了。
我國用機器製造冷飲食品,最早始於1927年,當時上海出售的冰棍,大多是圓柱形的,日產量不過兩三千支。後來,冰棍的形狀才改成了扁長形。時至如今,冷飲花樣繁多,已經無法用文字描述了。
(曹祈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