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蔣慶的結果 展開
蔣慶
儒學家
蔣徠慶,男,號盤山,1953年10月出生於貴州貴陽,祖籍江蘇徐州,是一名“思想家”、“儒學家”,作品有《公羊學引論》、《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以善致善:蔣慶與盛洪對話》。
蔣慶先生
初中畢業后,入工廠做工人。四年後應徵入伍,至雲南楚雄為兵丁。服役三年半,退伍返家。此時“文革”結束,高考恢復。
1978年—1982年,在西南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學習。
1982年—1988年,在西南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任教。
1988年—2001年,調至深圳行政學院供職。
2001年申請提前退休,在貴陽龍場建陽明精舍。
《公羊學引論》
《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
《以善致善:蔣慶與盛洪對話》
《生命信仰與王道政治——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
獨自翻譯與合譯的著作
《基督的人生觀》
《當代政治神學文選》
《自由與傳統》
《政治的罪惡》
《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等;
選編《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
推動兒童讀經運動。被稱為“儒家原教旨主義者”。
蔣先生大學所習為法律之學,然不樂以此為業。其學泛濫百家,以儒為宗。堅持“學在民間,道在山林”之立場,與目下學制學風成方枘圓鑿之勢,格格難入。遂於二○○一年,堅請提前退休,棲身林下,修道講學,守先待後。
早年好詞章,后喜深湛之思,折節讀書,究心古今中外有關宇宙人生歷史文化等方面之學問。出入儒釋道耶諸大教之間,上下求索學問之真諦。久之,乃安於儒教之學,以之為生命學問之依歸。
儒學本吾國立國之教,百年來,逢時不祥,屢遭厄運。經“五四”、“文革”重創之後,幾乎蕩然無存。幸海內外尚有以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大儒為代表之新儒家學派,出而為中流之砥柱,守護、闡發此學。上世紀八十年代,蔣先生傾心新儒學,肆力閱讀諸新儒學大師之著作,受其沾溉。亦曾謁訪梁漱溟先生,受其勉勵與鼓舞。一九八九年發表於台灣新儒家學派刊物《鵝湖》上之《中國大陸復興儒學的現實意義及其面臨的問題》一文可謂蔣先生此一時期之代表性作品。此文指出:中國未來之出路在儒學之復興。雖然儒學之本根植於祖國大陸,然鼎革之後,儒學傳人乘桴海外;經唐、牟等大儒之努力,儒學在海外得以發揚光大。目下需以海外之新儒學“反哺”祖國大陸。文長亹亹數萬言,言詞剴切,痛快淋漓。可謂之為“文革”后儒學復興之宣言,堪與四十年前牟、徐、張、唐等大儒所發表之《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相輝映。
一九八九年後,基於現實刺激並本於個人認識,蔣先生漸不慊於新儒家,以為其學專言宋學而有忽於漢儒,未能窺孔教之全;其“新外王”復不得吾國禮樂政教之本,徒以西洋外來之民主法治為外王,於吾國之固有政治智慧未能善加紹述,有“變相西化”之嫌。乃究心經學,以漢之今文經學實為儒家政治智慧之淵藪。攻苦有年,成《公羊學引論》,於一九九五年公諸於世。斷之曰:
“吾儒之學,有心性儒學,有政治儒學。宋明儒學為心性儒學,公羊學為政治儒學。二學性質不同,治世方法各異。然二學均得孔子之一體,在儒學傳統中自有其應有之地位與價值。惜千餘年來,心性儒學偏勝,政治儒學受抑。時至今日,心性儒學宗傳不斷,講論不息,大儒輩出,政治儒學則無人問津,學絕道喪,門庭冷落。職是之故,孔子道術既裂,儒學傳統不全,如車之只輪、鳥之獨翼,國人只知吾儒有心性儒學,而不知吾儒有政治儒學,無怪乎談政治者只能拱手讓於西學矣。”(《公羊學引論·自序》)
論學
《公羊學引論》問世之後,蔣先生即一直致力於“政治儒學”之發掘、闡釋工作,並思考如何立足政治儒學以回應當今中國之學術問題、政治問題、制度建構問題、中西文化問題以及儒學之未來發展問題。多年後,將所思結果匯為一書,此即二○○三年出版之《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也。此書將《公羊學引論》未盡之意,詳予推闡。究極天人,折衷今古,衡論東西,力以王道政治為天下倡,極富創見,對當代思想界已產生重大影響。該書認為:政治儒學與心性儒學相埒,同為孔子所創,有其源遠流長之傳統,其中凝結著儒家特有之政治智慧;民主法治乃西方文化土壤中生出之制度,並非人類普世之“共法”,今日欲再造中國政治制度,必須超越西方民主,回歸儒家本原,充分吸收政治儒學之智慧。而書中關於王道政治之“三重合法性基礎”之論述,其在理論上之開創意義尤令世人耳目一新。蔣先生提出:王道政治乃至任何合法之政治秩序必須同時具備三重合法性基礎,即超越之基礎、文化之基礎及民意之基礎:
“(王道政治之外王理想)以‘天下歸往的為民思想’來確立政治秩序合法性的民意基礎、以‘法天而王的天人思想’來確立政治秩序合法性的超越基礎、以‘大一統的尊王思想’來確立政治秩序合法性的文化基礎。無論古今中外,凡政治秩序欲合法,必同時具有此三重合法性的基礎,即必同時具有民意(世俗)、超越(神聖)、文化(傳統)的合法性基礎,缺一必不能合法。”(《政治儒學》,頁210。)
蔣先生所揭櫫之王道政治,或許有學者畏其陳義太高,難以落實,然欲使現實政治不致迷失方向,釀就人類之大患,吾人不可不懸此以為政治祈向之鵠的也。
蔣先生以“政治儒學”名世,然心性儒學亦其素好,造詣湛深,撰有《心學散論》若干篇行世。東瀛岡田武彥先生是當代世界儒學界之大儒,其學尚體認,重切己受用,與明儒中之江右學派相近,走“超越的逆覺體證”之路,以“歸寂證體”為宗。蔣先生與岡田先生有道交,深受其影響。若牟宗三先生之以陽明學為底里之“道德的形而上學”,蔣先生則不之甚喜。蔣先生慣於以傳統心性儒學之直指心體、直抒胸臆之言說方式論學談道,以為繁富新巧之思辨分析、九曲十折之義理演繹易致學問流為概念之知解解析系統,無當於身心。因此曾謂牟先生之學為“歧出之王學”。此說於牟先生之學恐未必平恕,然於此亦可覘蔣先生心性之學之傳統特質及其易簡之風也。
蔣先生於發明大道之同時,亦不惜力於儒學之普及教化工作。曾傾兩年之力,編就《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誦本內容皆采自儒典中之醇之又醇者,有其一以貫之者行乎其間,非雜然無統、斑駁不純者之可得比而擬之者也。洋洋十二冊,播布社會,厥功且不貲矣!
長久以來,痛感今世之學校無力勝宏道之任,未可培植學行兼備之儒士,乃發大願,仍前儒舊貫,創辦民間書院。苦心孤詣,顛躓奔走竭蹶籌謀近十年,所創陽明精舍卒告其成。地處黔中龍場,明代大儒陽明子成道之地也。書院屋舍挺然翼然,兼有山水之勝,清肅雅潔,儼乎儒教道場。此數十年來吾國人所未之或聞之鴻舉也!
先生為人精健昂奮,發強剛毅。以禮約身,不越儒者矩矱。滿腔仁心,時而出之。悲願宏志,塞乎天地。與人接,和樂恭安。接引後學,循循善誘,即之如沐春風。閑居之際,間亦一弄簫管。一曲既罷,林樾寂寂。
贊曰:粵自“五四”以來,天下滔滔,吾儒之學凋零日甚。幸梁熊唐牟諸大儒出乎其間,守死善道,講論不輟,使吾儒大道得延續不絕於一線。今春秋代謝,諸老師大儒皆歸道山,儀型藐焉無復可資仰瞻,每令學者心生山川寂寥之慨。值此絕續之際,蔣先生特力拔起,卓然挺出,兢兢體道弘道,數十年不稍弛懈,其悲願之大,骨力之堅,用功之勤,體道之深與夫陳義之高遠宏富,環顧今世,指不屢屈也。噫,能不令人扼腕欣慨!
松風館
道自白雲深處起,文不在茲乎;
學從綠野滿時來,質之將復矣。
感物廳
萬物有恩於我,此身回報難,唯惜之誠惶誠恐;
聖人無執乎私,天下感通易,宜致其仁術仁心。
水雲軒
山月出時,清簫一曲乾坤靜;
松風過後,濁酒半杯天地寬。
奉元樓
宣聖立元正始,統天統史統人,王道通三歸一統;
羲皇設卦首乾,成象成時成性,龍德用九化大成。
夫子哭麟,天地如此不仁,奮作元經萬世垂義法;
文成傷道,蠻荒居然有幸,細玩大易九夷立心宗。
復夏堂
遊學陽明精舍
且緩西東會通,公器本無方,宜將西學益群生。
聖賢為人文性命根本,血食千秋,繼體傳心頌聖跡;
天道乃品物生民化源,清香一柱,修身講學報天恩。
繙經閣
五經藏理窟,立人文萬世根基,常道常繙承道統;
六藝蓄義海,開性教九州學脈,恆心恆現繼心傳。
性天園
強學達性,不枉此生,方為宇宙真豪傑;
潛徠修通天,莫求來世,才是古今大丈夫。
圓丘敬天,先王致孝乎鬼神,報本返始,民德歸厚在復禮;
方澤事地,后聖緣情於人道,立中用和,物理節文須依仁。
烏啼花樹,雨打疏桐,蛩吟露草,蟬唱香樟,靜中獨聽大成樂;
風散松雲,竹搖清影,月盪澄空,霧迷幽徑,閑里默觀造化心。
存心齋
精舍論學
存心要靜默終日,養全性體,而後風清雲淡,山峙川流。
樂道園
獨宿深山,天心月滿時,有孔顏之樂;
默居靜室,檐下雨疏處,正堯舜所思。
一等人無思無欲,力學可至;
兩件事存理存心,勤修乃成。
春風拂綠野,觀東主生物心懷,樂水樂山復樂道;
冬日暖蒼空;體大人明德愫志,希賢希聖更希天。
俟聖園
山中明月,照我讀麟經,五千年往事胸中翻滾,賴王心斷截,天元正始道在是;
林下清風,伴人觀鳥跡,九萬劫洪荒性里收盡,依聖學安立,知體培根命歸焉。
雲生雷上,君子盤桓,守先待後辨理勢;
明入地中,文王憂患,論古知今究天人。
桂竹園——月窟居
無軒冕肆志,天外逍遙,物耶我耶;
有家國關情,人間造次,仁也義也。
退藏菴
庵中兀坐,思出風雲外,頓釋囂囂世味;
峰頂凝神,心鋪天地間,盡囊滾滾勞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