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鎮

廣東省羅定市中部的鎮

羅平鎮位於廣東省羅定市中部,羅定鏡船盆地南緣,東經111°33′,北緯22°36′,北面同素龍街道圍底鎮生江鎮接壤,東西南三面與太平鎮、連州鎮、羅鏡鎮船步鎮為鄰,人口60568人(2020年)。羅平鎮地勢平坦,大部分為平原低丘地,土質鬆軟肥沃,年均氣溫22℃,年均降水量1450毫米,無霜期345天,一年四季皆可耕作。境內西有瀧江河,南有沙朗河,東有榃感河,市屬引太、引沙水利工程穿越鎮境,廣東省內外聞名的長崗坡渡槽就在鎮內。

羅平鎮主要的經濟作物有蠶桑、花生、茶葉、蔬菜、甜筍、水果等。礦產資源有高嶺土等。旅遊景點有長崗坡渡槽逕口樵歌龍頭寺惠民廟張氏賢良書院等。

2013年,羅平鎮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886億元。

羅平鎮位於廣東省雲浮市羅定市中部,羅定鏡船盆地南緣,東經111°33′,北緯22°36′,北面同素龍街道、圍底鎮、生江鎮接壤,東西南三面與太平鎮、連州鎮、羅鏡鎮、船步鎮為鄰。羅平鎮地勢平坦,大部分為平原低丘地,土質鬆軟肥沃,年均氣溫22℃,年均降水量1450毫米,無霜期345天,一年四季皆可耕作。境內西有瀧江河,南有沙朗河,東有榃感河,市屬引太、引沙水利工程穿越鎮境,廣東省內外聞名的長崗坡渡槽就在鎮內。羅平鎮主要的經濟作物有蠶桑、花生、茶葉、蔬菜、甜筍、水果等。礦產資源有高嶺土等。旅遊景點有長崗坡渡槽、逕口樵歌、龍頭寺、惠民廟、張氏賢良書院等。 2013年,羅平鎮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886億元。

歷史沿革


羅平鎮位於羅旁大地上,於南齊建元、永明年間(480-493年)屬羅平縣地,傳說由於當地四面環山,中間平地,故名羅平。
羅平風景
羅平風景
宋朝開寶六年(973年)至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歸瀧水縣管轄。
明萬曆五年(1577年)至清末隸屬羅定州
民國初年屬羅定縣四都三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整編為第四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屬羅定縣第五區,1958年成立羅平人民公社,1983年8月撤設區,1986年11月撤區建立羅平鎮。
羅平是革命老鎮。羅平沙頭橫垌村曾是東江游擊隊十四團駐地,考古學家在橫垌虎頭山挖掘出戰國期的軍事用品。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羅平鎮位於羅定市中部,位於羅定市鏡船盆地南緣,東經111°33′,北緯22°36′,北面同素龍街道、圍底鎮、生江鎮接壤,東西南三面與太平鎮、連州鎮、羅鏡鎮、船步鎮為鄰,距羅定市區20公里。

氣候

羅平鎮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東短夏長,陽光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900小時),熱量豐富,四季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無霜期345天,降水量達1450毫米。

水文

羅平鎮區東靠榃感河,南沿沙朗河,西泮瀧江河,江水川流不息。

土質土壤

羅平鎮地形大部分地勢平坦,大部分是平原低丘地帶,土質鬆軟肥沃,尤其是轄區的榃感、沙朗、泗盆等地,地處江河之泮,土壤均夾帶微沙鬆軟肥土,宜種植多種經濟作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至2008年底,羅平鎮全鎮耕地38959畝(其中水田面積30860畝,旱地面積8099畝),林地面積80306畝。

水資源

羅平鎮水力資源豐富,內有引太、引沙兩大水利工程,有山塘水庫9宗,水源充足,四季旱澇保收。

電力資源

羅平鎮1983年建成牛路逕水電站,裝機容量160千瓦。

礦產資源

羅平的礦產資源有高嶺土等。

植物資源

羅平鎮農業以盛產水稻為主,還有蔬菜、甜筍、蠶桑、水果、花生、茶葉、煙葉、蠶桑等經濟作物。羅平鎮曾以甜蜜芳香、嫩滑爽口、皮薄肉厚的桂香芒果獲全省第一名、全國第二名;此外,優質的農產品還有雜交番桃、玉鱗雞、八月桔、十月桔、望天淮山、檳榔芋、優質米等,較出名的還有龍眼、荔枝、沙田柚、泗盆竹筍。

行政區劃


羅平鄉村
羅平鄉村
2014年,羅平鎮轄山田村古蓮沖村古勇村、望天村、羅周圍村圍頭村、雙蓮村、竹圍村、泗盆村、新村村、榃陽村平垌村牛路村烏龍村、沙頭村、營下村塘屋村、新光村、榃東村榃西村榃北村黃牛木村等23個村委會和羅平社區居委會。有三個圩市:羅平、榃感圩、沙朗圩,鎮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主要集中於羅平圩。

人口民族


羅平鎮是漢族人聚居地方,有少量其他嫁來民族。2008年總人口82068人,有農戶19812戶,勞力40320人。2015年總人口101085人。
2021年6月28日,羅定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羅平鎮人口數為60568人。

政治


羅平鎮領導班子及成員介紹(2014年)
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職務參加工作時間入黨時間
藍建陽1965.01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1987.091995.02
陳榮富1977.12黨委副書記、鎮長1999.102002.10
羅可成1968.09黨委副書記1987.101996.01
劉秋林1979.08黨委委員、副鎮長1999.122003.11
李劍雄1961.07黨委委員1981.011983.04
龐春玲1969.02黨委委員、派出所所長1988.101997.12
沈勝1974.10黨委委員、武裝部長1992.121996.09
張興南1977.04黨委委員1996.101999.07
彭堅1976.12黨委委員1998.092002.12
李榮才1980.09黨委委員2006.052007.06
張棠燦1962.08副鎮長1979.121983.06
黃慧杏1976.10副鎮長1999.082004.10
歐國超1957.08人大副主席1974.081985.07

經濟


綜述

油茶
油茶
開放改革以來,羅平鎮先後建成了服裝、造紙、鑄造、建材、肥料、炮竹等多種企業。以生產水稻專用肥為主的慶豐複合肥廠,年產量1萬多噸。1990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299萬元,2000年達到6647萬元。2003年上半年就招商引資2550萬元,全年工業總產值9873萬元,是1980年32萬元的309倍。2003至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分別為23275萬元、23921萬元、26194萬元、27840萬元、23252萬元、28171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分別為13402萬元、22793萬元、24844萬元、25850萬元、20770萬元、23759萬元,工業總產值分別為9873萬元、1138萬元、1350萬元、1990萬元、2482萬元、4412萬元。2013年,羅平鎮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886億元,比2012年增加0.572億元,遞增10.8%,其中工業總產值2.293億元,比2012年增長25%,工業增加值4375萬元,比2012年增長46.3%,農業生產總值3.593億元,比2012年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8866.6元,增長率達到12%。2013年,羅平鎮先後引進了佺興新型牆體材料廠、長崗坡食品有限公司等18間企業,共計引入投資1.007億元,比市下達的引入3間企業任務超出15間。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31億元,比2012年增長36.8%,新增茂豐林木有限公司一間規模以上企業,使羅平鎮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達到6間。2013年,羅平鎮“個轉企”工作方面,全鎮共引導79戶個體戶升級為企業,其中有47戶升級為工業類企業,30戶升級為商貿類企業,2戶升級為服務類企業。

第一產業

農田
農田
羅平是傳統的農業大鎮,是羅定巿糧食生產基地。解放后,鎮內的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茶葉、煙葉、蠶桑等。改革開放后,鎮推廣養塘魚結合飼養雞鴨的綜合性水產養殖,有一定的成效。八十年代被評為縣的“養蠶先進公社”,從九十年代末起,連續多年成為“噸谷鎮”,二十一世紀以來,羅平鎮引進豐智昌順有限公司“亞燦米”基地、廣西涼亭禽業有限公司羅定分公司等重點農業、林業龍頭企業到鎮內投資。2002年被定為市農業綜合開發“十五”計劃重點項目鎮。2003年後,連續幾年被評為“噸谷鎮”、“農業高產鎮”。2008年創建全國萬畝水稻高產示範點,是香港品牌“亞燦米”生產基地之一。2003年,種水稻57330畝,總產量67570萬噸;2004年,種水稻59750畝,糧食總產77860萬噸;2005年,種水稻59750畝,糧食總產71672萬噸;2006年,種水稻57350畝,糧食總產71605萬噸;2007年,種水稻57330畝,糧食總產71837萬噸;2008年,種水稻4637畝,糧食總產53728萬噸。養殖業方面,2003年,有魚塘2662畝,三鳥飼養量66萬隻。2004年,有魚塘2667畝,三鳥67萬隻。2005年,有魚塘2687畝,三鳥122萬隻。2006年,國家投資2400多萬元進行農田建設;有魚塘2690畝,三鳥132萬隻。2007年,有魚塘2700畝,三鳥125萬隻。2008年,有魚塘2700畝,三鳥128萬隻。三高農業方面主要有良種芒果、龍眼、荔枝、蠶桑等。2003年,有果園10880畝,蠶桑4150畝。2004年,有果園11705畝,蠶桑4500畝。2005年,有果園11705畝,蠶桑4560畝。2006年,有果園11705畝,蠶桑4600畝。2007年,有果園6481畝,蠶桑5000畝。2008年,有果園6779畝,蠶桑450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92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78元。2013年,羅平鎮新增農業企業5間,新增農村專業合作社20個,新成立鄉賢理事會125個。

第二產業

黃甲山村
黃甲山村
2003至2008年,羅平鎮共引進項目40個,其中2003年2個,合同利用外資1350萬元;2004年3個,合同利用外資1650萬元;2005年14個,合同利用外資共7600萬元;2006年12個,合同利用外資4890萬元;2007年8個,合同利用外資25490萬元;2008年1個,合同利用外資3250萬元。羅平鎮金匯電子廠2005年3月創辦,坐落在羅平鎮冠軍路,佔地面積達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60平方米,註冊資金85萬元,年產值200萬元。羅定市焱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生產環保檢測設備的高科技企業,可解決200多人就業,坐落在轄區的黃牛木村。2007年成立,註冊資金1670.2萬元,總投資4200萬元,佔地面積31.8畝,建築面積9119平方米,年產值3000萬元。羅平鎮水泥廠位於羅平鎮雀兒頂,建於1960年,生產“金雀牌”水泥,成為羅定牌子最老的水泥廠。該廠在90年代初技改後生產的白水泥,產品暢銷省內各地,填補羅定白水泥的生產空白。二十一世紀以來,引進的生產環保在線監測設備的羅定市焱豐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5000萬元,已投入1250萬元,首期工程建成投產。羅定市羅平榃感工業園位於羅平鎮榃北村和黃牛木村,坐落在聖貴線旁,距羅定機場和國道324線5公里,距羅定火車站和羅岑高速公路出口10公里,10分鐘車程可到達城區。工業園區規劃面積92.1萬平方米。201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9445萬元。

第三產業

羅平風光
羅平風光
羅平圩是羅定市中部農產品集散地,商貿十分活躍,有工商業主395人,專業市場7個、總面積8600平方米,主要農產品有稻米、水果、松香、蠶桑等。在旅遊業方面,長崗坡渡槽已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12年通過了《羅定市長崗坡渡槽水利文化旅遊區總體規劃》。規劃中,根據長崗坡渡槽的實際,將建設觀光景區、水上樂園以及接待的賓館、休閑、農家樂等設施。同時,與水利名村、水文化博物館、水文化公園的項目建設同步實施。

財政收入

2003年,羅平鎮地方財政收入361萬元。2004年,全鎮地方財政收入235萬元。2005年,全鎮地方財政收入163萬元。2006年,全鎮地方財政收入165萬元。2007年,全鎮地方財政收入154萬元。2008年,全鎮地方財政收入197萬元。2011年,全鎮財稅收入484萬元。

文化


北帝誕廟會

北帝全稱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俗稱上帝公、上帝爺或帝爺公。是漢族民間信仰的神仙之一。其為統理北方、統領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間神祇,又稱黑帝。而北帝不僅僅統率所有水域的安全,還是北極星的化身,可指引船隻航行於正確方向,不會迷失於海上。道教重視斗星崇拜,稱「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從投胎之日起,就從南斗過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壽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長壽,都要奉祀真武大帝。農曆三月初三是北帝的誕日,每年位於羅平鎮泗盆村惠民廟都會舉辦北帝誕廟會,善信均帶備香燭元寶祭拜,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平安安、消災解難。廟會的主要內容北帝巡遊、八音賀誕、粵曲演唱、醒獅表演、燒炮等等,數千名信眾前來虔誠拜祭祈福場面熱鬧壯觀。數百年來北帝廟宇香火鼎盛,羅平鎮泗盆村惠民廟舉辦北帝誕廟會反映了當地村民傳統的信仰方式和民間習俗,北帝在南江流域民俗文化有著廣泛的影響。

炮會

炮會在羅定市西部大多數鎮都有,炮會的儀式內容豐富,由奏樂、祭祖、舞獅、燃炮、放炮、搶彩頭等項目組成。炮會的重頭戲就是搶彩頭,搶到彩頭者被人們稱為“炮首”,他們將成為下一年炮會的組織者。炮會和觀音誕晚會是當地農民用來慶祝去年農業豐收,期望新年豐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一項傳統的民間活動,該習俗活動已傳承百年之久,成為了當地農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觀音誕

觀音誕,漢族民間信仰節日。也可以解釋為觀音菩薩得道日,觀音菩薩成道日。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俗稱觀音菩薩、觀音娘娘。是四大菩薩之一,是阿彌陀佛座下的尚首菩薩,在佛教中、民間被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遇難眾生祇須誦念其名號,其即前往拯救解難,故名觀音。在中國寺院和民間,觀音的一般塑像和圖像多作女相。
羅平鎮觀音誕晚會的傳統習俗(各自然村都會有自己固定的一天),觀音誕晚會是當地農民用來慶祝去年農業豐收,期望新年豐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一項傳統的民間活動,據悉該習俗活動已傳承百年之久,成為了當地農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交通


羅平鎮境內有廣東省道素水線S280和聖貴線S369經過,交通便捷,四通八達。轄區內的所有村委主要村道的硬底化均已完成。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2013年至2017年高速公路建設計劃的通知》,規劃中的羅信高速公路經過羅平鎮。

社會


城鎮基建

羅平街景
羅平街景
羅平鎮政府駐地羅平圩,距市城區20公里。鎮內羅平、榃感、沙朗3個農貿市場是鄰近幾個鎮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全鎮共有商場、店鋪600多間。1985年開始,對圩鎮街道進行整冶,1986年11月興建第一條農民街,1990年新建2個農貿市場,1995年建成鎮政府新辦公樓、鎮中心體育場、鎮文化大樓,1998年建成新自來水廠、新衛生院。2011年,新裝街燈36盞,其中大街燈6盞,小街燈30盞。建設圩鎮18米街道硬底化及道路兩邊下水道工程,積極推進市場和車站整治,圩鎮的綜合環境得到改善。到2011年底,主要街道總長3000多米,圩鎮總面積3平方公里。羅平鎮郵政、電信事業持續發展,數字電視、寬頻網路等信息網路平台已覆蓋全鎮。2012年,羅平鎮對轄區內的山塘水庫、水利設施進行加固維修,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20多公里,共投入資金350多萬元改造了榃感大橋和重建了沙頭村委橫垌大橋,改善了當地村民的出行環境。

教育事業

羅平中學
羅平中學
羅平二中
羅平二中
2012年,羅平鎮有中學2所,小學30所,幼兒園7所,在讀學生4000多人,教職工600多人;有衛生院1間,衛生站23間,醫務人員80多人。2003年至2011年期間,累計共投入1390多萬元,在羅平中學建一幢教學樓、羅平鎮第二中學一棟學生宿舍和新建一間中心小學和部份村級小學校舍維修。同時,羅平鎮積極籌集資金加快推進“五無”學校改造工程,先後投入350多萬元用於新光小學、山田小學、黃牛木小學、橫垌小學等小學的硬體改造工程。在2011年,鎮成立了羅平鎮教育協會,對關心支持羅平鎮教育事務的各界人士自願捐贈的資金進行管理。資助失學少年兒童重返校園,資助家庭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獎勵羅平鎮中小學工作突出、作出較大貢獻的教師、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2013年,羅平鎮為教育創強工作累計投入5060.5萬元,完成計劃投資的114.6%,其中投入1862.1萬元新建了10幢校舍,新增建築面積達8990.88平方;投入1143.6萬元維修加固校舍32幢;投入354.5萬元完善了學校的運動場地建設;投入263.92多萬元進行校園硬底化和綠化、美化建設,更換各學校學生課桌3000套;投入400.5萬元配備教學儀器及電教設備;投入126.75萬元新增圖書11萬冊。2013年10月,羅平中心小學新校區已完成投資2600萬元,其中新建綜合樓工程、教師宿舍樓加固維修、運動場等8個項目已完成。

醫療衛生

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
2006年,羅平鎮根據鎮醫院設施不足情況,投入200多萬元在醫院西面多建一棟醫藥大樓和加高街道門診部大樓,並規範了村級衛生站的建設和服務,解決就醫難問題,提高醫療保健水平。2011年羅平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100%以上。2013年,羅平鎮衛生院組織了90人的項目團隊,包括專職團隊18人,婦產科8人,輔助科4人,鄉村醫生60人,並定期分片區分村下鄉服務,服務範圍覆蓋全鎮24個村(居)委,2013年4月22日,國家衛生部領導到羅平鎮衛生院主持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暨鄉村醫生與居民簽約儀式。2013年共計有65人次參加無償獻血,遠遠超出羅定市下達的20人次獻血任務,完成任務208%,排在全市第一。

文體基建

2003年以來投入資金完善文化中心,村級文化室和文物維修工作,解決影劇院現代化座椅;圖書館於2004年設置電腦化系統借閱書刊。修善文化廣場,文化站於2004年經省驗收而定“一級文化站”;增添體育場(羅定市唯一鄉鎮有看台、座位體育場)和部分村體育場地,使羅平鎮這個第五批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永放光彩,促進羅平文明建設。2010年,在榃感新建一個進士牌坊,以緬懷先人,興文化育人之風。鎮有2個文化廣場,每村均有1個多功能的文化活動室,農民健身活動普遍開展。鎮文化中心樓的圖書館藏書15000多冊,電影放映隊全年放映達110多場次。

社會維穩

2013年,羅平鎮綜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糾紛案件31宗,成功調處30宗,成功調處率96.7%。村級工作站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83宗,成功調處82宗,成功調處率98.6%。全年共立刑事案件38宗,破案17宗,破案率45%,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21人,其中刑事拘留17人,辦理治安案件163起,集中整治治安亂點2處,送強制隔離戒毒人員24人;加強社會治安巡邏防控力度,出警345次,投入巡邏力量486人次。

環境保護

鄉村硬底化
鄉村硬底化
2013年,羅平鎮共建有收集點83個,垃圾轉運站1個。全鎮共投入225萬改善環境工作,“五化成效”效果顯著:一是凈化方面:羅平鎮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專項活動,不斷改善環衛基礎設施。同時注重鎮環衛隊伍的建設,有專兼職保潔員60人,實行早、晚定時清理垃圾,確保全鎮環境衛生。二是亮化方面:2013年羅平鎮加大投入對圩鎮進行亮化工程改造,新裝大街燈20盞,使羅平圩鎮內夜晚照明不足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而且成為一道亮麗的景觀。三是綠化方面:2013年,綠化建設加快發展,新建村級綠化小公園8個,新增綠地面積3500多平方米。四是道路硬底化方面:2013年,全鎮共籌集到資金250多萬元,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設8.7公里。五是美化方面:羅平鎮大力對環境進行美化,致力推進生態文明村鎮建設,特別是文化廣場經過全面翻新,既大方又美觀,已成為圩鎮一道亮麗風景線。

計劃生育

2013年,羅平鎮通過宣傳自願到市計生服務站進行孕前健康檢查的育齡夫婦有1034對,動員落實長效避孕節育措施的有809人,其中結紮378人;上環350人,超額完成市下達羅平鎮指導性四術工作任務。在鎮服務所進行B超雙查達2058人次,生殖健康檢查1425人次。

社會保障

2013年,羅平鎮有434人享受五保救助,1365人享受低保救助,優撫對象147人。2013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有效開展,全鎮參合人數80497人,參合率達104.7%;2013年新型農村醫療保險新增參保人員1170人,新增參保任務完成情況居全市第三名。全鎮完成社會保障卡信息採集71559人,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在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方面,全年共接受轄區內勞動者勞資投訴5宗,調解辦結5宗,成功率100%。

文化事業

春節活動
羅平鎮開展豐富多彩的新春文娛活動,營造出喜慶、熱鬧的節日氣氛,讓幹部職工、群眾歡度新春佳節。
籃球賽、圍棋賽、乒乓球賽等精彩的文娛活動吸引了大批群眾前來觀看。其中最緊張、激烈的就數籃球賽了,精彩的比賽博得圍觀群眾陣陣歡呼喝彩,掌聲、歡笑聲、尖叫聲此起彼伏,現場一片歡騰、熱鬧。
羅平中學傳統文化藝術節
2013年5月30日晚,羅定市羅平中學古韻飄香,掌聲陣陣。由校團委、體衛藝處主辦,羅定市技工學校協辦的羅平中學傳統文化藝術節晚會隆重舉行。晚會以“優秀傳統文化”為靈魂,以“展青春風采、顯國學魅力”為主題,融國學朗誦、小品、獨唱、合唱、舞蹈、話劇、武術、韻律操等多種表演元素,展示了該校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誦讀經典詩文活動的成果。羅平鎮委、鎮政府、羅定市教育局德育股和羅定市技工學校領導出席晚會。
晚會作為羅平中學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活動,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絢麗多姿,也讓學生領略了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瑰麗與絢爛,感悟了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與深刻內涵,培養了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對進一步加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推進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開展起積極的作用。
文藝表演
2015年11月19日晚,雲浮市及羅定市文廣局、文化館聯合在羅平沙頭村文化廣場舉辦“唱響中國夢文化進萬家”2015年雲浮市文化志願服務送戲下鄉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群眾文化素質。
藝術展覽
書香文化周2012年4月28日,由羅平鎮黨委、羅平鎮政府主辦,羅定市美術家協會、羅定市書法家協會協辦的“2012書香羅定”文化周羅平鎮書畫展在羅平鎮文化站拉開序幕。
全國群眾詩書畫印作品展
2015年春節期間,在羅平鎮舉辦的羅定市第二屆群眾詩書畫印作品展取得圓滿成功,本次群眾詩書畫印作品展主要是以群眾詩書畫印愛好者為主,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深化群眾文化宣傳和推動群眾文化良性發展的一項綜合性群眾文化活動。本活動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關注和幫助,從而充分體現出社會各界對群眾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關心與支持。本活動自徵稿以來,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寄來作品582幅,由主辦方篩選出87名作者共120幅作品展出。其中書法作品作品90幅、國畫作品20幅、版畫作品4幅、詩詞作品12首、山歌1首。而在這些作品中,有25位為主辦方國學廷開陽學社特邀名家作品。當中包括羅定市本土著名書畫家文聯主席譚晉興、美協副主席吳輕舟、文化局副局長黃琚國、書協主席寧德雄,還有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獲得者梁越強、湖南書協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李浩文、廣西知名篆刻家黃耀華、中國書法院黃亮明、李牧等十位中國書法家協會實力派書法家及十多位省級書協成員的30幅特邀作品。

旅遊


風景名勝

逕口樵歌
逕口樵歌羅定八景之一。羅平鎮平垌村大屋垌金山逕,古屋散落,綠水潺潺、青山環繞,放眼望去,是小橋流水人家,當地人愛好唱歌,有樵夫,負薪而過,一路即興而歌,餘音裊裊。樵夫的歌聲中不乏勸勉人勤學苦讀的內容。下為逕口樵歌詩二則:
詩(林昆)
羅平風景
羅平風景
侵晨小逕入煙蘿,次弟歌聲嶺外過;
無累無羈塵慮杳,載游載詠逸情多;
松花不老觀棋局,洞日初斜覺爛柯;
有志負薪勤苦讀,五雲深處聽鳴珂。
逕口樵歌
小逕曲通列障阿,樵夫次第共吟哦。
一肩晚色擔全濕,半嶺煙容踏破多。
喚子歸林禽解語,隨聲答響谷能歌。
山中世上俱棋局,滿向王郎問斧柯。
龍頭寺
龍頭寺寺位於羅平鎮沙頭村,坐落於沙朗圩東側,面向沙朗(音)河。龍頭寺歷史悠久,史載該寺於清康熙五年重修,距今約400年。
龍頭寺泗盆村的惠民廟齊名,相傳古時龍母和六龍子同黑蛇精鬥法,龍母擊敗蛇精,但長龍子被蛇精擊中漂落在西江的南方,龍母為尋散落的長龍子,沿瀧江尋找,但長龍子最終力竭而卒,長龍子卒於瀧江支流的沙朗河,化成了一座山脈,就是當地的龍灣村,龍母淚灑瀧州,就演化出牛路逕的神泉了,後人為紀念龍母和長龍子,均在當地設立寺廟紀念,在龍頭的地方建龍頭寺,就是沙朗龍頭寺了,又在龍頭寺對面建龍母鳳廟,由於龍母卒於德慶悅城,當地建德慶龍母廟。羅平沙朗龍頭寺和龍母鳳廟以靈驗而著稱。
醮會是羅定地區特色文化之一,龍頭寺和龍母鳳廟定期舉辦醮會,連續幾天幾夜上演各種精彩大戲及民間演出,熱鬧非凡。
惠民廟
惠民廟
惠民廟
惠民廟坐落在羅平鎮泗盆與馬溪村之間,是在明末清初興建的一座三合院,面向瀧江,既可教書育人,又可借假期堆放堆放運送都巿的農產品。人民為悼念皇上派來征糧、護送糧的要臣,常舉辦廟會等民間文化活動。1986年重修建,2003年維修。
張氏賢良書院
張氏賢良書院位於羅定市羅平鎮黃牛木,為木村青磚瓦木結構,兩座四合院式古建築現為羅定市文明祠堂,為羅定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時期,張賢良播遷瀧州(今羅定),距今七百多年,歷史悠久,張賢良重教化辦學堂,建立賢良書院,培育後代。古時,數年一考,優者中秀才,貢生,舉人,進士,狀元。取錄人數極少,難度大。賢良公裔孫張廣揚經多次會試奪魁,中秀才,中舉人後,於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中辛未科進士,成為羅定有史以來首開紀錄的第一個文進士。
后其父張昌於明代永樂二年(1404)又高中甲申科文進士,父子進士及弟成就驚人,繼后其叔張瀾於明代成化二十三年又高中第十五名文進士,成為名符其實的一門三進士。在古代羅定共有六個進士,而張賢良之後裔即居其三,而且還有五個拔元和六個舉人《羅定州志》《羅定縣誌》有載。
背夫山戰國
1983年11月,在羅平沙郎橫橋背夫山發掘舊戰國墓1座,出土青銅器等文物100多件。1983年11月下旬,羅定縣文物普查隊在羅平區沙頭鄉橫垌村背夫山發現了一座土坑墓(編號M1),隨後由省博物館派員會同清理。現將情況分述如下:
地理環境與墓葬形制背夫山是一座高約20米的小山崗,位於羅定市羅平圩東南7.5公里的橫垌村后,東南面有高峻的石芽山嶺,西北面300米處有沙朗河自南向北流經,匯進羅定江而注入西江
背夫山戰國墓葬與1977年太平區南門垌發現的戰國墓相距約12公里。墓坑位於山的西南坡,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長4、寬2米,墓向220度。墓坑上部已被闢為三級梯田,北端地面至墓底深2.3米。墓底中部有一個圓形腰坑,直徑45、深70厘米。
長崗坡渡槽
長崗坡渡槽位於羅定市羅平鎮長崗坡上,距鎮中心約1里路,它橫空跨越羅平鎮平垌、竹圍、雙連幾個村委,氣勢雄偉壯觀,全國馳名。有“廣東紅旗渠”之稱,素有“北看紅旗渠,南看長崗坡”之美稱。
長崗坡渡槽
長崗坡渡槽
長崗坡渡槽全長達5200米,寬6米,有133個石砌橋墩、132個跨拱,最高一個墩高達37米,拱的最大跨度達51米,渡槽兩邊設有行人道。渡槽凌空飛架橫跨在長崗坡上。
太平、羅鏡河水水位高可達2.1米,流量是25立方米/秒,通過渡槽流向生江鎮的金銀河水庫
長崗坡渡槽於1976年動工興建,1981年竣工通水,歷時四年多。渡槽設計過水流量25秒立方米,長度3450米,砌石拱渡槽1750米,共5200米,這個長度在當時是全國之最。渡槽寬6米,高2.2米。渡槽共有133個墩,132個跨拱,拱的最大跨度51米,最高高度37米。長崗坡渡槽的設計曾做過兩次方案,最後由原肇慶地區水電局派來工程師孔祥華與羅定縣水電局工程師梁中承擔設計和施工。
工程採用肋拱形式和實心重力墩,除幾個大跨度的拱跨以外,有2700米長的拱跨都用無筋拱或少筋拱,單鋼材就節約了300多噸。渡槽共有161條伸縮縫。
2009年,長崗坡渡槽入選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165處重要新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