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不自勝
悲不自勝
悲不自勝,拼音 bēi bù zì shèng,漢語成語,意思是指非常悲傷,自己無法承受起這種痛苦。出自漢·荀悅徠《漢紀·平帝紀》。
勝:能承受。悲傷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極度悲傷。
【舉例造句】:是年冬初,麗人無故,忽潸然淚下,悲不自勝,怪而問之,初則隱忍弗言,繼則舉聲大慟。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秋夕訪琵琶亭記》�
近義詞
悲痛欲絕、哀哀欲絕、黯然傷神、六神無主、失魂落魄
徠反義詞
喜不自勝、樂不可支、喜出望外、哀而不傷、樂不思蜀
補充式;作謂語、補語;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示例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燕歌》遠別;悲不自勝。”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秋夕訪琵琶亭記》:“是年冬初,麗人無故,忽潸然淚下,悲不自勝,怪而問之,初則隱忍弗言,繼則舉聲大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二十七章:“他在提到他的皇上時,往往痛哭流涕,悲不自勝。”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呂無病》:”洛陽 孫公子,名麒,娶蔣太守女,甚想得。二十夭殂,悲不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