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題君山的結果 展開
- 晚唐雍陶創作的七言絕句
- 唐代方乾的七言絕句
題君山
晚唐雍陶創作的七言絕句
《題君山》是唐代詩人雍陶創作的一首七絕。全詩以逼真地描繪君山倒影入手,筆勢凝致,重彩描繪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倒影。繼之詩情轉向虛幻,將神話傳說附會於君山的倒妙之中,以意取勝,寫得活潑,善於想象,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作者在不藉助濃詞艷句而竭力形象雕飾的原則下,把事物摹寫得維妙維肖,準確表現辜物的形態,蘊藉深刻,達到形神俱備的藝術境界。
版本一
題君山
風波不動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應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版本二
題君山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⑴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古代神話傳說:這山是舜妃湘君姐妹居住和遊玩的地方,所以為君山。
⑵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
⑶翠色:深顏色。碧色:淡顏色。
⑷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
⑸一螺青黛:一說是古代一種製成螺形的黛墨,作繪畫用,女子也用來畫眉;一說是指女人髮髻,這裡用髮髻。鏡: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鏡子。
⑹煙波:洞庭湖的湖面。
湘山的倒影向天連,碧水山色啊掩映天。
或許湘君前來梳洗,君山望鏡自照面顏。
《題君山》是唐代詩人雍陶創作的一首七絕。全詩以逼真地描繪君山倒影入手,筆勢凝致,重彩描繪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倒影。繼之詩情轉向虛幻,將神話傳說附會於君山的倒妙之中,以意取勝,寫得活潑,善於想象,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作者在不藉助濃詞艷句而竭力形象雕飾的原則下,把事物摹寫得維妙維肖,準確表現辜物的形態,蘊藉深刻,達到形神俱備的藝術境界。
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歷來詩人都寫它的闊大壯盛的氣象,留下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這首絕句,卻別出心裁,以纖巧輕柔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澄泓湛凝綠,物影巧相映”(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的精細圖景,並融入美麗的神話傳說,構成新巧而又清麗的篇章。
詩中寫君山,沒有用色彩濃麗的詞藻作刻畫、形容,而只是信手走筆,以極其樸素簡練的筆墨操物構景,勾勒出開闊的畫面。開首用“煙波”一詞別開生面地寫君山的倒影以起筆,作者雖寫君山之貌,但先避開,沒直寫,而用平靜如鏡的湖水來襯托君山氣勢的凝重。用“影沉沉”來突寫君山磅礴之狀。“碧”是湖色之淺淡,岌翠”指山色之濃重。此筆抑碧水而揚青山,以湖作背景,突現君山。作者首先描繪的不是偌大的洞庭湖,也不是蒼翠的君山,而是用山的照影來寫山的氣勢。這幅深淺各異的山水畫,畫面上水天相連,有一山的倒影正好列於畫屏當中。上面的湖色與影中的山色,山色重於湖色,深翠與淺碧兩兩對照,映襯出君山倒影的鮮明突出。這幅寫意山水畫,勾勒出事物的形態時用的是粗略的筆俗,所著的色彩既淡雅也很單一,自然突出了君山可愛的生趣。
這種富有神秘色彩的寧靜,很容易引發出詩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筆鋒一轉,將湘君、湘夫人的神話傳說,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繪中。古代神話傳說,舜妃湘君姊妹化為湘水女神而遨遊於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於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處”這一句,詩人在彷彿之間虛寫一筆:“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擬的手法輕輕點出:“一螺青黛鏡中間。”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鏡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著不少詩人為之命筆。“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這兩句詩,同樣也是以螺髻來形容,不過這是刻畫了遙望水面白浪環繞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這一首,則全從水中的倒影來描繪,來生髮聯想,顯得更為輕靈秀潤。起筆兩句,不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筆勢凝斂,重彩描畫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繼而詩情轉向虛幻,將神話傳說附會於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勝,寫得活脫輕盈。這種“鏡花水月”、互相映襯的筆法,構成了這首小詩新巧清麗的格調,從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展現出來。
《鑒誡錄》:劉(禹錫)尚書有《望洞庭》之句,雍使君陶有詠《君山》之詩,其如作者之才,往往暗合。劉《望洞庭》詩曰:“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翠色,白銀盤裡一青螺。”雍詠《君山》詩曰:“煙波不動影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