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蟲,是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的無脊椎動物,是渦蟲、絛蟲和吸蟲三類的統稱。沒有完整的消化系統,腹面的開口既是口又是它的肛門。多為雌雄同體,常進行自體受精,但也能進行異體受精。
扁蟲在進化上的意義:自扁蟲開始出現“器官”一個生命層次。
扁蟲
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無脊椎動物。特徵為
兩側對稱,通常扁平,無呼吸系統、骨骼和循環系統,無
體腔,且不具真體節。寄生或自由生活。已知約13,000種,分5綱。渦蟲綱(Turbellaria)約3,000種,全部自由生活。多數不超過5公釐(1/5吋),最大的達半公尺(約20吋)長,分佈於淡水、海水和潮濕處。典型者呈葉片狀或帶狀。前端有兩個色素點,是原始的眼。體表的全部或一部有纖毛。絛蟲綱(Cestoda〕條)約3,500種,
內寄生。體長,通常分成節片,無
消化管,表皮特化具吸收和分泌作用。固著器官僅位於體前端。成蟲幾乎都寄生於脊椎動物,但原絛蟲亞綱(Cestodaria)的種類有的寄生在環節動物體內。
吸蟲綱(Trematoda)的種類為
外寄生或內寄生,約6,250種。體不分節片,固著器官發達。此外尚有單殖綱(Monogenea)及楯盤綱(Aspidocotylea或Aspidobothria)。
扁蟲
扁蟲具有像葉片或者絲帶一樣扁平的身體,它們的大小從幾毫米到幾米不等。在13000多種扁蟲中,有10000中過著寄生生活,自由生活的有3000多種,大部分是海生的。它們喜歡在岩石或者海藻覆蓋下的泥沙中生活。扁蟲通常在
潮間帶的岩石上藏身,也常在大型卵石下面用腹面的纖毛沿石面滑動,淡褐色的身體像一片海藻,前方有兩個深色的眼點,觀察周圍的動靜。咽部平時像皺起的窗帘一樣,縮進身體腹面當中的一個開口裡。夜幕降臨后,它就悄悄地出來活動,主要捕食小型的軟體動物。
扁蟲結構
扁蟲顯微及器官結構圖
扁蟲多雌雄同體,常行自體受精,但也行異體受精。也有營
無性生殖的。有幾種渦蟲的精子通過陰莖深入 另一個體的組織內(皮下
授精)。自由生活種類的
生活史簡單,卵產生後黏附在他物上,不久孵出,長大成熟。寄生種類通常要在中間宿主中經歷幾個幼蟲期,生活史複雜。單殖綱的生活史最簡單,在魚體外寄生,無中間宿主。卵在水中孵化,幼蟲體上有許多纖毛,後端有鉤,附在宿主體上長大成熟。寄生在蛙體的某些種類(如多盤吸蟲〔Ploystoma integerrimum〕)與宿主的性成熟同步,顯然是受宿主的內分泌所控制。
復殖亞綱(Digenea)吸蟲以
螺類為中間宿主。第一期幼蟲(
毛蚴)自由游泳,進入螺體,經歷一系列的幼體發育,例如
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實質上是有尾的幼吸蟲,穿入宿主體表或被宿主吞入。直絛蟲
亞綱(Eucestoda)可因出卵或含
囊蚴的
中間宿主被吞食而傳播,偶見幼蟲從中間宿主移出通過皮膚傷口進入另一中間宿主體內。
扁蟲
交配對雌雄同體的動物來說似乎並不是什麼難事,但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如此。對扁蟲而言,它們為了獲得做父親的權利而展開爭鬥,讓交配成為一項充滿危險的活動。這種動物長有匕首般的陽具,除了用於交配外,也可用於獵捕食物。交配時,兩隻扁蟲展開決鬥,都不希望扮演母親的角色。被刺中的扁蟲將成為母親,擔負起撫養後代的重任,勝利者則繼續享受單身漢的生活,尋找下一個交配對象。
海扁蟲
渦蟲常用來研究再生,能進行無性生殖的種類再生能力最強。從直口渦蟲屬(Stenostomum)身體任何部位切下 的小塊都能長成一條完整的渦蟲。若切下的組織塊太小,便只能長成不完整的(如無頭的)個體。有的渦蟲只有體前部或帶腦神經節的組織塊能再生出頭部。再生時出現大量的新胚胞,這是一種富有
核糖核酸的特殊細胞。寄生種類一般很少能再生。但絛蟲能從頭節和頸部產生體節。由於這個特點,絛蟲病常難以治癒,因打掉的只是節片部分,頭節仍留在腸壁上,又可產生新的節片。有幾種絛蟲的幼蟲被切割後能再生。
扁蟲
渦蟲多為肉食性,由於有各種發達的攝食機制,能捕食比它們自身大的動物,如環節動物、節肢動物和貝類 等。渦蟲一般有一個肌肉發達的咽,能自口中翻出,伸到
環節動物和
甲殼類的體內,攝食其內部器官和體液。更發達的咽能擴展而把動物整個包住。咽簡單而有
纖毛者,僅能攝食
原生動物和輪蟲之類的小動物。吸蟲雖有消化道,但其體表似能吸收葡萄糖等類物質。
絛蟲無消化道,所有養料都通過體表吸收。氨基酸和小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向濃度高的場所轉移時需消耗能量,這和脊椎動物消化道內的過程相同。
自由生活和寄生種類都利用氧,但多數寄生種類厭氧代謝佔優勢,甚至有氧的環境(如血流中)也如此。與其 他
無脊椎動物相比,寄生
扁形動物組織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
蛋白質含量低。絛蟲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
糖原,它是低氧環境中能量的主要來源。某些種類的糖原占身體肝重的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