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區
連接腹部和下肢的過渡區域
腹股溝區,為前外下腹部兩側的三角形區域。其內側界為腹直肌外緣,上界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緣的水平線,下界為腹股溝韌帶。該區由淺及深分為7層:皮膚、皮下組織、淺筋膜(scarpa筋膜)、肌肉層(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該區為腹壁薄弱區。腹股溝疝是指發生於這個區域的腹外疝,分為斜疝徠、直疝。
腹股溝區是連接腹部和下肢的過渡區域,它的解剖層次與腹前壁基本相同,由淺入深可分為七層:①皮膚、②淺筋膜(camper's筋膜)、③深筋膜(Scarpa筋膜)、④肌肉層(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以及它們的腱膜)、⑤腹橫筋膜、⑥腹膜外脂肪、⑦腹膜(壁層)。
腹股溝區位於下腹部兩側,呈三角形,內側界為腹直肌外側緣,上界為自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側緣的水平線,下界為腹股溝韌帶。此區的特點:
①腹外斜肌在此區內表現為腱膜:
③站立時,承受的壓力比平卧時大大增高。
徠腹外斜肌在腹股溝區域,已無肌肉,移行為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到恥骨結節之間,反折、增厚形成腹股溝韌帶。
腹股溝韌帶內側部有一小部分纖維,繼續向後向下向外反折成陷窩韌帶(又稱為Gimbernat氏韌帶),附著於恥骨梳上,邊緣呈弧形。陷窩韌帶的遊離內緣組成了股環的內界。陷窩韌帶繼續向外延續,附於恥骨疏韌帶(又稱為Cooper韌帶)。上述各韌帶在腹股溝疝修補術中是重要的解剖標誌。
腹外斜肌腱膜的纖維自外上方向下方行走,在恥骨結節的外上方分為上、下二腳,二腳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形裂隙,即為腹股溝管的外環。正常人的外環口可容一食指尖。在腹外斜肌腱膜深面,有兩條呈平行的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於腹內斜肌表面行走,兩條神經纖維可相互交叉相連,手術中應注意保護,謹防誤傷。
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在腹股溝管中,兩者的肌纖維都向內下行走,下緣構成弓狀,越過精索前、上方,止於恥骨結節。一些教科書和手術圖譜中稱此部位兩肌肉的弓狀下緣為聯合腱(或稱腹股溝鐮)。其實在手術中發現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下緣多為肌肉,很少形成腱膜(僅約5%)。因此,聯合腱一詞在多數情況下是名不符實。但需要指出的是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或聯合腱)在經典修補術(Bassini氏修補)是修補後壁的基本用物,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腹橫筋膜(transversalisfascia)是位於腹壁肌肉層後方的薄層結締組織,在腹橫肌內深面和腹膜外脂肪層之間。是腹壁筋膜的一部分,並與腎筋膜、髂筋膜和盆筋膜相連續。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內上方,腹橫筋膜有一卵圓狀裂隙,即為腹股溝內環。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圓韌帶在內環處穿過腹橫筋膜。有研究發現,在精索穿過內環口處,腹橫筋膜形成吊索呈褶狀垂下包繞精索,稱之為“僧侶帽”(monk`shood),這一結構的作用使得內環具有“括約肌”作用,當腹橫肌收縮、緊張使內環像括約肌一樣,可適度包繞收緊內環起保護作用。
此外,人體在發育過程中睾丸帶著精索由內環處穿出,腹橫筋膜向下將其包繞,成為精索內筋膜。腹橫筋膜向下延伸覆蓋股動靜脈,並伴隨至股部,形成股鞘前層。
髂恥束(iliopubictract)是英國學者AlexanderThomson發現並命名的,故又稱為Thomosn氏韌帶。長期以來由於我們中文的外科學教科書中從未出現過該名詞,這可能與早些年代的醫生不做后入路的疝修補有關。因此,我國的醫生和解剖專業人士對這一結構認識甚少。近年來,特別是腹腔鏡技術進入疝外科領域,TEP手術在分離腹膜前間隙時見到這結構,使我們重新認識髂恥束。
髂恥束是腹橫筋膜的增厚部分,位於在腹股溝韌帶深面與其平行走行。髂恥束內側直接起源於恥骨體上面的內側部,位於恥骨結節腔隙韌帶與恥骨結合處的後方,其外側呈扇狀延伸與腹橫筋膜和髂筋膜相交織,髂恥束全程與髂骨棘並無直接相連。髂恥束的寬度在與股動脈交界處平均為4.6mm,在與髂前上棘鄰近處平均為5.3mm。有人曾做過測量,髂恥束的厚度約為腹橫筋膜的2倍。因此,並不明顯。
疝外科中髂恥束具有多種意義,Shouldice修補術和Nyhus修補術都特別利用髂恥束對腹股溝管後壁進行修補。TEP手術的腹膜前間隙的建立,髂恥束是分離過程的標誌之一。
Bogros間隙為腹壁和腹膜間隙的一部分,外側為髂筋膜,前方是腹橫筋膜,後方是壁層腹膜。進入這一間隙的途徑一般是從臍下腹直肌後方,向外下分離。從這一間隙很容易將腹壁與腹膜分開。這一間隙是法國解剖學家和外科醫生Bogros在1832年提出的,當時是為了找尋結紮下肢血管的途徑,後來又發現這一間隙與女性盆腔膿腫的擴散有關。對疝外科而言,Bogros間隙的意義在於它是后入路修補(Stoppa,Nyhus修補)和腹腔鏡修補(TEP及TAPP)經的通道或要分離的空間,也是放置補片的空間。
Retzus間隙又稱為恥骨后間隙或膀胱前間隙,這一間隙在腹直肌後方很容易到達,向下即達恥骨后間隙。TEP手術是利用這一間隙建立操作空間。
從臍水平至恥骨結節水平的前下腹壁皮膚和部分外生殖器的皮膚由第10胸神經(臍水平)至第12胸神經(肋下神經)的主幹分支及第1腰神經支配。胸神經有前、側皮膚分支。第1腰神經的主幹分支參與髂腹下、髂腹股溝神經的組成。髂腹下神經有一側支在髂嵴正上方的腹外斜肌潛出,支配臀部上側方的皮膚。疝修補術中更為重要的是髂腹下神經的前支,它從腹股溝管外環的正上方腹外斜肌腱膜潛出,向下支配恥骨上區皮膚。
髂腹股溝神經支配部分腹內斜肌,不穿出肌肉,通過腹股溝管外環,伴隨精索下行,支配腹股溝韌帶遠側的下肢內側、陰莖根部、陰囊前上部皮膚。在女性,神經從外環潛出,支配陰阜和大陰唇。
生殖股神經的生殖支和股支結合或分為兩支從腰大肌的前面潛出。生殖支通過腹股溝管內環出骨盆,和精索一起行走,支配睾提肌神經僅有的支配肌,或者生殖股神經穿過精索,當穿出腹股溝管外環側方后,支配陰囊前側方大部分區域。生殖股神經的股支來源於第1~2腰神經,穿過或者在腹股溝韌帶下方穿過腹股溝韌帶,在隱靜脈裂孔的側方橫過,在股鞘中短距離行走後支配股鞘區域的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