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梅

龍腦香科青梅屬植物

青竹梅屬薔薇科,在分類上與江浙一帶所產的青梅相近。青竹梅的藥用價值在祖國醫學寶庫中早有記載。民間則將青竹梅廣泛應用於解毒、解熱、殺菌、止瀉、止咳、止痛等。青竹梅又可用於治療感冒、氣喘、胃腸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近年來,經過汕頭大學生物系自由基生化研究組多年的研究,發現青竹梅具有很強的清除自由基與活性氧的能力,能明顯降低細胞脂質過氧化程度,防止細胞衰老,這主要是由於青竹梅果內含有較多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0D)的緣故。因此,經常食用青竹梅對人體甚有好處的。

物種簡介


別名:梅(通稱)、青竹梅、酸梅樹(潮汕)、酸梅。
性狀:本品為薔薇科櫻桃屬梅。多為栽培,栽后6-7年5-6月間果青黃色時採收。
性味:本品酸、澀、溫。
功效:有斂肺理腸、生津止渴、驅蛔蟲、止痢的功用。
主治:肺虛久咳、口乾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細菌性痢疾、月經過多、癌瘤等。外用治瘡瘍久不收口、雞眼等症。

形態特徵


高達30m,胸徑達1.2m。樹皮青灰色。幼枝和嫩葉密被星狀毛。聚傘圓錐花序,花小,白色。果近球形,具2長3短由萼片增大的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澤、肉厚、核小、質脆細、汁多、酸度高、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具有酸中帶甜的香味。

生長繁殖


種子繁殖

採種及種子處理選取生長旺盛、抗病蟲力強、果大核小、果肉肥厚、味極酸、產量高的單株作為採種母樹。於6月採收成熟的果實、攤放在室內通風處,讓其充分后熟至果肉腐爛,約10天左右取出置流水中搓洗,漂去腐肉。果核晾乾后,再置於人尿中浸泡半個月,取出沖洗后晾乾即可播種。播種育苗酸梅宜秋播,最遲不過元月。先在整平的苗床上作高畦,按行距20厘米,開7厘米深的溝,再按株距7厘米進行點播。播后覆蓋細土。保持土壤濕潤,翌年4月中旬出苗。種子經過上述處理,出苗率可達90%以上。當苗高30厘米左右時,每7天進行1次根外追肥,用250克尿素對水40公斤,用噴霧器噴灑於葉面,促使幼苗生長健壯。11月下旬再重施1次冬肥,以農家肥為主,促使苗木生長粗壯,安全越冬。

嫁接繁殖

砧木宜選擇1-2年生健壯的杏、山杏或梅的實生苗,也可選擇當年的毛桃砧木。接穗則選已經開花結果的優良品種,采發育充實,飽滿的當年生酸梅營養枝。採用T字形芽接法。芽接時間宜在7-8月,選陰天進行,嫁接部位以在砧木干基距地面5厘米處為宜。(平滑少節處,橫切一刀,再從上往下縱切一刀,長約1.5厘米)接芽成活后15-20天內應及時解綁。一般當年不萌發,翌年春才萌發放葉,此時應對砧木進行截梢,並隨時抹去砧芽。小滿時開始摘心,可促使側芽生長,有利多發新枝。嫁接苗1-2年即可始花。利用嫁接苗栽植是酸梅提早開花結果。提早豐產的重要途徑。

扦插繁殖

於秋分或早春開花后,剪取1年生粗壯枝條,長15-20厘米,每段枝條要2個以上的節位,在下端近腋芽等處,削一馬耳形斜面,插前用吲哚丁酸或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研製的植物高效生根劑,浸泡5-10分鐘,可促進形成層細胞分裂,加速髮根。然後按株行距10厘米X20厘米斜插入苗床。入土深為插條的1/2-2/3。插后澆水,並搭棚遮蔭,嚴防日光直射,避免灼傷和過度蒸發。水分管理是扦插成活的關鍵,因此桿插后要經常保持苗床濕潤,但又要防止積水。一般成苗率可達70%左右。

壓條繁殖

若為叢生灌木狀樹形,則可採用壓條繁殖。於2-3月間,選生長粗壯的1-2年生長枝,在母株旁挖一深溝,把枝條攀下來,將其埋土部位的樹皮剝去半圈,用木杈固定在土中,上面蓋土,待生根后截離母體進行移栽。若為喬木,則採用高空壓條,即把枝條環剝一圈,用碎麻和泥土混勻,將環剝處用竹筒或塑料布包裹起來,上端不要紮緊,經常洒水使之保持濕潤,待生根后截離母體,另行移栽。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宜選擇背風向陽的丘陵地,低山地栽植。秋季全面耕翻1次,於冬季按株行距2米X3米(110株/畝)挖穴,穴寬70厘米,深60厘米。每穴施入腐熟的廄肥20公斤,和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苗床整平耙細后,作成1.2米寬的高畦。

栽植

當苗高1米左右時,在2月初選雨後晴或明天起苗移栽。栽時將幼苗主根剪去一小部分,放入栽植穴、用熟土覆蓋、分層踏實,填土至八成時澆水,滲透后封土至滿穴。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梅苗移栽初期,行間空隙較大,可間套種豆類或中藥材。結合間作物進行中耕除草。春、秋兩季各1次,中耕后培土。一般成林之後,就不必再行中耕除草了。
施肥:酸梅耐瘠薄,施肥不宜過多。每年2次,第1次在5-6月采果后,施速效肥料;第2次在11月上旬剪枝后,施越冬肥。其方法宜採用在樹周圍開環狀溝施下。亦可給合中耕除草施肥培土。肥料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少量磷肥
整形修剪:移栽2-3年後的幼樹,於冬季在干基距地面60-80厘米處定干。發芽后選擇3-4個生長健壯充實的枝條,培育成主枝。主枝間保持一定間距,與主幹約成50度角,向外延伸,翌年再在主枝上選留3-4個副主枝,在副主枝上培育出側枝,使其成為樹冠開展、通風透光的自然開心形。以後每年修剪2次,分別在3月中旬和11月中旬進行。修剪以疏剪為主,短截為輔。剪去病蟲枝,枯枝、細密枝以及擾亂樹形的交叉枝、徒長枝。主枝若生長勢較強時,亦可適當輕剪。因酸梅均為1年生枝開花結果,當進入結果期后,宜在采果後進行1次重剪,以促使形成眾多的發育健壯、充實飽滿的新果枝,為第2年豐產打下基礎。每次整枝修剪后,必須增施肥料。這是使酸梅增產的關鍵措施。
摘心:酸梅花芽分化多在7月,故當新梢生長一定長度后,於小滿進行摘心,以促進新梢充實,節省養分、有利花芽分化。

防治方法


炭疽病

為害葉部,引起焦黑斑點,發生普遍,嚴重時葉片枯死。多在6-7月份梅雨季節和秋雨連綿期間發病。
防治方法:
①清潔果園,及時燒毀病枝落葉,減少越冬病原菌。
②發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周噴1次,加噴2-3次。

天牛

為害樹榦,卵多產於主幹或主枝基部皮層中,幼蟲蛀入木質部為害。
防治方法:
①懸掛黑光燈誘捕天半成蟲。
②5-7月人工捕捉成蟲,刮除樹榦裂口處蟲卵;
③注射藥物。先用小刀將蟲糞、木屑清除,再用塑料噴油壺從上向下注射80%的敵敵畏原液,然後用泥漿封口,可殺死天牛幼蟲。

蚜蟲

為害嫩梢及嫩葉。嚴重時常引起早期落葉,使樹體生長衰弱,影響花芽形成。
防治方法:
①清理田園,燒毀殘葉,消滅越冬蟲卵。
②及時噴灑25%亞胺硫磷1000倍液。避免使用樂果,否則易引起早期落葉。

地老虎

為害幼苗,常從地面咬斷根莖或剛出土的幼芽,造成斷苗缺苗。
防治方法:
①清除雜草,剷除越冬場所。
②人工捕捉。清晨巡視苗地,發現有被咬斷幼苗,用手輕輕撥開周圍表土,捕捉幼種。
③懸掛黑光燈誘捕成蛾;
④用紅糖60份、酒10份、水100份、加90%的敵百蟲原葯1份,配成毒餌,每3-5畝放置一盤誘殺成蛾;
⑤用少量敵百蟲原液拌炒香的麥麩,加適量水,配製成毒餌,傍晚撒於苗地誘殺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