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高粱酒的結果 展開
- 中國白酒品種
- 莫言創作中篇小說
高粱酒
莫言創作中篇小說
《高粱酒》收錄於《紅高粱家族》的第二章。小說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我”的家族裡的先輩一一爺爺、奶奶、父親,姑姑等,一方面奮起抗擊殘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發生著讓子孫後代相形見絀的傳奇般的愛情故事。小說洋溢著作者獨特的豐富飽滿的想象力、感覺描寫,張揚出旺盛的生命力。
紅高粱家族分五章:紅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殯、奇死。
故事只是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但那裡挺拔的紅高粱卻蔓延在那個世界的每一角落紅高粱地里生活的人們有英勇,有王八蛋紅高粱地里發生的往事有蕩氣迴腸,有卑鄙齷齪幾十年的歲月如過眼雲煙紅高粱在生長,成熟,乾枯又發芽但紅高粱地里的人依然挺著紅高粱般的腰桿繼續著紅高粱的歷史.
莫言的主要作品《紅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殯》、《狗皮》。全新的歷史觀念,藝術手法突破了以往敘事方式和敘事框架,寫抗日戰爭的同時渲染了原始生命力。縱情歌頌了紅高粱一樣 充滿血性與反叛意識的民族精神。書中洋溢著莫言獨有的豐富飽滿的想象力、令人嘆服的感覺描寫,並以汪洋恣肆之筆全力張揚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稱當代文學中劃時代的史詩精品。
首先,紅高粱是一個整體象徵意味,有巨大的闡述空間,既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物質食糧,又是他們繁衍生息的現實空間。它內蘊著熱烈、強悍、茁壯頑強的生命力,又象徵著剛毅不屈堅忍犧牲的復仇精神。
高粱地里的野合、伏擊、演出的是一幕幕的英雄活劇。因此,紅高粱象徵著偉大的民族血脈和靈魂。其次,歌頌生命意識和生命力。批判了現代文明的退化和生命的衰微。
“我”已經被現代文明徹底閹割。大腦里充滿了機械僵化的現代思維,身體是被骯髒的都市生活臭水溝浸泡著,每個毛孔都散發著撲鼻的惡臭,退化成高粱地里的雜種高粱。再次,標誌著新歷史小說的誕生,開創了一種新的敘事模式,心裡是注意不關心歷史本身,關心的是特定歷史環境中的人,人道,人的異化問題。
因此,此書中,對抗日戰爭歷史進行了顛覆,草根階級成為抗日的主力。第四點,敘事技巧上的突破,設置了親緣敘事者的雙重視角。雖然運用第一人稱,但講述的絕非第一人稱視角範圍內的事“我”敘述故事以外的事,真正的故事講述者是“我父親”。另外,創造了多過程的敘述方式,講一個故事分敘幾次。每一次的敘述各有側重,合成一個多義、復調、立體化的藝術實體。打破了傳統的一維線性敘事的局限。
莫言,作一書,名紅高粱家族。狂放,現情感,舞天馬行空。剛烈,滿內氣,呼颶風大作。爆裂,染大紅,聞血雨腥風。時空交錯事件交叉雖不新鮮,但飽溢的衝動控制了敘述。也許後面幾章沒有前兩章完整天成,但可以理解成情緒的衝擊波衝破了文字的圍牆。
這本書很怪,甚至到達了欲罷不能。這個欲罷,甚至你不想讀了,也不禁想繼續讀下去的感覺。這裡面的人物,很真實,也很超於真實,很多的情節,讓人恍如夢中,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用言、用語是典型的莫言風格。人的本性在這個小說里也披露的近似露骨,讀過不知道該拍岸稱讚,還是扼腕惋惜。
莫言
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院院長,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濰坊學院名譽院長。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11年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生死疲勞》和《蛙》這兩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見的宗教情懷,使它們超越了中國作家同行,而進入了世界文學的行列。莫言的業績,也使他當之無愧地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在2013年2月1日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通過為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1年 開始創作生涯,發表了《枯河》、《秋水》、《民間音樂》等作品。
1985年創作《白狗鞦韆架》。
1986年 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1991年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獲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學位。
1997年 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獲高達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1997年 脫離軍界,轉至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並為報社的影視部撰寫連續劇劇本。
2000年 《紅高粱家族》獲亞洲周刊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2001年 《檀香刑》獲台灣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書獎。
2001年6月4日受聘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兼職教授。
2002年至今任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導師。
2003年《檀香刑》獲第1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2003年11月受聘為汕頭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
2005年 再次失手茅盾文學獎。《四十一炮》獲第2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獲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05年,獲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說《生死疲勞》獲頌福岡亞洲文化大獎。
2006年11月28日受聘為青島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說吧,莫言》。這套書分為三卷,約100萬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歷程。
2008年 《生死疲勞》獲第2屆紅樓夢獎首獎。
長篇小說《四十一炮》系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最終入圍作品。
2008年10月17日,《生死疲勞》獲首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2008年11月8日,受聘為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駐校作家。
2009年3月,受聘為濰坊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名譽院長。
2009年開始使用新浪微博,一共發微博28條,1043056粉絲,關注5人。
2009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蛙》,創作手法別具一格,小說由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講述了一個鄉村婦產科醫生的人生經歷,表現一個時代的難和痛。
2011年3月,應邀成為軍賦文學院特約作家。
2011年8月,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11月,受聘請為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2011年11月24日下午,中國作家協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投票選出中國作協第八屆全委會副主席,莫言當選副主席。
2012年5月受聘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
2013年4月19日,作家莫言攜新作《盛典——諾獎之行》亮相第23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現場,講述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趣味點滴,揭秘其諾貝爾文學獎領獎之行。
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因其“用虛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獎金約750萬元人民幣。
在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即將舉行頒獎典禮之際,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日前宣告成立,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北師大校友作家莫言擔任該中心主席。
北京時間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點30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斯德哥爾摩瑞典學院發表領獎演講。
北京時間2012年12月11日凌晨,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隆重舉行。0點16分許,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正式領取了的諾貝爾文學獎,並在隨後參加了盛大的諾貝爾晚宴。據媒體報道,莫言在晚宴尾聲發表致辭時,感謝了諾貝爾評委“堅持自己的信念”,同時感謝了自己的家人。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及家人,12月14日上午返回沉浸在“白雪世界中”的北京。莫言在機場表示,此次感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作家的熱情。談到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難出佳作的“魔咒”,莫言說,要盡量避免這一結局,作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還是寫作。
2013年1月20日,莫言獲得2012年度CCTV三農人物獎
2013年1月22日,莫言受聘母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2013年2月1日,莫言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3年04月12日,作家莫言獲諾獎后的首部作品不是小說,而是關於自己諾獎之行的“心路剖析”。長江文藝出版社日前透露,由莫言編著的《盛典——諾獎之行》將由該社於4月19日在海口書博會首發。據長江文藝出版社工作人員介紹,莫言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網上對其諾獎之行的描述很多,但其中謬誤之處也不少,為了恢復事實真相,莫言便寫下了這本書。全書共分七章,以莫言在瑞典七天的所見所思為框架,共16萬字。之所以是編著,是因為全書並非完全由莫言寫就,其中也收錄了莫言的演講實錄、記者專訪以及觀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