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口岸

城市建設

西藏有邊境縣21個,邊境鄉104個,邊境地區總面積34.35萬平方千米,人口40餘萬。西藏同鄰國及地區接壤的陸地邊境線長3 842千米。全區共有5個國家邊境口岸,已開放的邊境口岸有樟木普蘭吉隆、日屋。其中,樟木、普蘭、吉隆口岸為國家一類邊境口岸。

內容簡介


日屋口岸為國家二類邊境口岸。樟木、吉隆、日屋三個邊境口岸面向尼泊爾普蘭口岸兼容中印、中尼邊境貿易,亞東口岸在歷史上兼容中印、中印邊界錫金段、中不邊境貿易。此外,拉薩的貢嘎機場是航空一類口岸。
邊境口岸
邊境口岸

貿易通道


中印貿易的主要通道
位於日喀則地區亞東縣境內,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坡谷地,海拔2 800多米,與印度、不丹兩國接壤,對外通道41條。17世紀中葉開始,亞東逐漸成為中印貿易的主要通道。和平解放初期,是西藏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該口岸距拉薩460千米,距印度加爾各答410千米,距甘托克100千米,距不丹廷布約300千米。歷史上亞東口岸是中印兩國間最大的陸路通商口岸,也是西藏境內條件最好的國家一類口岸。1956年口岸邊貿額為3 000萬元人民幣,交易對象包括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1961年國家和自治區在亞東設立海關和各類外貿機構,公路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條件基本具備。中印關係改善後,亞東又開始出現少量的邊民互市貿易,並初具規模。不丹和印度邊民在亞東帕里鎮和下司馬鎮進行易貨貿易
普蘭口岸 中尼、中印邊境貿易的通道
位於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坡,與尼泊爾、印度兩國接壤。普蘭縣北部有神山岡仁波齊峰和聖湖瑪旁雍錯,是著名的佛教朝聖地區,歷史上是印度教徒入境朝拜的必經之路,每年入境的香客約4.5萬人次。由於境外不通公路,時常大雪封山,外國商民一般僅在每年7~9月入境交換,屬季節性口岸。1954~1962年,普蘭口岸主要與鄰國開展邊境小額貿易,當時印度盧比在流通中佔有較大比例,進口商品主要為糧食、木材和日用品,出口以羊毛鹽巴、硼砂為主。1960年該口岸邊貿額100萬元,1962年口岸關閉,1992年恢復開放,成為西藏西南部對外貿易往來的主要口岸,年交易額約4 000多萬人民幣。

吉隆口岸


中尼邊境貿易的通道。位於日喀則地區吉隆縣境內,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吉隆藏布下遊河谷,與樟木口岸隔山為鄰。197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二類陸路口岸,曾經設有海關、商檢等部門,后因樟木口岸的繁榮,吉隆口岸進出口貿易基本停止,海關、商檢等部門隨之撤銷。1987年國務院批准吉隆為國家一類陸路口岸。交易除以物易物外,多以尼幣和人民幣作為支付手段

日屋口岸


中尼傳統的邊境貿易通道。位於日喀則地區定結縣境內,與尼泊爾的哈提亞市場相對。197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二類陸路口岸。由於日屋至邊境線(陳塘)不通車,口岸除民間小規模互市貿易往來外,並未真正通商。2002年國家投資修建日屋至陳塘的公路,以推動日屋口岸的邊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