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彈具
槍械供彈系統的組成部分
供彈具(或稱供彈裝置)是槍械供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武器系統的可靠性,因為約有30—70%的常見故障是在供彈過程中發生的。對供彈具而言,合理的設計不僅能使供彈流暢而穩定,還能有效地簡化供彈機構、減輕全槍質量。
歷史上曾出現過的供彈具種類繁多,但到二戰期間現代供彈具的基本種類已經確定,主要包括彈倉、彈匣、彈鏈和彈鼓(盤),早期的一些供彈方式如供彈漏斗(日本大正11年式機槍)和彈板(法國哈其開斯M1914式機槍)業已淘汰。到20世紀80年代末,又出現了螺旋彈鼓和其它一些新型供彈具。每種供彈具都有其長處和缺陷,武器最終採用哪一種形式的供彈具,主要還是取決於這種武器的用途和使用環境。
![管狀彈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7/ma7a0f88be65539da1b740d554d578912.jpg)
管狀彈倉
對於手持的單兵武器來說,便攜性與能否迅速更換供彈具要比持久射擊性能更為重要。特別是在近戰中,步兵最好不必放下武器就能補充彈藥,這種情況一般使用彈匣,因為單手就能將空彈匣從槍上卸下,取出新彈匣並裝回武器上,同時另一隻手無需放下武器。因此此類單兵武器,如手槍、衝鋒槍、突擊步槍和某些輕機槍,一般都採用彈匣供彈。
![供彈具](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d/m2d7be07d8c4b40880be4c07bdf1a2425.jpg)
供彈具
彈匣在武器上的位置也很有講究。對於手槍和某些衝鋒槍,彈匣可以裝入握把內,但其它武器就必須另外放置。如果象ZB26輕機槍那樣裝在槍身上方,槍彈可以藉助重力下降,裝卸動作比較自然,但瞄準具卻因為彈匣擋住了瞄準線而必須偏置在一側,同時槍身輪廓變高,隱蔽更為困難;“司登”衝鋒槍的彈匣裝在槍身側面,更換迅速而且方便,但這樣會破壞槍身平衡,只適用於衝鋒槍等近戰武器;若彈匣位於槍身下方,雖然卧姿射擊時彈匣可能觸地,更換也不太方便,但仍可以避免上述的大多數弊病,所以大多數武器都採取這種方式。另一方面,彈匣供彈的武器可以方便地實現空倉掛機功能,當槍彈打完,托彈板上抬便可掛住槍機,而彈鏈供彈式武器則恰好相反,所以用於近戰用途的突擊步槍、衝鋒槍等更多地選用彈匣供彈方式。
彈鏈供彈雖然火力持續性好,但其供彈機構的設計較其它供彈具要複雜得多,因為武器必須依次移動各個鏈節,使槍彈移至進彈口的位置,然後由進彈機構推彈(或先取彈再推彈)進膛。如德國MG34通用機槍,就採用凸輪槓桿組合式輸彈機構,輸彈機置於機匣蓋中,由撥彈槓桿帶動撥彈滑板撥動彈鏈,撥彈槓桿上面裝在機匣蓋上,下面裝在槍機凸輪頂桿位置的兩個凸起之間,當槍機復進、后坐時帶動撥彈槓桿,使撥彈滑板作橫向擺動,以使撥彈齒抓住一發槍彈,並將該彈撥至阻彈齒處,等待槍機推入彈膛。進彈機構按其工作方式分為單程進彈和雙程進彈兩類。單程進彈是在槍機復進時,直接將處於進彈位置的槍彈推入彈膛,如MG34機槍;雙程進彈是在槍機后坐時,先將處在取彈位置的槍彈從彈鏈中抽出並向下壓,使槍彈移近槍膛軸線,槍機復進時,再推彈入膛,其結構雖然複雜,但機構運動更平穩,避免以彈頭作導引入膛時損壞彈尖,典型的例子是前蘇聯PKM通用機槍。此外,進彈方式不同,所使用的彈鏈也有區別,單程進彈的槍械使用的是開式彈鏈,雙程進彈則使用閉式彈鏈。
![供彈具](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c/m4c06fc197d83141896c4a1b6d1f09538.jpg)
供彈具
當然實踐應用中還需要考慮其它一些因素。如步兵在戰場上可能需要越障、匍匐甚至涉水,攜帶的彈藥必須能夠承受粗猛的操作和惡劣的環境,當需要時仍能正常使用,比起彈鏈來裝在彈匣中的槍彈能更好地經受這種考驗,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輕機槍仍保留了彈匣供彈方式的原因。現代軍隊中各種不同供彈方式的武器一般會同時裝備,但分級使用,如班排步兵攜帶彈匣供彈武器,而連排支援火力則使用彈鏈供彈。同時,從班用武器通用化考慮,同一種武器也可以使用不同種類的供彈具。其中最典型的是比利時FN 5.56mm“米尼米”輕機槍,供彈機構設計以彈鏈為主,即可以採用懸掛式彈鏈,也可以採用200發彈鏈盒,但機匣左側的輸彈導板下方還設有彈匣槽,因此也可以直接採用M16或FNC步槍的30發彈匣供彈,而且在這3種供彈方式間轉換不需要改變任何零件,進而提高了武器的適應性。與此類似的還有國產81式自動步槍,除使用彈匣外,尚可使用81式輕機槍的75發彈鼓,在實戰中2支裝有這種彈鼓的自動步槍的火力甚至比1挺輕機槍更有效。國產新型警用衝鋒槍較早期的型號也是如此,即可以使用安放在槍身上方的螺旋彈鼓,也可以使用插在握把內的彈匣。
這種供彈具比較少見,形狀像我們常見的漏斗。優點是它可以給自動擊發槍械提供持續、永不停歇的火力。機槍打到最後幾發子彈時,馬上掀起彈斗蓋,將幾個裝滿子彈的彈夾壓入彈斗內,機槍即可持續射擊。缺點是彈斗供彈機構構造比較複雜,通常子彈在擊發後退殼時需要有油來潤滑打完的空彈殼,否則極易發生卡殼現象,造成機槍火力中斷。使用彈斗供彈的槍械有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即我們常說的“歪把子”機槍)。
這種供彈具只限於轉輪手槍使用。一個彈巢通常裝6—9發子彈,彈巢這種供彈具具有兼容性,既是供彈具又是槍膛。到現在為止這種供彈具仍然受到世界各國警察的青睞。缺點就是裝彈量少而且不能全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