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濟吉特·瑞澂

清末的大臣

博爾濟吉特·瑞澂(1863年-1915年),清末大臣。字莘儒,號心如,蒙古族,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琦善之孫,黑龍江將軍恭鏜之子。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因留守北京有功,擢升九江道。1905年調任上海道。徠1907年先後任江西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同年10月升任兩江總督,1910年升任湖廣總督。武昌起義爆發,逃往上海。旋被清廷革職。民國成立后,沒收其存於錢莊的百萬財產,1915年死於上海寓所。

生平


博爾濟吉特·瑞澂
博爾濟吉特·瑞澂
瑞澂少年時紈絝成性,與勞子喬、岑春煊並稱“京城三惡少”。后蔭為貢生,入刑部任筆帖式、主事,后升任戶部員外郎。
1906年外放,任江西九江道台,有官聲,遂調任上海道台,負責與各國交涉。任內奉命在轄境內禁絕鴉片,即建立警察部隊。1908年升任江西按察使,旋即調任江蘇布政使。後任蘇州、松江、太倉、杭州、嘉興、湖州六地清鄉總辦,向外國購買軍艦,編成內河水師,一舉擊潰盤踞太湖一帶的水匪,擒獲匪首夏竹、林聲為。1909年與時任兩江總督端方不睦,上表辭官,以退為進。清廷慰留,升任其為江蘇巡撫。在任期間欣賞培植戴季陶。他同時與張謇等立憲運動首腦和載澤等掌權大臣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聲名鵲起。
1910年,再升任湖廣總督。10月與錫良領銜聯名十八省督撫致電軍機處,請速開國會,成立責任內閣。1911年,瑞澂為與調任四川總督的端方爭功,提出修建川漢鐵路,被任命為總辦。俄而四川保路運動興起,瑞澂採納新軍第八鎮統制張彪的意見,調遣湖北軍隊赴川鄂邊境,準備進軍四川。八月十九(10月9日),漢口俄租界巡捕破獲武漢革命黨人秘密據點,繳獲黨人名冊,多列軍人名。俄方將資料移交給清政府。湖北布政司陳樹屏建議銷毀名冊以安眾心,而督府師爺張梅生力勸瑞澂按名捕之,瑞澂聽張的意見,獲三十二人,誅彭劉楊三人,於是軍心騷動,翌日爆發武昌起義,瑞澄棄城而逃,先逃至上海,不久聞聽清朝政府欲治其罪,遂再逃日本。
清朝終結后返回上海,1915年病死

評價


武昌兵變,由於中央集中軍權之後,引用士官出身之軍官與北洋將領遂分派別,有新舊之分。武昌起義,由於新派主謀,初僅兩營起事,余皆觀望不動。后鄂督瑞澂搜得叛軍名冊,牽涉新軍士官很多,士官恐株連,遂先發響應。假使瑞澂處以鎮定,將名冊銷毀,即可使反側者安心,徐圖處置,何至釀成大禍。———曹汝霖
按武昌之成功,乃成於意外,其主因則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則張彪斷不走,而彼之統馭必不失,秩序必不亂也。———孫中山
辛亥革命爆發,湖廣總督瑞澂逃走;但瑞澂並不是腐敗官僚,他是個積極推動改革的人。———章開沅(歷史學家)。

家庭


父親:博爾濟吉特·恭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