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絲拳

峨嵋派高樁拳術之一

纏絲拳系徠峨嵋派高樁拳術之一,在四川各地皆有流傳。只是各地叫法不一樣,有的稱為纏閉門或化門,或者蠶閉門。自祖師楊德三(又名楊鳳苞)傳自今大約300年歷史。廣安馬壩稱為化門或蠶閉門,廣安前鋒、武勝、合川稱為纏閉門,重慶榮昌稱為纏絲拳。是融易、武、醫、道、佛、儒等傳統文化為一體的武術門派,有三大絕學:纏閉武術、北斗星巽離易學、纏閉武醫。中華武林百傑趙子虯、李毅立和廣安市武術協會主席彭程等對纏閉武術的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

發展歷程


纏閉門為纏門、化門(又叫閉門)的總稱,自祖師楊德三(又名楊鳳苞)傳自今已近三百年歷史。清康熙、雍正年間,國家雖已基本穩定,但由於金人殘暴成性,滿漢積恨卻日深,不少民族義士紛紛反清復明,其中楊德三就是一個傑出的代表。楊德三為楊家將後代,外公為劉伯溫後裔,人稱劉神仙,自幼承傳家學,並受外公教導,飽讀詩書,精研兵法,修鍊奇門遁甲,並學習多家少林、峨眉拳功,聞武當內家拳神奇玄奧,於是拜一武當道士學習內家拳、劍,學習經年,由於根基為少林、峨眉,卻仍不知內家拳梗概。一日在武當山間偶觀一蛇、鶴相搏,鶴攻尾,首來救,鶴攻首,尾相連,鶴擊中,首尾援,而鶴飛翔於空中,清靈縹渺,引進落空,再結合所學內家拳、外家拳,豁然開朗。於是再在武當道士指導下苦練多年,廣積少林、武當、峨眉武術之精華,並取蛇之“纏繞化解”,鶴之“鶴嘴連擊,引進落空”自創一門武學,即今之纏閉門(現纏閉門各套路中起式仍保留著蛇、鶴相搏的雛形)。後來楊德三在武當道士的指導下奇門遁甲更是精進,於是融數理奇門和法術奇門為一體,並學習道教醫學,這樣楊德三不僅武學,而且醫學、易學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楊德三藝成,為反清復明,他先是通過曾靜聯絡岳鍾琪,因為岳為岳飛後代,楊給岳曉以大義,岳也怦然心動,準備反清,並且聯絡了當時的大將軍年羹堯。他們一起商量,由楊潛入北京,先刺殺雍正皇帝,造成內亂,然後岳、年與其他反清義士乘亂起事。楊德三於是憑著高超的武功,經過舉薦和考試,進了清禁軍,並任禁軍教頭,白天教習武藝,夜晚聯絡各方反清義士,密謀反清,但由於不慎致消息敗露(年羹堯與雍正是至交,年告的秘,同時岳也上奏朝廷)。在一個深夜,楊德三準備就寢,但突然心神不定,就立即起了一個奇門局,測出當晚有人要來刺殺他,於是當晚他就暗藏在屋樑上。果然在深夜,他的房門被一群大內高手破入,弓箭、暗器直射入他的床上。正在衛士幸慶之際,楊德三從樑上飛躍而下,殺退大內高手,逃出北京,從河北、河南,一直流落在江西、四川等地。
在楊德三的逃亡途中,儘管驚險頻現、緊張刺激,但是也發生了很多動人的事迹,同時也結交了大批江湖好漢,也零星地收了一些徒弟。就這樣,楊德三邊逃亡,邊改姓換名,賣賣藝、看看病,或給別人算算命、看看風水,謀求生活費用和反清經費,有機會時也聯繫一些反清復明的好漢,以圖東山再起。
據武勝纏閉門掌門王者師口述,在楊祖師逃亡到河南時,遇見一武林高手陳光應,疑為大內高手,與之大戰數百回合不分勝負。后誤會消除,陳述自己為陳家溝陳王廷嫡孫,於是兩人結為摯友。陳光應欽佩楊德三的為人和武功,並向其學習纏絲拳(不知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與之有關否,有待考證),並助其逃敵追殺。而楊德三也向陳光應學習陳家拳(所以纏閉門有纏絲太極拳兩路,而纏絲掌的風格也有太極的打法和特點)。
幾十年奮鬥下來,楊祖師覺得事不可為,一個夜晚,他夜觀天象,演奇門遁甲和太乙,知清廷尚有三甲子氣數,漢室河山難於短期恢復,於是潛心研習武學、易學、醫學和丹道,創立了纏閉門武功、北斗星巽離易學(由於是夜觀天上北斗七星,同時又是巽、離卦的學問,故叫北斗星巽離易學)和纏閉門武醫,追求長生之術。並畢生武學傳給江西黃益川(另外可能還有很多傳人,但已不可考,黃益川與楊年齡相差較大,應該是楊晚年弟子,黃益川死後葬於合川雲崗)。楊德三傳下黃益川后,即雲遊四方,去追尋黃老足跡,尋求長生之法。黃傳四川魏三峰(又名魏三炮)、楊為善(大足)、鍾文任(廣安),魏傳李厚庵(又名李八爺,合川人),李傳丁遂良、江步雲,丁傳王壽亭(武勝)、周金山、丁質彬、王仲山,王壽亭、王仲山又從學於江步雲,王壽亭、王仲山傳王者師,王者師傳彭明述,彭明述傳彭程,彭程傳蔣素珍、鄧道明、陳飛、林建、何金輝、陳子傑、陳培紅、張振和、陳家德、郭軍其、向焯、陳有龍、陳祖文、彭權、吳高喜等。
纏閉門四川主要有七支,黃益川、魏三峰、李厚庵、丁遂良、王壽亭、趙子虯、李毅立等在傳承上作的貢獻最大。師承脈絡清楚的有三支,為黃益川傳出。第一支,為合川派系,丁質彬傳丁俊才、王德亮,另丁家(丁遂良)還傳潼南丁家壩丁星五,此支遞代傳習,繁衍至今,以纏絲拳為主,極重纏繞化解之法。第二支,大足派系,由楊為善(又名楊白毛)傳大足縣龍水鎮何世福、尹思賓、遊學中等,何世福傳陳世興、陳世福、陳世倫,陳世倫傳陳開雲、陳亞軍、鄭三級,陳開雲授徒較多,主要在大足、榮昌一帶,此支套路較多,但多短小,較重硬功。第三支,廣安派系,一為王壽亭、王仲山傳出,王仲山傳王者師、李興成、李寶成,早年王壽亭在成都打擂曾獲銀獎,在武林以一雙鐵鐧鮮逢敵手,后開場授徒,讓纏閉門武功廣為流傳,該系極重內功,講究易武醫結合,拳套有劈手纏絲、纏絲拳、纏絲連環拳、大小十字拳、爛纏絲、三十六閉手、六肘、翻子纏絲、六合、纏絲掌、纏絲太極拳等;另尚有杜家,也傳於黃益川,後有民間拳師杜占螯隱居華鎣山潛心鑽研纏絲拳法和易學、道功,被武師杜心源弟兄赤誠相邀,於是傳拳於杜家,后杜心源再傳武勝縣城關李家,李家世代習武,祖傳纏絲拳為李定邦所繼承,李定邦傳弟李定國,李定國傳子李毅立,李毅立傳鄒德發、張培蓮、彭程;還有廣安鍾文仁一支,趙子虯、杜星繼承其法,傳藝於張培蓮、趙幼生、彭程、蔣軍等人。彭程傳蔣素珍、鄧道明、陳飛、林建、何金輝、陳子傑、陳培紅、張振和、陳家德、郭軍其、向焯、陳有龍、陳祖文、彭權等。掌門信物、拳譜、易學絕技由廣安派系傳人繼承。另外纏閉門在四川尚有四支,但師承脈絡欠詳:一支由清初朱剃頭傳出,主要在墊江一帶;一支由鄧躍龍傳徐世全,徐傳技於閬中一帶;一支在綿陽、內江;一支在涪陵,據說由清咸末劉聾鼓傳出。

重要賽事


風格特點

由於纏閉門祖師楊德三先學少林,後學武當,尤其是受張三丰一脈武學、丹道影響極大,當然在那樣的環境,可能或多或少也受了一些龍門派的影響,后長期生活在四川,與峨眉諸家拳藝的交流在所難免,尤其是近代纏閉門傳人與松溪派、形意、八卦、太極、詠春諸多交流、學習。比如趙子虯隨陳曉東學習松溪,李毅立隨朱國福鄭懷賢學習形意、太極、八卦,彭明述又繼承祖上所傳彭祖氣功、養生術和子平術、救貧秘法,彭程隨陳小旺學習陳氏太極,到香港學習詠春,所以在趙子虯、李毅立、彭明述時,就已經形成纏閉通備門思想。到了彭程這一代,纏閉通備門更為完善,主要是以纏閉門古傳為核心,旁及形意、太極、八卦、詠春。
同時纏閉門又多仁人志士、濟世良醫和易學、丹道大家,所以纏閉門武學風格獨特,融武、醫、易、道、佛、儒為一體,而技法神奇,易武醫藥丹道合一。其總歌講:搭手即吞迎,封逼忙進身、變化隨身滾、虛實要認真。而杜家以步法輕快為特色,講究“出步似行犁,直踏中宮沖洪門”。總之纏閉門在手法上多剽手、登掌、虎爪、閉手等,步型上多弓箭步、半馬步,步法上多追步、圈步、擦擦步,以偏、側、滾、進和退讓、柔化剛發為主,巴、拿、抖、造、劈、掛,防打結合,技法上以剛擊柔、以柔克剛,從而剛柔相濟、攻防一體。其中既有“踏洪門、逼中宮、以步催人、以步擊人、以步發人,拳打一條線、一撒周身皆手”的打法,同時又多閃讓迂擊的技法,實戰中常以正步纏絲登掌為基礎,輔以陰陽、五行、八卦手法,追魂十二巧打、纏閉十八腿、沾衣十八跌、三十六天罡神拿手、袖裡藏針等技法,往往可達“拳打八方,腿掃六路,一撒通身皆手,周身無處不彈簧”的境界,應付群攻至善至妙,從而形成了與其他門派不同的一個顯著特色,不僅可單人搏擊,而且可對眾擊。另外纏閉門中功法神奇,並常輔以葯功,其中罡氣法即為典型的道家周天功法,它以《道德經》、《黃帝內經》、《易筋經》、《易經》為基礎,輔以培元內壯丹、添火丹等葯功,配合補天鎖陽功(類似於漏盡通),可較快地打通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十二經別等,從而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是典型的丹道大法——人元金丹秘法。而纏閉門先輩還認為:“練武不練葯,到老病托托(四川方言)”,所以纏閉門門人要求學習中醫內、外、骨傷科,滿醫、蒙醫傷科,並輔以道醫食療練功、養生。現纏閉門流傳下來的拳械功主要有:劈手纏絲、纏絲拳、爛纏絲、纏絲烈馬拳、纏絲盤龍拳、纏絲連環拳、紅纏三十手、纏絲真訣、八步纏絲、六合纏絲、九路纏絲功、大十字、小十字、大練樁、小練樁、二十四貼身靠、十四手、翻連環、反搶連環、七星扣、纏閉十八腿、百花拳、九子連環捶、十二時辰、六六拳、六肘、十六肘樁、三十六閉、滾龍樁、三十六天罡神拿手、追魂十二巧打、十八爛、太樂、二十四貼身靠、連成、四門樁、四門拳、水擒十字拳、觀音掃殿、遁龍樁、燕青拳、引閃、青龍拳、四象拳、梅花三十手、太極長拳(纏絲掌)、纏絲太極拳、子午單刀、鳳尾鑽花刀、回馬雙頭槍、虎頭槍、梅花七星劍、纏絲劍、太極龍行劍、三攔棍、子午棍、霸王鞭、纏絲鞭桿、扭絲盤龍鞭槍棍、盤龍扭絲棍、飛龍十八式、三十六點鋼梅花槍、鎖口槍、南陽大刀、子午雙刀、纏絲連環鐧、流星錘、纏絲流星拂(塵)、二人對練(一打一)、一打二、一打三、桶子功、太子勁、總纏、綿掌、霸王肘、練功十八法、打草龍樁、十八練功法、混元一氣陰腿功、閻王膝、鐵橋手、金剛手、鐵頭功、童子功、鐵布衫、九九歸元功、補天鎖陽功、十二段錦等,同時纏閉門還有很多符篆治病(祝由,中醫十三科之一)、丹道練功、易學絕技等方法。
纏閉門武功主要流傳於廣安、南充、重慶、合川、大足、綿陽、內江、達縣等地,四川、江西、湖北及國外(國外學生多為趙子虯、李毅立、彭程三人傳出)也有部分流傳,但易學絕技和丹道大法一直為掌門人或嫡系傳人掌握,為單線流傳,門外弟子難窺絲毫。今適逢百家爭鳴,彭程在師父臨終前徵得師父同意,纏閉門易武醫藥丹道才得以傳出。
各地的拳路動作差異較大,擊法不同,所以各地拳路演練風格迥異。鄒德發習練的過傳統套路“十二手濫纏絲拳”(隨李毅立老師),這種纏絲以偏、側、滾、進和退讓、柔化為主,防打結合。擊打手法主要有巴、拿、抖、造、劈、掛六種。步法講究:出步似行犁,直踏中宮沖洪門。套路演練時以趨步、擦擦步為主,勁道要求“慢拉架子快打拳,剛猛快脆一瞬間”,“行拳如蠶吐絲,柔軟沾連”,“發放如毒箭離弦,法到勁到”。
十二手濫纏絲拳為功力性基礎拳,動作僅十二手,發勁剛暴,招式清晰,擊打有方,短小精悍。因以十二手為一段,作直進往返運動,來回重複一次為一路,每練須重複十二路二十四段,故運動量大,很適合青壯年人練習。
十二手濫徠纏絲拳譜曰:
腳踏長山手拉弓,巴拿抖造力無窮。擒拿掛劈纏絲勁,直踏中宮沖洪門。
拳打四路群芳步,剛猛快脆定輸贏。招勢相兼十二手,反覆磨鍊功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