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漯河的結果 展開
- 河南省轄市
- 山東省境芽庄湖入湖河流
漯河
河南省轄市
漯河市,河南省地級市,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複確定的國家食品名城、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原經濟區重要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下轄3市轄區、2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漯河市常住人口為2367490人。
漯河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處於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於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歷史悠久,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的許慎也生活在這片土地。
漯河市是2018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2020年,漯河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73.9億元,增速1.5%,全省第16位。
![漯河夜景](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4/m249cb72e3fb014788a94552e1ad26c05.jpg)
漯河夜景
秦漢屬召陵縣管轄。
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
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南潁川郡遂被取消。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併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
明嘉靖三年(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
清末,京漢鐵路在這裡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
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
1960年6月郾城縣併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
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里。
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后,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
截至2018年12月,漯河市下轄3市轄區、2縣:源匯區、郾城區、召陵區、舞陽縣、臨潁縣。市人民政府駐地郾城區。
轄區 | 轄區下轄行政區劃 |
源匯區 | 老街街道、馬路街街道、順河街街道、干河陳街道、大劉鎮、陰陽趙鎮、空冢郭鎮、問十鄉 |
郾城區 | 沙北街道、龍塔街道、淞江街道、孟廟鎮、商橋鎮、裴城鎮、新店鎮、龍城鎮、李集鎮、黑龍潭鎮 |
召陵區 | 天橋街街道、翟庄街道、召陵鎮、鄧襄鎮、萬金鎮、老窩鎮、姬石鎮、青年鎮 |
舞陽縣 | 舞泉鎮、吳城鎮、北舞渡鎮、蓮花鎮、辛安鎮、孟寨鎮、太尉鎮、侯集鎮、保和鄉、馬村鄉、文峰鄉、姜店鄉、九街鎮、章化鎮 |
臨潁縣 | 城關街道,新城街道,杜曲鎮,繁城鎮,台陳鎮,王崗鎮,瓦店鎮,巨陵鎮,窩城鎮,三家店鎮,王孟鎮,大郭鎮,固廂鄉,石橋鄉,皇帝廟鄉,陳庄鄉 |
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地理座標為東徑113°27′一114°16′,北緯33°24′一33°59′。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64公里,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北距省會鄭州140公里,距臨潁縣城30公里;西與郾城縣城相接;西南距舞陽縣城45公里。
![漯河記憶](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5/m250e13fe093f4348ce74d78e0ea05eb1.jpg)
漯河記憶
地質
漯河市位於舞陽崗及召陵崗風積崗地之間,全為澧河及汝河改道泛濫沖積層。除市區西南陳崗、小村鋪一帶及召陵崗西側分佈有晚更新統黃土狀亞沙土外,其它地區為全新統沖積地層及沼澤相地層。市區新生界底板深度1500--2000米,300米深度內全部為第四紀地層。秦嶺緯向構造帶延入河南以後,分為北、中、南三支。漯河市及所轄舞陽、郾城、臨潁三縣範圍內位於其南支,因此以東西向構造為主,北西向及南北向構造次之。由於華北盆地在新生界以來長期處於下降階段,其構造形跡全被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呈隱伏構造。
漯河位於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於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氣候特點表現為“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涼爽日照長,春季乾旱多大風”。全市累年平均氣溫為14.6℃。7月份最熱,累年平均為27.4—27.7℃。1月份最冷,平均為0.5一0.7℃。極端最高氣溫43.2℃(臨潁1966年7月19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6℃(舞陽1969年2月2日)。氣溫年際變化不大,年內變化明顯,以7月份為界限,以前各月氣溫是逐月上升,以後各月為逐月下降。全市年均降水適中,但降水的年際變化大,年內時空分佈不均。一般是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並且雨量多集中於7、8兩個月內。
漯河市境內鹽礦主要分佈於舞陽縣境內的孟寨、姜店兩個鄉,估計有80平方公里,儲量約400億噸。特別是澧河沿岸,鹽藏深度最淺的約900米,鹽層厚度為120米。河沙主要產於沙河和澧河,其沙質純凈,大小均勻,級配合理。常年開採量在200萬立方以上。
植物資源
漯河市糧食作物共有4科13屬18種。以小麥、玉米為主;其次有稻子、大麥、紅薯、穀子、高粱、大豆;另外還有豌豆、綠豆、扁豆、喬麥等。經濟作物共11科15屬16種,主要有煙草、芝麻、油菜、花生、麻類、棉花、蘆筍等;蔬菜約16科40餘種。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林果資源約有40科屬122種,其中喬木約有19科36屬56種,主要樹種有泡桐、毛白楊、柳、榆、槐、椿、楝、松樹等。灌木主要有花椒、荊條、酸棗、白臘條、紫穗槐、杞柳等。果樹共9科16屬22種。主要有蘋果、梨、桃、杏、柿子、葡萄、石榴、櫻桃、山楂等;花卉約60科130餘種,木本花卉以梅花、月季、臘梅、海棠、玫瑰、扶桑、梔子、柑桔、佛手、牡丹、米蘭等為主,約有32科76種;草本花卉常見的有菊花、蘭花、芍藥、君子蘭、朱頂紅、晚香玉、文竹、一串紅、美人蕉、仙人類等,約28科54種。
動物資源
漯河市家養動物有馬、牛、驢、騾、豬、羊、狗;雞、鴨、鵝、貓、兔、蜂、貂等;野生動物有野兔、貉、山貓、黃鼠狼、獾、刺蝟、蝙蝠等;野生飛禽有鵪鶉、大雁、鴛鴦、魚鷹、貓頭鷹、啄木鳥、燕子、麻雀、杜鵑、喜鵲等,大多數是益鳥;魚類資源以人工養殖為主。有鯉魚、鯽魚、草魚、白鰱魚、鱅魚、圓魚、團頭魴等。
![沙澧河](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8/mc851c5e41db80c5a2e842b65a55e3beb.jpg)
沙澧河
截至2019年末,漯河市總人口285.3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萬人,常住人口266.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3.9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3萬人,出生率10.54‰;死亡人口1.8萬人,死亡率6.32‰;全年凈增人口1.2萬人,自然增長率4.22‰。
漯河市有回族、壯族、撒拉族、維族等38個少數民族,民族人口共計3.76萬人,占漯河市總人口的1.46%,其中回族36493人,佔少數民族總數的97%,蒙古族207人,滿族222人,其他民族671人。非農業少數民族人口20395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漯河市常住人口為2367490人。
漯河市有回族、壯族、撒拉族、維族等38個少數民族,民族人口共計3.76萬人,占漯河市總人口的1.46%,其中回族36493人,佔少數民族總數的97%,蒙古族207人,滿族222人,其他民族671人。非農業少數民族人口20395人。
市委書記、副書記
中共漯河市委書記:劉尚進。
漯河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秦保強。
副市長
中共漯河市委常委、漯河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漯河行政學院院長:高喜東
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工商聯主席:栗社臣
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漯河市公安局局長、黨組書記、督察長:李軍信
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徐匯川
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喬彥強
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周劍
秘書長
漯河市人民政府秘書長、黨組成員、機關黨組書記:徐光華
2018年,漯河市地區生產總值1236.7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1.0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741.2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384.4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結構為9.0:59.9:31.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46530元,增長7.1%。
2018年,漯河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48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1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05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22%。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55萬人。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0.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7%。
2018年,漯河市地方財政總收入14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8.4億元,增長6.9%,其中稅收收入68.5億元,增長8.6%,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7.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4.6億元,增長5.3%,其中民生支出133.3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2.2%。
2018年,漯河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比上年增長9.6%。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39.7%;第二產業投資下降7.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9%。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6.6%。工業投資下降1%,占固定資產投資的45.4%。民間投資增長9.5%,占固定資產投資的80.6%。
2018年,漯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9元,比上年增長8.9%;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248元,增長11.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68元,增長8.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731元,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0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977元,增長14.3%。
2019年,漯河市實現生產總值1578.4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7.8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729.9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710.7億元,增長6.7%。三次產業結構為8.7:46.3:45.0。人均生產總值59190元,增長7.1%。
2020年,漯河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73.9億元,增速1.5%,全省第16位。
第一產業
2018年,漯河市糧食種植面積406萬畝,比上年增加6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17.5萬畝,增加3.7萬畝;玉米種植面積139.3萬畝,增加2.2萬畝。棉花種植面積0.94萬畝,減少2.2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8.9萬畝,增加4.4萬畝。蔬菜種植面積94.5萬畝,增加1.9萬畝。
2018年,漯河市糧食產量181.5萬噸,比上年增長2.1%。其中,夏糧產量104.1萬噸,下降2.1%;秋糧產量77.4萬噸,增長8.3%。小麥產量104.1萬噸,下降2.1%;玉米產量66.8萬噸,增長8.5%。
2018年,漯河市棉花產量0.07萬噸,下降70%。油料產量4.5萬噸,增長38.1%。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85.6萬噸,增長2.7%。瓜果類農作物產量41.2萬噸,增長8.5%。
2018年,漯河市豬牛羊禽肉總產量30.92萬噸,比上年增長4.5%。禽蛋產量14.98萬噸,增長0.28%。牛奶產量1.14萬噸,下降4.99%。年末生豬存欄203.46萬頭,增長0.22%;生豬出欄357.03萬頭,增長2.83%。
截至2018年底,漯河市農業機械總動力252.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4%。農用拖拉機9萬台,與上年持平。
第二產業
2018年,漯河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9.8%,集體企業增長9.6%,股份制企業增長8.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1.4%。分門類看,製造業增長8.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7%;產品銷售率105.5%。全年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增長11.5%,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9.4%;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0.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0.4%;裝備製造業增長1.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2.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9.0%,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4%;高技術產業增長21.5%,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1%;高新技術產業增長26.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7.5%。
2018年,漯河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9.8%;利潤總額增長7.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利潤總額下降24.6%;股份制企業增長4.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25.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83.6元,比上年增加0.17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35%,比上年下降2.9個百分點。
2018年,漯河市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3%,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85.1%;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7%;利潤總額增長8.3%。
2018年,漯河市建築業總產值69.1億元,比上年增長5%。資質內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03家,比上年增加2家。
第三產業
2018年,漯河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21.1億元,比上年增長38.5%。其中,住宅投資102.8億元,增長40.7%。商品房銷售面積277.2萬平方米,增長29.3%。其中,住宅258.5萬平方米,增長33.5%。商品房待售面積2.8萬平方米,下降72.8%。其中,住宅2.6萬平方米,下降74.2%。
2018年,漯河市億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177個,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10.4%。全年產業集聚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4.3%,其中,產業集聚區工業投資下降0.4%。
2018年,漯河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分城鄉看,城鎮463.4億元,增長10.5%;鄉村116.8億元,增長10.9%。分行業看,批發業71.9億元,增長11.9%;零售業417.2億元,增長10.2%;住宿業4.1億元,增長16.2%;餐飲業87.0億元,增長11.2%。
2018年,漯河市批發和零售業網上零售額8.5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比上年下降9.4%,飲料類下降7.6%,煙酒類下降1.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7.8%,化妝品類增長2.6%,金銀珠寶類增長8.2%,日用品類下降31.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4.5%,中西藥品類增長27.5%,傢具類增長9.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4.3%,汽車類增長13.4%。
2018年,漯河市進出口總值6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6%。其中,出口總值57.4億元,增長22.4%;進口總值5.2億元,下降12%。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0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1%。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55.7億元,增長6.2%。
2018年,漯河市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含快遞)13.8億元,增長42.6%;快遞業務總量5060.9萬件,增長48.9%,快遞業務收入5.5億元,增長30.4%。電信業務總量87.3億元,增長168.9%。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61.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6.9億元,同比增長12.6%。
截至2018年底,漯河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184.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6%,其中境內住戶存款餘額791.6億元,增長10.3%。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795.4億元,增長11.5%,其中境內住戶貸款餘額301.7億元,增長19.8%。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51.2億元。其中,財產險9.2億元,壽險34.0億元,意外傷害險0.8億元,健康險7.3億元。
截至2018年底,漯河市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8家;省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1家。全年共取得省級科技進步獎4項。全年申請專利2292件,同比增長23.6%;授權專利1507件,同比增長18.6%。年末共有通過資質認定的檢測檢驗機構44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1個,完成產品認證的企業36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3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6.12萬台件,制定、修訂地方標準15項,新建計量標準7項。
2018年,漯河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0.92萬人(不含技工學校),在校生2.78萬人,畢業生0.81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59萬人,在校生4.74萬人,畢業生1.55萬人。初中招生3.51萬人,在校生9.89萬人,畢業生3.05萬人。小學招生3.55萬人,在校生20.57萬人,畢業生3.48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9.81萬人。
高等院校
序號 | 本科 | 專科 | 中專 | |
1 | 河南工業大學漯河工學院 |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 | 漯河醫學專修學院 |
2 |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漯河市藝術學校 |
截至2018年底,漯河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文化館6個,公共圖書館5個,博物館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
截至2018年底,漯河市共有廣播電台5座,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5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台3座,教育台1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全年出版報紙844萬份。年末共有綜合檔案館6個,已開放各類檔案4.4萬卷、1.3萬件。
截至2018年底,漯河市共有衛生機構180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96個,婦幼保健院(所、站)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6個。衛生機構病床床位15319張。衛生技術人員1520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418人,註冊護士6330人;按機構分,其中醫院衛生技術人員9286人,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212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480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22人。
新冠疫情
2020年3月28日,河南省漯河市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1例。
2018年,漯河市承辦大型體育比賽24次,其中國家級6次、省級6次。全年全市運動員共獲亞運會冠軍1個,全國冠軍11個,金牌63枚,銀牌72.5枚,銅牌102.5枚。
截至2018年底,漯河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21.1萬人;城鎮企業職工參保24.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18.2萬人;工傷保險參保23.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6.9萬人,其中參保在職職工45.1萬人,參保退休人員9.3萬人,參保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11.8萬人。
截至2018年底,漯河市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0.4萬人,全年共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540.3萬元;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389.9萬元。全年共退出貧困村24個,脫貧人口5041人。
漯河是重要的公路、鐵路樞紐城市之一。全市鐵路、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較為便利。境內水資源豐富,沙、澧河橫貫全境,在市區交匯,漯河港是沙穎河航道重要港口,自古通航,為推動中原地區的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07國道穿市區南北而過,京珠高速、漯周高速、漯平高速公路相交形成“黃金十字架”,國省級公路幹線與縣鄉級公路縱橫交織,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
截至2020年,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5249公里,基本建成了以漯河市區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高標準的二級公路為骨架,干支相連、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路。
高速鐵路:京廣高鐵(已通車)
漯河市火車站(2張)
普速鐵路:京廣鐵路、漯阜鐵路、漯寶鐵路、范辛鐵路
城際鐵路:鄭漯城際鐵路、洛(陽)平(頂山)漯(河)周(口)城際鐵路
主要車站:漯河站、漯河東站、漯河西站
京廣高鐵(BeijingGuangzhouhighspeedrail)
2012年12月26日,京廣高鐵全線開通運營。
京廣高鐵北起北京,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南至廣州,穿越京、冀、豫、鄂、湘、粵六省市,全線設計時速350公里,初期運營時速300公里。北京至廣州最短運營時間控制在8小時,比原來最快普速列車節省12小時30分鐘。
主要港口:漯河港(LuohePort)
![漯河港](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7/m4723bf2ab9fe6c4bf814eac09c583f9c.jpg)
漯河港
漯河港是沙潁河周口至漯河段航運開發工程(漯河段)的一部分,是河南省確定的重點項目,總投資達到3.85億元。漯河港通航后,貨物運輸可以輻射周邊地市,一些大宗貨物屆時都可以通過漯河港輸入輸出,帶動運輸、倉儲、裝卸、物流等產業的發展。
漯河港建成后,與京廣、孟平鐵路及京港澳、南洛高速和107國道等,形成三位一體的強大運能,對促進沙潁河水資源綜合利用,推進豫皖兩省水運業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018年,漯河市公路貨運量6434萬噸,比上年增長14.5%;公路貨運周轉量163.9億噸公里,增長9.0%。公路客運量1887萬人,下降10.7%;公路客運周轉量11.5億人公里,下降10.4%。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32.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3.1%,其中私人汽車29.4萬輛,增長13.1%。民用轎車(小微型載客汽車)28.1萬輛,增長13.8%,其中私人轎車27萬輛,增長13.9%。
星級景區
截至2018年底,漯河市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5處,3A級旅遊景區6處,2A級旅遊景區1處。
5個國家AAAA級景區:沙澧河風景區;開源森林公園(現名金鳳凰鳥文化樂園);小商橋;南街村;許慎文化園
其他景點:香陳灣遊樂園;河上街古鎮;十五里店桃花會
“受禪台”、“三絕碑”、隋代小商橋等。漯河市有各類文物景點2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7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30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
(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賈湖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舞陽縣古遺址
2許慎墓漢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古遺址(第六批)
3郝家台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漯河市古遺址
4阿崗寺遺址新石器時代河南省舞陽縣古遺址
5小商橋隋河南省臨潁縣古建築
6彼岸寺碑宋河南省漯河市石窟寺及石刻
![文物古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d/mbd8660433bb5bbab89745a373e2f70d9.jpg)
文物古迹
(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受禪碑及公卿將軍上尊號碑魏臨潁縣石刻及其他
2楊再興墓(含石碑)南宋臨潁縣古墓葬
3阿崗寺遺址新石器時代舞陽縣古文化遺址
4彼岸寺經幢宋郾城縣石刻及其他
5付庄遺址新石器時代郾城縣古文化遺址
6小商橋隋臨潁縣石刻及其他
7彼岸寺大殿明舞陽縣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8山陝會館牌樓清舞陽縣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9賈湖遺址新石器時代舞陽縣古文化遺址
10湖南郭遺址新石器時代舞陽縣古文化遺址
11郝家台遺址新石器時代郾城縣古文化遺址
12許慎墓漢郾城縣古墓葬
13大崗遺址舊石器時代舞陽古文化遺址
14東不羹故城東周舞陽古文化遺址
15洄河石拱橋宋漯河市古建築
16北舞渡當鋪(含天爺廟)清舞陽縣古建築
17鄧襄寨遺址新石器時代漯河市古遺址
18凌雲台遺址新石器時代漯河市古遺址
19召陵故城周漯河市古遺址
20城高遺址周漯河市古遺址
21裴城遺址周漯河市古遺址
22古城遺址戰國至唐漯河市古遺址
23開元寺(含城隍廟)明至清舞陽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24文廟大成殿明郾城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漯河麻雞
漯河麻雞,河南省漯河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漯河麻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2/mf27960e84113828b7224ce5f5e267f1c.jpg)
![漯河麻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2/mf27960e84113828b7224ce5f5e267f1c.jpg)
漯河麻雞
漯河屬溫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7℃,適宜養殖雞禽。漯河麻雞分青(鐵)腳麻和黃腳麻雞。青(鐵)腳麻雞的喙、脛、趾為鐵青色;黃腳麻雞的喙、脛、趾為黃色。漯河麻雞肉質鮮美細嫩,具有“鮮、嫩、爽、滑、甜”特點,口感好。青(鐵)腳麻蛋殼為白褐色,黃腳麻蛋殼為褐紅色。蛋個體小,重量輕,蛋殼稍薄,蛋黃顏色深,味兒香可口。
2009年9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漯河麻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許慎: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作者,東漢著名經學家和文字學家。
公孫大娘:郾城北街人,是唐代最傑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
陳星聚:清代台北知府,率領台灣人民抵禦法國侵略者,是深受台灣人民愛戴的民族英雄。
郭廷以:舞陽縣人,近代知名史學家。
王文元:曾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豬蹄西施:原名李佩煜,豬蹄店主,因相貌清純美麗而爆紅網路,參加《天天向上》、《非常了得》等節目。
毛愛蓮:著名越調錶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全國勞動模範。
申鳳梅:著名越調錶演藝術家,越調“婉約派”奠基人和越調“毛派”創始人,被譽為“中國越調皇后”,越調“常青樹”,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收姜維》等作品家喻戶曉。
王拱璧:早期中國同盟會會員,全力投身於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中,他是中華留日學生總會的學生領袖。他發表的論文和專著,深刻地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東遊揮汗錄》、《河南人民當頭大禍》等專著,至今仍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
李欣桐:影視演員,曾出演《東北往事:黑道風雲20年》、《大南遷》等影視劇。
2002年12月,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2004年4月,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稱號。
2010年4月,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17年7月,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2017年12月,獲評2017“質量之光”年度質量魅力城市。
2019年8月,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2020年8月,被評為河南省2019年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市。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0年11月28日,被評為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1年1月6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命名為第十批(2020年度)國家節水型城市。
2021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評為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