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峪村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高庄鎮上峪村

上峪村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高庄鎮,位於高庄鎮最南端的山嶺中,全村共12個自然村,914戶,2912人,總面積15021畝,耕地面積2225畝。山多地少,土地瘠簿,缺水少路,自然條件差,是上峪村情實際。2008年,全村集體收入達到8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6500元。先後榮獲“五個好農村黨支部”、“黨員教育示範基地”、“九間棚式黨支部”等稱號。村支部書記王升吉先後被選為省黨代表,山東省十屆人大代表,市、縣人大代表,榮獲“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勞動模範”等多項稱號。

發展歷程


基礎

靠山吃山,改善條件發展高效農業

過程

1985年,當時全村人均收入只有76元,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為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村“兩委”幹部挨家挨戶走訪全村黨員,老幹部以及部分有威望的村民代表,大家達成共識:上峪村要想富,必須立足山區優勢,作好山區開發這篇文章,走靠山吃山這條路子。立足這一思路,1985年冬,上峪村打響了向荒山開戰的第一炮,村兩委幹部身先士卒,吃住在工地,辦公在現場,鼓舞帶動了全村老少開山育果的積極性,當年便完成了800畝果園的開發任務。自此,上峪村幾屆班子咬定荒山不放鬆,一屆干給一屆看,一屆接著一屆干,帶領群眾春植樹,夏治山,秋整地,冬會戰,每年開山栽果樹500畝。十多年間,累計投工101萬個,完成了5000畝果園的開發任務,先後聯繫、發動、帶領村民引水下山,使12個自然村、900餘戶村民吃上了山泉水;架設輸電線路65里,解決了全村村民的用電問題;修三面光水渠3800米,鋪設地下管道12萬米,挖大口井4眼,建塘壩1座,電灌站4處,蓄水壩12道,攔沙壩1100道,漿砌河堤3080米,減少了洪澇、乾旱災害,擴大灌溉面積3000畝。
目前,上峪村果木達33.4萬株,人均115棵,基本實現了“山頂松柏戴帽,山中林果纏腰,山下高效良田”的格局。同時,上峪村還把自己的林果當作群眾學習的“示範園”、“活課堂”,積極組織周邊村莊的農民進行科技培訓,了解果樹、畜牧新品種的生長特點,掌握管理技術,由粗放管理逐步向科學管理轉變。目前,在上峪村的帶動下周圍6個村莊新發展林果種植大戶400餘戶,其中200餘戶年收入6000餘元。

發展服務


目的

創新服務,帶領群眾解決困難全面增收
為便於服務生產,上峪村成立了村山區開發、科技推廣、水利、山林維護、畜牧養殖五個服務小組,服務人員達20多人,分別由一名兩委幹部任組長,積極創新服務方式。

方式

創新生產服務。為了引進新品種,搞好繁育推廣,為群眾提供優質種苗服務,村“兩委”幹部多次外出考察,並於1997年投資30萬元,建起了一處佔地30畝的多功能示範園,使新品種的引進、培育、試驗、推廣有了基地。幾年來,全村先後引進杏桃等新品種60餘個,經在科技示範園試種選育,推廣了優質果樹品種8個。目前,全村的果樹品種名、優、特、稀已達到90%以上。
創新管理服務。每年村“兩委”幹部都接受20天以上的技術培訓,果園承包戶中,至少有1人每年參加15天以上的技術培訓,三年內都基本掌握了果樹管理技術。村裡累計投資30萬元,設立技術服務站,向縣鎮農技部門聘請了3名技術人員,作為常年技術顧問和培訓教師,定期組織果農進行技術培訓。自1993年以來,上峪村還先後與山農大、果科所等大中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聯繫,聘請了6名專家教授當村科技顧問。幾年來,專家教授先後來上峪村67次,舉辦果園管理培訓班35期,受訓人員達7500人次,傳授地下反光膜、蘋果套袋、人工授粉、覆草等新技術8項,提供新品種4個。
創新銷售服務。為解決“賣果難”的問題,村裡多方聯繫,在大連、上海、青島等五個大中城市建立了季節性的銷售點,與本縣的兩處大型恆溫庫和外地幾十個大果商建立了穩固的供求關係,並成立了10人的外銷隊,打開了市場銷路,使上峪村多年來一直沒有出現賣果難的問題。

發展渠道


招商引資

築巢引鳳,切實拓寬村集體和農民增收渠道
為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上峪立足本村實際,堅持築巢引鳳、整合資源優勢開展招商引資。

歷程

首先,在通過閑置房屋成功的引進了木材加工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周邊板材產業的發展的基礎上,村“兩委”幹部南下江南,北上北京,積極尋求合作夥伴。
2007年,香港冠通集團投資2000萬元,承包荒山1000畝,大力發展楊樹豐產林。該協議簽訂以來,村兩委成員都積極靠在項目上,幫助外商協調土地等問題,贏得了外商的充分信任。目前,香港冠通集團已經初步達成意向,準備在上峪村新建大型高檔板材生產企業1家,計劃投資過億元。其次,上峪村蘊含豐富的鈦鐵礦,為真正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上峪村積極聯繫濟南建材總隊等單位,洽談礦產開發事宜。
2008年,與山東興盛礦業達成協議,由該集團投資對上峪村的鈦鐵礦進行全面的開發。

發展成果


最終目的

全心為民,積極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舉措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落後的村容村貌已經成為上峪村開展招商引資、加快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為此,村裡先後召開了兩委會、黨員會、村民代表會,通過反覆討論,確定要進一步提升配套設施,優化載體功能,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讓全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修路。結合上級的村村通政策,全村共修路60華里、硬化路面10公里,逐步實現了村內主要道路通硬化路的局面,使原先上峪村這個“大衚衕”變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通河。利用上峪村豐富的礦藏資源,多方聯繫搞好開發,把3000米河道進行了清淤,新修築蓄水壩20道,建三面光水渠300米,為村林果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充足水源。
建商業街。新建長360米的商業街,發展個體工商戶40餘戶,上峪村牛家莊子商業街已成為輻射周圍6個村莊、十幾里地的經濟、商貿、物流中心,每年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的農副產品交易額達3000萬元。
建新社區。2007年,新建小康樓16棟,解決了16戶偏遠農戶的住房問題,並多方籌資25萬元建成集健身、娛樂於一體,面積達3600平方米的上峪村文化廣場,解決了農村群眾休閑娛樂無場所的問題。2008年,全村又新建小康樓40棟,新建800平方米的教學樓一處,上峪村的適齡兒童即將用上嶄新的教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