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封龍山的結果 展開
- 河北省石家莊市旅遊景區
-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龍山
- 渾源龍山
封龍山
河北省石家莊市旅遊景區
封龍山,又名飛龍山,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區西南約十五公里,鹿泉區與元氏縣交界處。西倚太行,東臨平原,主峰海拔812米,巍然崛起,雄偉壯觀。
封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與鹿泉區交界,現今南坡、東坡為元氏所轄,北坡為鹿泉區所轄。
封龍山
傳說封龍山是大禹治水時候的故事,大禹為了降服蛟龍的興風作浪,給黃河流域的人民造成災難,將蛟龍鎖封此山上,而得名“封龍山”。包括山上的黑龍洞等都與大禹治水的故事有關。
在漢代時,位於封龍山南面五里的常山郡是石家莊地區的政治中心,駐地大致相當於今元氏縣。常山郡依封龍山為憑障,封龍山又稱飛龍山。三國時,趙子龍自稱常山正定人。常山即元氏縣。三國以後,石家莊地區的政治中心經過幾個轉移后移到正定縣。但歷代,封龍山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唐代郭震,宋代蘇東坡,元代元好問,清代眾多文人,均有關於封龍山的詩詞。
封龍山
封龍山南坡腳有龍池村,現分為南龍池,北龍池兩村。傳說,村中婦人生一蛟,其父惡之,以斧斬之,斷其尾,逃至村中深潭,現稱龍潭,久之,能化人形,村人習之亦不懼怕,因其父姓張,故稱其禿尾巴老張,修鍊年久,上天封其為龍,飛騰上天,眾人均見。后稱此山為封龍山。即上天封蛟為龍之意。漢代此山名飛龍山。
封龍山景區是石家莊市區重要的旅遊景點,外地遊客到石家莊來一定要到封龍山去走走看看。
以封龍古鎮為核心的宜居、田園、休閑、度假綜合功能的石家莊休閑商務區(RBD)。
封龍山自古是文化教育發達之區。漢之李躬、唐之郭震、姚敬皆講學於此山。五代以後,書院肇興,封龍山成為河北書院的發祥地。真定名士李防(宋代入相)在此創辦書院,開河北書院教育之先河。一座是封龍書院,又稱龍山書院,在封龍山之陽山腳下。原為漢代李躬授業之所,五代時李防創為書院。原有講堂、讀書窯洞等。院內有兩眼清泉,一日蒙泉,水清而甜,是書院飲炊之水源。另一曰墨池,又稱洗筆池,池水墨黑,相傳為古人洗筆之處。
封龍山
另一座書院在龍首峰西,稱西溪書院,宋代藏有九經,張著為山長,也曾在河北名著一時。
中溪書院在龍首峰下,也是李防授業之所,北宋時山長張蟠叟諸人相繼聚徒常百人。是當時河北最大的書院。蒙古憲宗元年(公元1251年)河北欒城籍著名數學家李冶(l192一1279年)結束了金亡之後流亡生活,從山西東歸,“買田封龍山下,學徒益眾”。他潛心治學,誨人不倦。為接納更多學子求學,他在鄉民及真定路都元帥使史天澤、真定督學張德輝和著名學者元好問(李冶好友、時隱居獲鹿縣)等人支持下,重修李肪講堂,重振封龍書院。在這裡,李冶進一步總結、研究中國古代天元術,發展創新,對他在山西撰著的《測圓海鏡》一書進行補充、修訂,集中國天元術之大成,並加以弘揚普及,用通俗樸實的語言著成《益古演段》一書,講授不輟。
李冶主持書院期間,元好問、張德輝等著名學者都經常到此講學。白樸、李文蔚、王仲常等真定名土都曾隨學于山中。史天澤的兒子史杠、史杞,官至廉訪使的荊幼紀,集賢學士焦養直,廉訪金事張翼,翰林修撰承直郎王德淵,宣撫崔萊等名人都曾就學於此。李冶在教學活動中提出一套系統的教育思想,並在史學、醫學、訓話學、天文學、音律學、道學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封龍山
李冶所創立的天元術代數,不僅是對中國古代獨創的半符號代數的重大發展,而且比歐洲代數的產生至少早300年左右,在當時世界數學史上具有尖端地位。他的兩部天元術著作,奠定了他在十三世紀世界數學史和中國自然科學史上的重要地位。繼李冶之後,蒙城籍學者安熙主持封龍書院,“弟子去來,常至百人”。“四方來者,多所成就”。著名文學家蘇天爵就是安熙的門生。由於李治、安熙等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使封龍書院成為元代真定路教育中心之一。
白草寺
原名百鵲寺,又名百鵲庵,位於山額北側,是封龍山重要寺院之一。約始創於隋代。相傳是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出家之處。唐代鑄有寺鐘。宋金元明屢有重修,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大規模重修。后因創辦電視發射台被拆毀,僅留古槐和院內古並。尚有部分殘碑。1988年以後作了一些修復,重修了兩座大殿但己非舊貌。
封龍山
浮圖宮
在山南麓,原為封龍書院舊址,明代改為寺院,僧侶眾多,號稱浮圖宮。民國年間廢,現己不存。僅在原址東南方存有一座墓塔幢。
雙塔寺
位於封龍山之巔,約創於唐代。原有兩座磚石結構的佛塔和多處殿堂,是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建築群,僧侶甚多。建國后廢棄。創建電視發射台時拆毀,現僅存一座塔的塔基。
從石家莊解放廣場乘坐旅遊2路可直達封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