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江南大學二級學院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是江南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之一。 

學院始建於1947年由私立江南大學設立的食品工業系;1950年國立南京大學設立中國第一個食品工業系(公立);1952年南京工學院成立食品工業系;1995年成立無錫輕工大學食品學院;1995年食品工程系和糧油工程系合併,成立無錫輕工大學食品學院;2007年,搬遷至新校區長廣溪畔新校址。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2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專業授權點1個;專職教師166名,教授(研究員)71名、副教授(副研究員)70名,講師(助理研究員)25名,博士后23人;在校學生2800餘人,其中博士生340餘人、碩士生1000餘人、本科生1500餘人。 

歷史沿革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1947年,私立江南大學設立農產品製造系。
1950年,私立江南大學將農產品製造系改建成中國第一個食品工業系(私立)。
1950年,國立南京大學設立中國第一個食品工業系(公立)。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以原南京大學農學院食品工業係為基礎,與浙江大學農業化學系、私立江南大學食品工業系以及武漢大學園藝系農產品加工組、農業化學系農產製品組,復旦大學農業化學系農產品製造組合併,組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
1958年,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整建制東遷無錫,成立無錫輕工業學院,分設食品工程系和糧油工程系。
1962年,率先開始研究生教育。
1984、1986和1993年分別獲批“食品工程”“油脂與植物蛋白工程”“糧食工程”博士點。
1995年,食品工程系和糧油工程系合併,成立無錫輕工大學食品學院。
2007年,搬遷至新校區長廣溪畔新校址。
2017年9月,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選為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之一。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專業設置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2個本科專業。

學科體系

● 學科概況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碩士專業授權領域1個;“211工程”重點建設一級學科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一級學科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食品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食品科學與工程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生物與醫藥
碩士專業授權點:生物與醫藥
重點建設工程
“211工程”一期“九五”食品科學與工程
二期“十五”食品科學、工程和安全
三期“十一五”食品精細加工技術
食品安全與健康
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2010-2013年食品科學與工程
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2015年食品精深加工與安全控制
● 學科評估
2012年,在教育部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第一。
2017年,在教育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獲評A+。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師資隊伍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專職教師166名,教授(研究員)71名、副教授(副研究員)70名,講師(助理研究員)25名,博士后23人,96.38%以上的專職教師具有博士學位,65%以上的教師曾在中國以外進修一年以上或攻讀過學位;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引進人才”入選者6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4名,江蘇省特聘教授4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0人。
傑出人才列表
類別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衛(專職)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衛、嚴秀平、匡華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陳衛、匡華、毛健、王周平、劉元法、胥傳來、范大明、徐學明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張慜、王興國、陳衛、顧正彪、嚴秀平
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匡華、徐麗廣、田耀旗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趙偉、匡華、陳海琴、李兆豐、范大明、沐萬孟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金征宇、夏文水、張慜、陳正行、陳衛、王興國、胥傳來、顧正彪、嚴秀平、徐學明
全國優秀教師金征宇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顧正彪、陳衛、張暉、徐學明、陳潔、鍾芳、盧蓉蓉、劉元法、王周平、周鵬、孫秀蘭、匡華、趙偉、陳海琴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毛健、匡華、范大明、孫秀蘭
江蘇省特聘教授胥傳來、陳衛、劉元法、李海濤、王周平、匡華、徐勇將
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人選王興國、胥傳來
第二層次人選金征宇、陳正行、張慜、王興國、陳衛、胥傳來、劉元法、匡華
第三層次人選周惠明、夏文水、張慜、陳正行、童群義、徐學明、王洪新、王興國、陳潔、張暉、顧正彪、陳衛、陳潔、鍾芳、徐學明、張暉、匡華、周鵬、王周平、劉元法、趙偉、陳海琴、沐萬孟、范大明、孫秀蘭
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夏文水、張曉鳴、楊瑞金、劉元法、王周平、孫秀蘭、彭池方、李兆豐、范柳萍、李玥
青年骨幹教師張曉鳴、姚衛蓉、胥傳來、張連富、盧蓉蓉、李兆豐、朱科學、孟宗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計劃黃衛寧、陳正行、顧正彪、陳衛、胥傳來、楊瑞金、趙建新、徐學明、田豐偉、陳海琴、孫嘉、王周平、范大明、洪雁、范柳萍、王立、田耀旗、朱科學、皮付偉、李玥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周惠明、金征宇
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匡華、沐萬孟、徐麗廣
江蘇省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范大明、田耀旗
江蘇省教學名師周惠明、張灝、夏文水

人才培養

● 質量工程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建設專業2個,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個,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個,江蘇省品牌專業1個,江蘇省重點專業2個,江蘇省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中國大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1個專業通過美國IFT國際食品專業認證。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江南大學-海通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江南大學-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江南大學-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中國大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食品工藝學》
美國IFT國際食品專業認證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
專業建設一覽表
專業名稱建設類別
食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建設專業、國家特色專業、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江蘇省重點專業
食品質量與安全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專業、江蘇省特色專業、江蘇省重點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世界一流學科聯合辦學、江南大學-梅西大學雙學位
(中外合作辦學)
● 教學成果
教學成果獎勵
獲獎年份獲獎項目獲獎級別
2001年寬口徑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5年構建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平台的研究與實踐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年食品發酵類專業研究型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4年食品學科創新實踐鏈式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 學生成績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學生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項;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成績;2010年獲得江蘇省第六屆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2011年在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一等獎。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檢測技術示範中心(分中心)1個,國家標準研究驗證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江蘇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10個院級科研平台;此外擁有省部級以上創新團隊10個,其中科技部重點科技領域創新團隊2個,農業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創新團隊5個。
省部級以上科研平台一覽表
基地平台名稱獲批時間下達部門
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糧食發酵工藝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國家食品企業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示範中心(江南大學)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糖化學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江南大學國家糧油標準研究驗證中心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食品膠體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江蘇省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江蘇省教育廳
食品科學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院級科研平台:食品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油脂與植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食品加工與配料研究中心、穀物與澱粉I程研究中心、食品營養與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物界面與生物檢測研究所、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研究所、食品組分與物性研究中心、食品資源與綜合利用研究所、食品安全檢測與控制研究所糧食發酵工藝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科研成就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官網顯示,近五年學院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計570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主體計劃項目近170項;總到賬科研經費6億元,共獲國家和部省、市科技成果獎共42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完成科技成果鑒定共114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共1190餘項,獲得授權專利522項;共發表2600多篇學術論文。
科技成果獎勵(部分)
獲獎時間獲獎項目獲獎級別
2020年澱粉加工關鍵酶製劑的創製及工業化應用技術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9年耐脅迫植物乳桿菌定向選育及發酵關鍵技術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7年黃酒綠色釀造關鍵技術與智能化裝備的創製及應用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4年新型澱粉衍生物的創製與傳統澱粉衍生物的綠色製造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1年農產品高值化擠壓加工與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9年功能性益生乳酸菌高效篩選及應用關鍵技術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7年益生製劑及其增效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學術交流

2017年11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成立了第六屆董事會,擁有100餘家董事單位、65個校外實習基地以及與中國企業建立的戰略聯盟,與中糧集團、光明食品集團、益海嘉里集團、魯花集團、雨潤集團、中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安井集團、萌力優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美國奧特奇(Alltech)等70餘家食品加工領域企業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及合作關係,實施產學研合作教育。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ofReading)、美國戴維斯大學(UniversityofCalifornia,Davis)和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MemorialUniversityofNewfoundland)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開設國際班,採用“3+1+1”“2+2”“3+1”的本科聯合培養模式和“3+2”本、碩聯合培養模式。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徽主體圖案為一個“品”字,寓意學院主要教學科研方向為食品領域;中間嵌入了學院的英文簡稱“SFST”,寓意學院將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學科;主題顏色採用紅色,寓意學院將不斷進取,迎接挑戰,以嶄新的姿態、堅定的信心,肩負起振興中國食品工業的重任,創造“健康中國”。 院徽

精神風貌

院訓
“勤業、創新、爭先、共贏” 
學風建設
據2020年7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展了江南食品大講堂、擺渡人計劃、導師一對一、對話大師、食·說講座、食代人物等文化活動。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傅莉莉
院長劉元法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魏珍吉
副院長范大明
副院長謝雲飛
副院長孫秀蘭
副院長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