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

江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陳衛,男,1966年5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現兼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兼益生菌分會理事長,中國營養學會營養與保健食品分會副理事長。

長期從事食品生物技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十一五”863計劃、支撐計劃、江蘇省高技術研究計劃、教育部重點科技計劃、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等10多項,正在進行的還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作為首席專家和第一課題負責人承擔的國家“十二五”863計劃重點項目“優良食品微生物高通量篩選及細胞選育技術”。

大事件

1966-05

出生

1966年5月出生於江都區。

2009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2009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2

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多項大獎

2012年,入選國家特殊人才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同時還先後榮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等。

2019-11-22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0-05-13

擔任江南大學校長

2020年5月13日,任江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擔任江南大學校長

人物經歷


1988年和1995年,在無錫輕工大學分別獲食品科學學士和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
1998-2003年,在江南大學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2003、2006年,分別晉陞為副教授和教授;
2007年和2014年,分別在美國Wake Forest University醫學院和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大學做訪問研究;
2011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12年,入選國家特殊人才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同時還先後榮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等;
2012年,入選科技部重點科技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
2016年11月,獲談家楨生命科學產業化獎。
2017年04月,江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7年04月20日下午,江南大學在文浩館觀眾廳召開幹部教師大會,傳達了中共教育部黨組和教育部對校級行政領導班子換屆和黨委副職、常委增補的任命決定:陳衛同志任中共江南大學委員會常委,根據教育部教任(2017)23號文件,任命陳衛為江南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此外,陳衛教授還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乳酸菌分會理事長、益生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乳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江蘇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領域“食品加工與安全技術”主題專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優良食品微生物高通量篩選與細胞選育技術”首席專家等。擔任國際SCI期刊JournalofDairyScience,FoodControl等雜誌編委,《中國食品學報》、《食品科學》、《食品工業科技》、《食品生物技術學報》等8個核心期刊編委;兼任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食品微生物學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食品發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乳業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7個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副主任或主任。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0年5月13日,任江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研究方向


陳衛教授主要從事食品微生物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近年來圍繞乳酸菌的資源發掘與整理,益生菌生理代謝與功能機制的解析和優化,益生菌與環境及宿主的互作,益生菌對宿主的健康效應,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等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主要貢獻


主持完成國家“十一五”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0餘項,成果先後獲國家與省部級獎勵10餘項。

獲獎記錄


發表科研論文200餘篇,其中SCI論文近6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9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4項。“功能性益生乳酸菌高效篩選及應用關鍵技術”獲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1)、2007年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益生菌L. casei Zhang的篩選及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研究”獲2009年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3);“高品質乳製品質量安全控制及研究開發”獲2011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6);“益生乳酸菌選育平台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獲2007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2)
● 1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 3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4上海市科技發明二等獎
● 5 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一等獎
● 6 輕工聯合會科技發明獎
● 7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 8 全國商業科技進步二等獎
● 9 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9年11月22日,陳衛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生故事


1988年,22歲的陳衛從無錫輕工業學院畢業。這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去淮安一所食品類中專院校做了一名教師。在江南讀書的膏春歲月讓這位年輕的教師念念不忘,而學生時代萌發的科研興趣讓他堅定了重返校園的決心,於是他決定回無錫攻讀碩士學位。讀碩、讀博、留校任教,在無錫一待就是30多年,陳衛說無錫是他的第二故鄉。
江蘇江都農村走出來的陳衛,依然保留著謙遜和淳樸的性格。他笑稱自己年輕時“胸無大志,只想把學問、科研工作做好”。2003年,陳衛博士畢業。2006年,憑藉過人的專業能力,陳衛從江南大學激勵和促進優秀青年骨千教師成長的職稱評定“綠色通道”中脫穎而出,晉陞為教授,並擔任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一職。這一年,陳衛40歲。“工作發展機遇超過了自己的預期”,他說。踏實勤懇的歲月給予了陳衛最好的回饋。
陳衛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性益生乳酸茵的開發及其在乳製品中的應用。通過多年的研究,他在益生苗生物資源開發、益生菌定向篩選、益生菌應用關鍵技術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和成果。“食品工程是民生產業,不僅與國民經濟相關,還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食品安全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國民素質,國際形象。”作為食品科學領域專家,陳衛深感責任重大。
2010年,陳衛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完成的科研成果“功能性益生乳酸菌高效篩選及應用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人民大會堂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集體接見。近兩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江蘇省高技術研究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10餘項,其中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食品微生物高通量篩選與細胞選育技術”獲國家財政經費6000萬元支持,產生重大影響。
2008年,陳衛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以及江蘇省“333工程”高層次人才。由於陳衛在食品科學領域的突出貢獻,陳衛被無錫市委、無錫市人民政府授予“無錫市優秀人才貢獻獎”。陳衛將獲得的個人獎金在團隊中進行了重新分配。 “我自己即使再努力,一天也只有24個小時,我的成就與我的團隊分不開。”陳衛謙虛地表示。
從剛開始的3位成員,到現在11個人的團隊;從一開始簡陋的實驗室,從家裡搬來傳真機辦公、搬來油汀供加班取暖的艱苦環境,到現在一應俱全的實驗室,陳衛講起這些年團隊的成長,感慨萬千。目前他的團隊中有4位教授,5位年輕的副教授。他們勤奮努力,和陳衛都是很好的朋友。 “在我九樓的辦公室往樓下看,看誰的車停在停車場,我就知道今天誰還在實驗室加班。”陳衛笑說。
有著近50年歷史的江南大學食品學科,一直是國內食品科教界的一張“王牌”。食品學院擁有無錫目前唯一一個“國字型大小”重點實驗室---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食品學院科研經費首次突破一億,SCI論文突破200篇,申請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80項。食品學院院長陳衛大膽創新,推出“三年課程”制度,讓學生在三年中學完大學課程,有更多時間進行社會實踐。2011年,食品學院的畢業生實現了全部就業,且薪資水平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的學生素養在業界口碑影響深遠,與這位自稱並不是“高智商”的創新院長強大的統籌、協調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學術任職


兼任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乳業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湖南省發酵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同時擔任Food Bioscience、《食品科學》、《中國食品學報》、《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等專業期刊編委,江蘇省食品科技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食品學會乳酸菌分會副理事長、中國乳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領域“食品製造與安全技術”主題專家、“優良食品微生物高通量篩選與細胞選育技術”重點項目首席專家等。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6),江蘇省“333工程”高層次人才(2008),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支持計劃(2008),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9);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1),江蘇省先進工作者(2011),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2)。

科研項目


1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 國家863計劃項目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5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6 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

專利


● 1 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 2 已受理髮明專利
● 4 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