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川鎮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下轄鎮

禾川鎮是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委、縣政府的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贛西邊境,東鄰石橋鎮,南接才豐鄉,西毗里田鎮,北連埠前鎮,全鎮國土面積47平方公里。

禾川鎮下轄21個行政村,10個社區居委會,常住戶為2.6萬餘戶,人口為13萬餘人,流動人口為1.4萬餘人。鎮黨委下設39個黨支部,黨員1780人。現有機關幹部職工76人,其中黨政班子成員12人。

地理環境


禾川鎮位於縣境中部,東鄰石橋鎮,南接才豐鄉,西毗澧田鎮,北連埠前鎮。
禾川鎮交通發達,通信暢通,醫療衛生、教育、科技事業興旺,文化、娛樂設施齊全,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同步發展。浙贛鐵路分文支線穿城而過,319國道貫穿鎮境內,二級公路距京九鐵路吉安站、井岡山站90餘公里,距贛粵高速公路65公里,距井岡山飛機場70公里。鎮境內有中學6所、小學8所、醫院6家,設有郵政、電信、移動、聯通公司、供水、供電等公共設施。

行政區劃


下轄21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鎮黨委下設37個黨支部。

人口民族


全鎮總人口136322人,其中農村人口33602人,城鎮人口102720人,黨員1814人。

政治


主要領導

黨委書記賀洪峰
鎮長左異華
人大主席董學強
黨委副書記吳小華
黨委委員、副鎮長黃翼
黨委統戰委員黃子清
黨委政法委員賀回秀
黨委委員、人武部長付亮華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龍霆
黨委組織委員、宣傳委員肖曉丹
副鎮長朱春梅
副鎮長周翼龍
人大副主席歐陽菊
司法所長賴芳清

經濟


禾川鎮“以人為本、用科學觀發展經濟”,逐步形成農業以科技種植為主,工業和個私企業穩步發展。第三產業繁榮,創造就業和再就業、致富奔小康新格局。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3681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3476萬元,實現財稅收入3213.1萬元,人均收入達3500元,各項工作名列全縣前茅,榮獲省“親民為民富民”鄉鎮好班子。
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5元、增長11.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9元、增長14.5%。
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628元,居民人均純收入6357元。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3.5億元,增長率達到24%。
禾川鎮樟石井岡蜜柚基地在去年建成400畝的基礎上,在樟石村新居、李家、崗背等自然村所屬地塊集中連片新發展300畝井岡蜜柚,目前已整地200餘畝,建成抗旱蓄水塘,架設高壓電路500米,低壓輸電線路1700米。計劃種植品種為全市推廣種植的桃溪蜜柚、泰和沙田柚以及金沙柚。計劃至2015年建設規模將超1000畝。

文化


禾川鎮因禾川流經城東南而得名,是歷史名城,據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曾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贛省省會,轄區內現有國家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歷史文物1處、縣級歷史文物3處。鞔鼓是該鎮蘆塘村的傳統手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古老的地方劇“採茶劇”、“三角班”在禾川鎮城鄉流傳至今,深受群眾喜愛。禾川鎮是革命搖籃井岡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朱德、陳毅、任弼時等在這裡進行過重大革命活動。革命舊址:中共湘贛省委舊址、毛澤東、任弼時同志舊居等。鎮周邊有紅楓湖、九龍飛瀑、梅嶺洞、碧波崖、南華山、阿育塔等風景名勝。中國歷史第一位女音樂家許合子出生在禾川鎮的觀音閣村。歷代文人都曾在此遊覽過,並留有詩文遊記。禾川鎮人才輩出、文風鼎盛,
歷有“書畫之鄉”著稱。

社會


文教事業

鎮域交通發達、通訊暢通,醫療衛生、教育、科技事業興旺,文化、娛樂設施齊全,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同步發展。轄區內有中學6所、職校1所、小學9所、醫院6所。

醫療衛生

計劃生育工作。完成孕前優先檢測301對,基礎性、服務性工作每季環孕檢完成率95%以上,共計徵收社會撫養費505例,涉及金額10542999元,查處“兩非”案例一件,共落實單獨兩孩政策52對。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對轄區內的礦山企業、醫院、賓館、學校開展了多次排查,對發現的30多個安全隱患逐一下發整改通知書。建立鎮村兩級食品藥品安全巡查體系,配合縣直職能部門加強對食品藥品侵權行為的處置,食品安全得到加強。

基礎設施

禾川鎮配合全縣“四城同創”工作,做好“潔化、綠化、亮化”工作,社區及城內村共有保潔員167人,清除垃圾死角;在二機社區、湘贛社區、西門社區和北門社區共種植爬山虎750株,綠化面積約為5600平方米;在各小區安裝路燈299盞,“亮化”工程進一步升級。同時對城區的違法建設、佔道經營、臨時搭建工作棚等進行了整治。對各行政村則重點落實抓好“清垃圾、清雜物、清糞便、清污水、清污泥、清亂堆亂建”等工作,實現了村(居)環境乾淨、整潔、有序,為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作出了巨大努力。

美麗鄉村

禾川鎮黨委、政府圍繞“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工作思路,狠抓樟石村坪形美麗鄉村建設,共投資400餘萬元,其中主幹道硬化1630米,巷道硬化3240平方米,新建道德廣場3000餘平方米,安裝路燈36盞,添置戶外垃圾桶26個,栽種喬木1300餘株,灌木5200餘平方米,砌文化牆60餘米,修吸水青磚人行路800餘米。改善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推進了該鎮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農村經濟科學發展。

社會保障

調查城市困難群眾152戶,取消城鎮低保78戶,新增城市低保對象98戶,組織開展農村家庭低保情況公開評議,取消農村低保76戶,新增農村低保對象83戶,實現了城鄉低保應保盡保。

社會團體

為構建和諧社區,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由永新縣誌願者協會牽頭,通過自願報名,社區組織審核,我鎮於2014年5月11日正式成立了禾川鎮社區志願者協會,共有會員120人。

代表人物


劉鶴孔

劉鶴孔
劉鶴孔
1914年—2009年,江西省永新縣禾川鎮西門村人。一九三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團技術書記、青年幹事、連政治指導員,一軍團第三師七團總支書記,紅九軍團政治部幹事、科長,團政治處主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紅三十軍二六七團政治委員,紅軍西路軍總隊幹部隊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一九三八年三月至一九三九年在蘇聯學習,回國后做黨的地下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情報處科長,華東野戰軍七縱隊二十師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八兵團後勤部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東軍政大學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華東空軍幹部部部長,南京軍區空軍幹部部部長,軍副政治委員,第一機械工業部政治部主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於2009年4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劉鶴孔病重期間及逝世后,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賈慶林、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李源潮、張德江、曾慶紅和鄒家華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王恩茂

王恩茂
王恩茂
江西省永新縣禾川鎮北門村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永新縣蘇維埃政府文化部部長、縣委秘書長,中共湘贛省委宣傳部幹事、秘書,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政治部宣傳幹事,中共湘鄂川黔、川滇黔省委秘書長,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總務處處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政治部宣傳部教育科科長、旅政治部副主任、旅副政治委員,八路軍南下支隊第一支隊副政治委員,湘鄂贛軍區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三五九旅政治委員,呂梁軍區政治部主任,晉綏野戰軍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第二軍政治委員。

獲得榮譽


禾川鎮先後被住建部評為全國重點鎮,被省委授予“親民、為民、富民”鄉鎮好班子稱號,被市委評為“全市二十強鄉鎮”。該鎮先後被住建部評為全國重點鎮,被省委授予“親民、為民、富民”鄉鎮好班子稱號,被市委評為“全市二十強鄉鎮”。2017年,共獲得“五民”鄉鎮黨委、尊師重教先進集體、全縣特色亮點工作獎等榮譽。
曾獲2014年吉安市第二屆文明村鎮獎、永新縣2013年度城區發展貢獻獎,2013年度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第二名、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單位、工會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獎項。